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與QQ,論持久戰角度下的社交思考

  

  編輯導語:Line與QQ的使用用戶有時是年齡上的差距,有時又是功能的不同,那麼Line和QQ的用戶量級還是會有很多。本文從社交角度上展開了對兩者的思考,感興趣的童鞋一起來看看吧。

  面對市場競爭,在產品經理群體裡基本存在兩種觀念,一種是時刻關註同行業對手以及市場的動向,一但發生變化,那麼自身的方案也會馬上調整與跟進,另一種是不過分關心對手的動態而注重自己理念與判斷的實現

  所以什麼是產品觀念中的論持久戰?如果只是簡單思考這兩種觀點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一個軟體最終都是要參與市場競爭,不可能遊離於市場之外,但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主動與對手進行競爭還是注重自身建設之後產生的結果被動地、客觀地參與市場競爭,往往能有自身特色,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APP最終能取得勝利。

  這也正是前文提到過「我之優點可因我隻努力而加強」的論點,這在毛澤東的戰爭思想中被形象的概括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如何清晰認識到產品裡」我的優勢「、「我的缺點」,而後不斷擴大優勢應是值得我們仔細揣摩的地方。

  Line與QQ取得的成功無疑是不斷發揚了自身的優勢與特點而受到了更多的用戶的選擇,又同屬於騰訊又都是通訊市場的佼佼者,一直以來QQ與Line更喜歡那個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Line成為國民級軟體,而QQ的成就雖不斷下滑但也能保持著上億級別的活躍,兩者的微妙關係以及用戶對其不同的評價背後可以有什麼產品思考,本文將試著從一些社交角度對兩者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個人的觀點。

  一、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用QQ

  「我留著早已經沒有人說話的班級群、遊戲戰隊群,留著已經上鎖的QQ空間,不為某一天它能重新活躍,只為能留下一些青春的回憶」,大概是很多人的寫照,也是很多人閒置qq的原因所在。

  即當你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因為工作而幾乎不玩遊戲沒有時間討論興趣愛好的時候,就脫離了那個你花一段時間而建立起來的關係鏈,和同學天各一方,話題越來越少,時間也越來越少,當發表一個動態時,除了老朋友的幾句寒暄,可能獲得不了任何的社交回報。

  而當你進入了一個新的陌生的社交環境,對於你來說,繼續向舊的朋友展示自己並不能在一個新環境中建立起一個人設,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發布動態的問題,結合一些觀點,我認為,「我們發布動態背後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希望通過它快速達到我們的一些目的」,為什麼是快速呢,因為動態永遠面對的都是一群人,我們不用一個一個向每個人表達自己,為什麼帶有目的呢,我認為所有動態都可以大概分為加強或扭轉自己的人設兩個大類。

  原因是人是一個龐雜的動物,我們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心情和對自己的判斷,不同的環境變化讓我們在不同時間對於自己的理想狀態有不一樣的標準,所以我們自然會去選擇效率比較高的方式。

  這時候我們的動作是主動去依附於新環境的社交環境的,而新的社交環境裡的人他們過往的動作和我們是一樣的,這時候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去更準確把握一個需求,去發生更多人的「交集」的必要性了。

  二、我所理解的張小龍的「少即是多」

  記得張小龍在某一年的Line公開課說,很多人並沒有充分理解什麼是少即是多,要試著講對這句話的理解,也是在繼續討論第一部分講的,為什麼很多人從校園或是脫離青春後就開始逐漸擺脫QQ的問題,很多人給出比較直觀的理由就是中年人、親戚、上級主管都比較喜歡用Line,所以不得不更多使用Line,那麼這個答案是否正確呢。

  我的看法是沒有錯誤的,但可以有一些更深層的思考,遙想當年,Line並沒有大火時qq仍是每個人的第一選擇,因此要更多討論的是Line做了什麼讓那部分所謂的「中老年人」開始放棄了qq,我認為可以展開以下幾個原因。

