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脫單焦慮」|鈦媒體深度

圖片來源@視覺大陸圖片來源@視覺大陸

今年「年齡最大」的95後已經進入26歲。隨著Z世代逐漸進入適婚年齡,年輕人的婚戀狀況開始備受關注。

Z世代的年輕人矛盾而直接,複雜而簡單。在愛的路上,有的人想要逃離光環效應的陷阱,有的人卻沉迷於荷爾蒙帶來的甜蜜。

24歲的小顧說「我要和我的大腦談戀愛,哪怕對面是只貓」;同齡的小杜說:「我喜歡與人親密,即使今晚之前我並不認識他們」…朱曉每周換一次約會,但只談兩次戀愛。過年的時候,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清單,刪了十幾個人,發朋友圈寫道,「新的一年,新的開始」…經常戀愛的小林說,談戀愛容易,遇到對的人難…

2021年極光的調查結果顯示,69.1%的90後單身,其中40.7%的人從未談過戀愛。00後單身的比例為79.2%,沒有戀愛經驗的比例為61%。

當代年輕人,脫單真的變得難了嗎?

父母催婚,單身焦慮。你為什麼還不脫單?

26歲時,李木子小姐第一次經歷了父母的催婚。她單身近三年,父母一開始也不想結婚,只是希望她能找到對象。但是,隨著她單身的時間越來越長,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逐漸開始給她施加壓力。

李木子告訴鈦媒體APP,她平時其實並沒有強烈的「單身焦慮」。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識到,如果想在40歲之前有自己的孩子,那麼30歲真的是一個考慮找結婚對象的年齡。雖然婚後不一定要生孩子,但人們總想保留一個可能的選項。

事實上,現在年輕人中的相親並不像通常認為的那樣極端。與剛畢業時對相親的抵觸不同,現在的李木子已經習慣了和父母挑選的對象交換Line,有時還會出來見面認識。韓亞還告訴鈦媒體APP,一般兩個人出來吃飯聊天,如果對對方不感興趣,就不會走得更遠。這也是她不排斥相親的一個原因。

在「社會時鐘」理論中,社會存在一個共同的時鐘,即人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被期望達到不同的發展階段。例如18歲上大學,22歲談戀愛,30歲結婚。當人們按照這個時鐘一步步生活的時候,會更容易得到一系列的社會認同,相反,會承受來自社會時鐘的壓力。

適婚年齡單身人士的存在是對社會穩定和秩序的挑戰。於是,單身就成了一種需要社會默認來「糾正」的「不正常」狀態。單身者也承受著各種壓力,甚至對這群人的指責已經超出了「單身」本身。例如他/她單身的原因是長相差,學歷差,薪水低等等。於是,各種單身焦慮就誕生了。

李木子保持單身不是因為她不想談戀愛,也不是因為她上一段感情沒有曝光。她認為最本質的原因是人年紀大了以後情感需求減少,生活的重心不再放在感情上。當李木子大約25歲的時候,她需要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無論是為了經濟上的回報,還是對成就感的需要,那段時間,她的生活都是以工作為導向的。

2021年,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全國企業職工平均每周工作48.6小時,按5天工作計算,每天工作時間達到9.72小時。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下,人的情感需求自然就退化了。在有限的休息時間里,現代人更需要的是一種有確定正回報的情感體驗。與親密關係相比,網路上的各種娛樂活動可能會讓人獲得快速而簡單的快樂。

在這個線上娛樂眼花繚亂的時代,線下社交在人們生活中的比重正在逐漸降低。當人們甚至不能面對面相見時,興奮的機會可能會更少。固化的人際圈也是戀愛的障礙之一。與年輕時相比,李木子很少去工作以外的社交場合。當我們身邊的人群相對固定時,人們與適齡異性交流的機會逐漸減少。但是,工作中認識的人,其實很難成為人脈。

年輕人未必脫不開身,但更容易分手。

據統計,與90後相比,95後和00後有過多次戀愛經歷的人數占比更多,分別占16%和14.8%,而90後有過多次戀愛經歷的人數占比11.1%。年輕人不一定走不開,但更容易分手。

