01
婆媳之間,好的感情,靠「捧」!
阿彩懷孕的時候,沒在娘家吃過一頓飯,整個孕期都是婆婆一手負責阿彩的吃喝,伺候的無微不至。
阿彩的娘家和婆家就離幾步路遠,可即便在娘家住,她也願意一日三餐的回婆家去吃。
同事們都說阿彩有個好婆婆,做得一手好飯菜,也甘願為兒媳付出,阿彩被婆婆伺候得連妊娠反應都小了很多。
可阿彩卻說,剛結婚那會兒婆婆做的飯她實在吃不下去,不是不好吃,是吃不習慣,阿彩是南方人,吃慣了米飯,可婆家是北方人,偏愛面食多些。
但那時,無論婆婆做什麼飯,阿彩都會誇讚一番,說婆婆做的飯顏色好看、搭配多樣、味道也不錯,每次都把婆婆誇得眉開眼笑。
婆婆常和鄰居們誇讚:「在我們家里,我做的飯,老頭子和兒子都挑挑揀揀,只有阿彩肯捧場,每次做飯時一想到兒媳誇我的樣子,再累也不覺得了。」
久而久之,婆婆也學會了「看情況」,什麼飯菜兒媳吃的多些,什麼飯菜吃的少些,婆婆了然於心,慢慢地研究阿彩喜歡吃的飯菜。
日子一天天地過,阿彩對婆婆做的飯,從原來的「假捧場」,變成了「真喜歡」。
阿彩與婆婆心照不宣,都感謝對方為彼此的改變與付出,小區里只有阿彩與婆婆沒有鬧過婆媳矛盾,甚至連一句嘴都沒有拌過。
情感專家塗磊在一個節目中說:「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是視如己出的關愛,相敬如賓的對待。」
試想我們去一個朋友家做客,如果主人做飯不好吃或不合胃口,我們能否直接地指責飯菜的品質?
當然不可以,其實,兒媳和婆婆也是如此,都是很多年沒有生活交集,生活習慣、口味偏好都不一樣,然後突然成為一家人,怎麼可能一下子各方面都融洽呢?
這時候,作為兒媳,多對婆婆捧一捧,多說一些悅耳的話,多在情感上感謝婆婆的勞力與付出,就能大大地彌補因生活迥異帶來的矛盾。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哪怕在生活中遇到了些許不愉快,婆媳雙方也會念及對方的好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說,好的婆媳感情,是「捧」出來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02
朋友之間,好的感情,靠「捧」!
昨晚表弟來給我送桃子,說是在網上買了三十斤,給我家、爸媽家和丈人家各送十斤,我很詫異,他明明對桃子過敏,從來不吃桃子,怎麼還會買那麼多呢?
表弟說一個好男生在朋友圈賣自己老家產的桃子,給男生捧捧場,就多買了點兒,反正自己不吃能送給親戚,還能幫男生忙,一舉兩得。
我一聽就知道賣桃子的是表弟的鐵男生亮子,兩人是大學同學,四年前表弟開了個飯館,起初經營得不是很好,座上客寥寥無幾。
亮子說「開飯館就怕屋里沒客人,越是沒人越不愛上人」,於是亮子就經常自掏腰包請一幫朋友去表弟的飯館吃飯,不僅如此,就連家里和單位的迎來送往、人情世故,都在表弟的餐館解決。
一來二去,表弟的餐館火了起開,每天客人高朋滿座,等位的人多極了,表弟從心底里感謝亮子的捧場,從此只要亮子有事兒,表弟都會義不容辭的幫忙,而亮子更是如此。
圖片來源於網路
孟子說「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朋友之間以心相交,多替對方想想,多給對方捧捧場,我過得好的時候也不忘了你,你過得好的時候我比你還高興。
這樣的朋友關係,才會像周華健的歌詞里唱到的「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
晉穆帝永和九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請四十一位朋友在蘭亭雅集,一時間司徒謝安、辭賦家孫綽、矜豪傲物的謝萬、高僧支道林等好友都來捧場,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他們流觴曲水、飲酒賦詩,享受這四十二人的風流雅會與美好時光。
試想如果沒有眾多好朋友的捧場,又怎會有王羲之流傳千古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呢!
所以說,好的朋友感情,靠「捧」,你給我捧捧場,我給你捧捧場,相護加油,共同進步,這才是最好的朋友關係。
03
夫妻之間,好的感情,更靠「捧」!
翻譯家傅雷曾在家里的飯桌上立下了許多規矩,例如:吃飯時不許講話;咀嚼時不許發出聲響;用匙盛湯時不許滴在桌面上;吃完飯要把凳子放入桌下等等。
而無論傅雷立下什麼樣「不近情理」的規矩,妻子朱梅馥都能順著丈夫,捧著丈夫,不僅對愛人的一切理解並接納,還常在生活中對丈夫的做法予以尊重和肯定,且嚴格執行。
我爸媽的感情就是如此,媽媽常笑著說:「你爸爸就喜歡別人給他‘捧臭腳’」。
想想還真是呢:
爸爸做菜鹹了,媽媽說:「鹹點有滋味、好吃!」
爸爸做菜淡了,媽媽說:「淡點健康、對身體好!」
爸爸胖了,媽媽說:「胖點好,有安全感!」
爸爸瘦了,媽媽說:「瘦了好,健碩帥氣!」
爸媽一輩子的感情,是「捧」出來的,爸爸識「捧」,媽媽善「捧」,媽媽總是賞識爸爸所做的一切,爸爸也總能給媽媽所想要的。
他們兩人不會講什麼山盟海誓,也不會說什麼土味情話,卻將一輩子的愛給了彼此,在日常的只言片語中滲透著最真的感情。
想起網上的一句話:「即使你的缺點像星星一樣多,優點卻像太陽只有一個,在我眼里,太陽出來,星星就都消失不見了。」
所以說,好的夫妻關係,一定需要「捧」,捧對方的優點,更要捧對方的缺點,因為,捧來捧去,你就會發現,對方的優點越來越多,而缺點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樣,消失不見了。
04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人與人之間,相互捧場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我想:
大抵就是水、砂子、石子和混凝土之間的關係吧,混合在一起總比單一的個體更有力量。
又如生活在南極的企鵝於寒風中擠在一起,抱團取暖總比形單影只要更加節省能量。
人生在世,皆躲不開種種關係,而好的關係,一定是穿過了人群的熙攘、走過了四季的彷徨,依舊能夠彼此欣賞、彼此鼓勵、彼此支持、彼此捧場。
人與人之間的捧場,並不是簡單的寒暄,也不是虛偽的獻媚,而是發自心底地願意對對方好,用一句話語或一種行動,表達自己最真誠的情感。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遇到願意捧場的人,也做給別人捧場的人,畢竟,人生那麼久,歲月那麼長,相互捧捧場,讓我們都不是形單影只地在生活中劈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