1. 互聯網分工的形成

  在經濟學裡的描述,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社會的生產分工就會越來越詳細,互聯網也是一定遵從這個規律的,因為互聯網就是人類社會的資訊化,我們當年會在qq空間偷菜,會通過各種日志了解各種新聞,了解星座,會在各種QQ群裡和別人討論遊戲攻略,和隊友進行組隊,收集背景頭像,分享影視資源等等。

  而互聯網網民數量的增多以及科技的發展,開始不斷湧現出不同更專業的平臺開始替代分化了一些我們本來在qq長進行的活動,如更精彩的遊戲,專業的新聞平臺,影視資源網站等,思考到這裡我們大概可以有認知,就是當年的QQ並不只是簡單地承載了社交的作用,而是社交而產生的連結作用,讓互聯網資源並不發達的那時,網友們自發地組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娛樂綜合社群。

  但更專業的平臺讓很多人開始不用通過qq就可以獲得更加讓自己滿足的內容與情緒,人們對qq的依賴自然會有所降低,直接的體現就是各種群聊的逐漸落寞,所以有時候我們會比較疑惑,qq和Line在功能上並沒有差太多,而為什麼Line可以勝出,其中一個原因就在qq一部分社交活動實質上並不是最簡單的社交活動,而是早期的其他綜合性平臺的雛形。

2. 社交目的的逐漸明確

  沒有人能否認「附近的人」、「搖一搖」給Line帶來的巨大成功,但在現今的一些論調,這似乎成了一種帶有貶義的原因,即Line並沒有什麼值得吹捧的地方,就是兩個yp功能吸引了一波流量。

  如果不談這兩個功能人們用它做什麼,隻從這兩個功能最本質的需求出發,就是可以快速連接到身邊的人或是有共同需求的人,人對距離自己近,利益相關事物的永遠會投入比較大的關註度,試想,如果這個論點不成立的話,為什麼有時候一些精彩的國際局勢都不及身邊的小新聞更能讓你興奮不已。

  前文提到過,qq裡一部分網友其實是承擔了現今媒體或平臺的作用,而當這些作用被替代後,人們就會受各種互聯網資訊的影響開始加深對自我的認知與判斷,也就是從關註咨詢本身到關註資訊對自己所產生的影響的轉變,人們開始審視自己的社交關係鏈,評判什麼樣的社交活動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大大的「利益」,發布一則動態會換來遠在天邊的網友的點讚互動相比於讓更多身邊的朋友加強對你的認識而增加與你在現實生活的交際,可能更多人會選擇後者。

  簡潔是Line的一大特點,討論過這個話題後再去看什麼是簡潔,實際上就是更加明確的需求下更明確的功能的體現,所以並不是簡潔吸引了用戶,而是用戶需要簡潔的功能。

3. 更小的社交壓力

  越來越多人開始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甚至不發朋友圈給我們造成一種Line讓我們的社交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而不是減少了我們的社交壓力,但與qq對比,一條動態的評論與點讚所有人都可見實際上給我們造成的壓力更大。

  對於不同的朋友,我們可能有不同的人設,對於不同的朋友群體需要發布不同的動態可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為什麼要做好友的篩選,原因不是展示不同的人設太麻煩,而是我們需要找到可以響應我們完美人設的好友,保證通訊列表裡的好友對自己的認知差別降到最小。

  在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Line與qq好友來源的區別,我認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群聊,事實上,如果我們認識了身邊的好友,qq和Line都可以實現加一個聯絡方式的目的,而群聊則不同,Line群聊的發起大都由身邊的朋友組成,而後朋友會拉自己的其他朋友進群,那麼這個群組關係鏈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而qq只要有一個群聊存在,其他用戶就可以通過搜索的辦法直接進群,當一個用戶帶著一定的目的進入一個qq群聊,如果需求得到滿足,他可能就會直接退群或是將群聊閒置。

  因此,如果我們通過qq群聊認識了更多好友,我們和好友之間的連接點是非常少的,可能只會僅限於群聊中的話題,而Line群聊因為比較強的關係鏈讓用戶間的話題並沒有任何限制,可能因為身處共同的生活環境或是都是同一階層讓人與人之間有更多不一樣的話題,它第一強調的是「人」而不是「話題」,所以在qq群聊裡我們之間的聊天僅限於群聊群名稱限定的話題,如果需要獲得其他話題就需要去別的群聊,而在Line上可能一個群聊的作用就可以代替qq好多個群聊的作用。

  所以到底什麼是「少即是多」?

  我想將它形象地概括為原子彈爆炸的過程,一些質量並不是很高的原料,只要能讓一部分原子產生裂變,那麼它就會無限裂變下去,從而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所以我們不能去尋找用戶需求裡的「並集」,而是需要不斷尋找「交集」,多去將用戶與需求抽象化而不是具象化,那麼只要一小部分用戶的社交關係達到比較強的連接狀態的話,這些用戶後面自然就會將身邊更多的好友吸附到這個自己的關係鏈條中。

  所以很多人會問你心目中一個好的軟體或功能的標準是什麼,一個面試者可能會從各個角度來給出很多完美的回答,但我的觀點是,在這些完美的角度之前永遠有一條標準,就是一個產品經理做出的功能或軟體要足以讓自己感到嘆服和篤定,而不是為了一些機械化的kpi。

  三、校園裡的QQ與Line

  前文不斷講述Line因何崛起,但我們不能忽略的是,如果拿qq和其他軟體對比,它依然是頂峰的玩家,上億級的活躍度依然受到很多用戶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歡,因我本人目前仍處於大學校園之中,所以本部分將更多從年輕人的視角來對兩者進行比對。

1. 表白牆是一個學校最大的綜合性新聞平臺

  雖它的名字叫表白牆但實際上我們可以在上面咨詢任何一切相關的資訊,例如想找到與自己一起拼單的同學、出售閒置的二手物品等,它的運營機制也很簡單,就是將其他人發給自己的消息進行截圖然後以圖片動態的形式發布到QQ空間,之後其他同學可能就會通過你留的聯絡方式或是在評論區找到你。

  偶爾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八卦性的新聞在表白牆傳播,那麼很快就能傳遍全校所有同學,而如果表白牆挪到Line上是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你無法看到更多同學的評論與態度,除非全校的同學都互相有好友關係,而qq的機制很容易就實現全校學生間的連接,它更像是一個校內的內容消費平臺。

2. 更純粹的QQ空間

  校園裡跟多年輕人相對於朋友圈更願意使用qq空間的現象正印證了Line社交理念的成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判斷呢

  首先我們要大概認可Line的社交理念之一就是更親密更熟悉的關係鏈是更可以讓人實現社交目的的基礎,那麼我們考察校園裡的QQ關係鏈,它正是更親密熟悉的關係的表現,一個校園裡的同學,身份相同,學歷相同,相處的環境高度相同,思想文化認知相同,作息學習規律高度相同,可能除了校園,很難在找到這樣的社交場景,在這樣特征高度相似的情況下,發布一個動態,對內容發出收到的回報大小的擔憂將會小很多。

  反而qq更開放的社交機制會讓用戶感到受到更多好友的關註,那麼為什麼說這種現象印證了Line的社交理念呢?最大的原因就在於社會工作生活與校園生活的不同,社會上因為種種原因我們的好友列表裡會有上級主管、同事等形形色色的人,並且圈子會比校園裡縮小很多,在表達情緒發表動態時受到的壓力會更大,而Line因為帳號的私密性只有線下與我們熟悉的人或是有緊密聯絡的群聊的好友才能成為好友,因為對ID的保護,日常我們就會自然形成一種對好友的篩選來減少上述的社交壓力。

  所以,可以說,校園裡的qq空間正是熟人社交的比較理想的一個狀態,而Line朋友圈則是更多人面臨的生活社交壓力下解決問題的較優解,如果我們能認可這個結論的話,那麼對於說Line讓更多人越來越不善於表達不願意表達的觀點就不成立,真正讓我們越來越不願意表達是繁重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3. 疫情下的校園生活

  因為疫情很多地方的大學校園實行了封校管理,在很多人以為這種生活將非常枯燥的時候,各種形式的線下活動再次印證了在任何時候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個道理,廣場舞、操場蹦迪、演唱會、校園集市、夜跑、各種比賽讓人感慨到這才是真的大學生活,而不是整天在宿舍看劇或者遊戲打排位,從社交的角度思考,為什麼這些活動能受到歡迎而之前之前沒有出現太多現象呢?

  我認為不能簡單地分析是因為疫情放大了這種需求,在認可這些娛樂活動與在宿舍打遊戲看劇在學生們心中的評價並沒有差太多的前提下,我認為最本質的原因在於這種活動的「組織發起」工作困難比較大。

  當下,這些活動要麼是某個社團的同學進行前期組織或是一小部分同學自行發起後吸引了大部分同學但同時有一個前提原因就是封校管理讓更多人感到無聊而增高了這種活動可以組織起來的可能性,那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更多的娛樂選擇方式呢,就代表著有參與這些活動需求的同學人數減少且他們之間可能並不認識,而一個人或是很少人面對一個需要花精力號召更多人參與,或是結果可能是很少人參與的活動的壓力就會大大增加。

  那麼在這個時候,更多人就會放棄這個想法,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比較困難的「組織發起」工作,將這個話題伸引到QQ與Line話題的討論下,校園裡,顯然qq更多可以負擔起連接更多人參與活動的功能,表白牆的傳播,或是一些校園群組裡的傳播,可以迅速拉起一些活動的熱度,但這些顯然無法更好地解決需要更好地前期組織工作的問題,甚至將這些活動的範圍放大,可能一個校園裡實時存在著更多這樣的需求與問題,這些也引起我們的無限遐想。

  很多人都在回憶並且想回到大學時美好輕鬆的生活,對於QQ與Line,是否也有很多人在懷念著大學時滿是快樂與沒有很多拘束的qq空間呢?

  四、我們需要怎樣的網上交友平台

1. 對「小眾軟體」的評價

  在所謂流量紅利消失的背景下,出現了一批所謂的「小眾APP」,名義上是可以滿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而實際上我想沒有一個軟體的產品經理或是設計者期望自己的作品只能被一小部分喜歡而不是推廣向大眾,所以這類小眾軟體除了是一個宣傳的噱頭外,本質上是沒有真正了解到用戶真正需要的功能的與需求而只是簡單地抓住了一些用戶瞬時出現的頻率不高的需求,而造成了真的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的假象。

  實質上,人們之間的一些需求都是共通的,根本就不存在就只有一部分人存在特殊的需求這一話題,小眾軟體依然會有一部分人使用的原因在於他們有著強烈逃離其他日常軟體如Line的需求而不是真的這部分小眾軟體滿足了他們的什麼需求。

  在這類軟體中,最典型的就是一部分社交社區類軟體,只是將一些概念進行簡單地包裝或是對一些表面的問題進行修正就可以推出一個新的所謂APP,最典型的如為了解決好友間的交流問題就增加一些列需要回答問題後才能繼續交流的機制等等,即是用錯誤的方法來修正一個更大的錯誤,這樣可能永遠得不到正確的答案

2. QQ的優勢

  在市場上用戶受眾面比較大的軟體競爭格局中討論誰擁有將其他對手直接打倒的能力顯然是不現實的,大多數情況會是犬牙交錯的局面,因此我們討論以及進行思考時建立的前提就是如何準確抓住自身的優勢而不斷擴大並看到劣勢而進行補齊,而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

  首先qq最大的受眾群體之一就是年輕人,也可以概括為學生群體,跟據前面的論證,可以知道qq目前的社交機制面對學生群體時是一個優勢,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沉浸在自己的圈子裡;另一部分就是已經脫離校園生活的群體,這部分人他們因為脫離了校園關係鏈而轉為工作關係鏈就會大大減少qq的使用,但他們並不會完全脫離qq,可能會偶爾在一些群聊中交流發言或是與之前的朋友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流,qq對於他們更多的是回憶或是工具屬性。

  總之來說,qq的功能對於他們來說已經獲得不了太大的收益,棄用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如果將qq的用戶群體分為這兩類,如何進一步滿足這兩類人的需求呢。

  首先是校園裡的學生群體,因為圈子認同與身份認同而受到歡迎的前提下,我們就需要考慮的就是讓這種認同感與圈子的程度擴大,通俗來說,如果一個學校裡的學生間存在者不同的關係鏈並有著多種形式的聯絡,那麼我們就可以考慮讓一個學校裡的更多學生間產生更多種形式的聯絡。

  分析可知,大陸每年的學生群體的總體數量是不會產生太多變化的,所以不用期望這部分群體有更多總體人數上的變化,而是在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滿足他們更多的需求。

  對於已經脫離校園的群體來說,原本的社交關係鏈也就是同學關係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值得花精力去維護,而一些諸如遊戲開黑等群聊的功能也可能被其他一些更專業的平臺所代替,所以這也是qq最大的一個劣勢所在。

  或者說,要想讓他們重新使用qq,就要把qq當作一個新的APP來做,依靠原本的社交邏輯是不可能再次把他們拉回來的,因此qq可以考慮開發更加開放的陌生人社交板塊,不寬泛地讓用戶自由組建社交關係,而是針對具體的話題、興趣等等維度讓qq變成一個熟人社交之外、可以供更多人放松與休閒的場所,用更開放的社交邏輯來重新喚醒之前這部分用戶逐漸沉默的表達欲望

3. Line狀態可以和朋友圈形成互補嗎

  鼓勵讓不發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的用戶多多展示自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向嗎?我們更多的是要分析為什麼有些人越來越不喜歡發朋友圈,可能更多人給出的答案是朋友圈上級主管親戚太多,或者是沒有想發的內容,這是一個答案嗎?

  我的觀點是這是一部分表面原因,更深一層的原因在於好友列表裡的「同類」數量太少,看似這個答案和前面所講的親戚上級主管太多是一個答案,而實際上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是兩個不同的方向,如果是針對其他上級主管同事太多,我們可能是進一步完善分組機制,或是利用內容運營的手段促進朋友圈的內容數量。

  而什麼是「同類」太少呢,這是一個比例問題,當一個人的通訊列表中與自己是同類也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數量太少時,他的表達欲望就會大大降低,這時候我們要解決問題的是如何增加通訊列表裡「同類朋友」的數量,。

  這個論斷也會回答另一個問題就是是不是因為朋友圈之間存在著一股似有似無的內容攀比風氣而導致一部分人不喜歡發朋友圈,顯然也不是的,在一個人的認知裡會不斷跟據一些已經發生的事情來對身邊的人有一個評判,如果一個人掉出自己心中所劃定的同類範圍後,那麼就不會存在對這個人的評價與關註心理。

  所以發朋友圈的人和發Line狀態的人是大概兩撥人還是一撥人?我認為其中重復的人居多,也就是說發朋友圈的人也會發Line狀態,而很少發朋友圈的人也幾乎不會設置Line狀態,那麼判斷說Line狀態會成為朋友圈的一個反面或是替補似乎也會不成立。

  所以什麼是Line需要做的事情?我認為一個值得關註的事情就是在如何維護Line私密性與熟人社交的邏輯下幫助更多用戶找到更多「同類」,這可能會成為Line出現下一個和Line紅包、小程序一樣現象級功能的方向……………

  本文由 @丁騰飛本人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單身優質女會員:

男生單身優質會員:

單身聯誼活動: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追蹤娜米,與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datenami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在你最愛的平台追蹤娜米

脫單秘笈

戀愛數字

男女會員

戀愛金句

時事觀察

生活圖文

諮詢服務

會員活動

活動分享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生活圖文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