「難以擺脫單身」的年輕人,愛情觀多元化。一項關於新戀愛關係的調查顯示,周末戀人、短期戀人、開放關係是年輕人最想嘗試的三種新戀愛關係。

一般來說,戀愛關係對於年輕人來說變得更加脆弱,個人獨立性大於親密關係的約束性。

李木子說,她的本質還是一個期待愛情的人。在她對未來生活的想像中,總有一個家庭。對她來說,戀人需要提供一種精神上的陪伴和共鳴。無論在物質層面還是生活層面,李木子都認為自己足夠獨立,可以照顧好自己。

在婚姻和愛情中,李木子認為人是不斷變化的,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可能只會在同一階段相互匹配。隨著社會環境、職場環境、個人發展,當兩個人處於不同的轉變階段時,精神上、物質上可能無法匹配。這種不匹配自然會導致分手或者離婚。在彼此的下一個階段,我們會遇到其他合適的人。一生都很難找到能在大一統階段匹敵的人。

復旦大學教授、沈奕斐教授沈奕斐提出了「愛情新舊劇本混雜」的概念。她在微博上有43萬粉絲,在嗶哩嗶哩有超過100萬粉絲。平均而言,她在嗶哩嗶哩發布的每個「愛情指導」視頻都有超過10萬的瀏覽量。視頻底部經常有粉絲關於戀愛咨詢的留言,還有年輕人在評論區求朋友。

她認為,在愛情舊腳本中,婚姻和愛情要服從於家族利益,但好處是具有穩定性,不需要承擔個人選擇的責任。而在現在時代的愛情新腳本中,個人的意願、選擇和幸福高於一切,但壞處是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並不如以前有保障。今天大陸的現代化,被稱之為「壓縮的現代化」,即大陸用了幾十年,達成了其他國家幾百年的經濟發展,從而導致了文化的滯後性。她認為,在愛情的舊劇本里,婚姻和愛情應該是從屬於家庭利益的,但好處是穩定,不需要承擔個人選擇的責任。在現時代的新愛情劇本里,個人意願、選擇和快樂高於一切,但缺點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沒有以前那麼有保障。今天,大陸的現代化被稱為「壓縮現代化」,即大陸用幾十年的時間做到了其他國家幾百年的經濟發展,從而導致了文化的滯後。

在愛情觀上,體現在人的高級而矛盾的心理上:既希望得到愛情的自主性,又捨不得舊式愛情的不費力氣和穩定;我想要舊劇本的穩定和安全,我想要新劇本的自由和獨立。「因為我們背後有兩個完全相反的邏輯體系,如果你雙標,一旦矛盾就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沈奕斐分析。

根據「新舊劇本」理論,有時候,正是劇本的相互認知和想像的差異,導致了許多「渣男·渣男」和「海上女王」的誕生。

例如有人認為曖昧一定要發展成戀愛關係,曖昧階段會互相負責,而戀愛是以結婚為目的的溝通。有人認為曖昧隨時可以結束。畢竟他們沒有進入戀愛關係,也沒有對對方負責。愛情的終點不一定是婚姻。曖昧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不一樣,責任程度也不一樣。是每天互道晚安還是擁抱牽手?誰付飯錢,還是隨叫隨到?

對待愛情的態度,不僅僅是因為新舊劇本的混雜,更是因為男女劇本的衝突。

沈奕斐提到,婦女的傳統角色是服從、保護和照顧。進入公共領域後,現代女性開始追求自我,不再順從傳統女性角色的社會想像。傳統的男性角色是權威的經濟提供者,但在市場經濟下,男性角色的自我成長路線並沒有改變,現代男性被要求成為傳統角色的加強版,仍然承受著巨大的成功和養家的壓力。

反映在愛情上,可能會導致女性認為男性沒有承擔起「主動」和「責任」的義務,而男性則認為女性不夠「專一」和「保守」。

沈奕斐還表示,自90後開始,男生逐漸追求自我,遠離傳統角色,這可能會給他們的關係帶來變化。當關係雙方都有追求自我的獨立人格時,也許那麼多新關係的出現,就是關係變化的那一段。

算法真的能幫人找到真愛嗎?

成熟的Z世代年輕人已經能夠熟練地在陌生人交友軟體上滑動同學/同事,友好地打招呼。

李木子提到他天生不信任陌生人的約會軟體和網上約會。她認為異性在陌生人交友軟體上更容易偽裝成求愛狀態。同時也有出軌的可能,真人和照片不符的可能,對方同時和多人曖昧的可能。

學者們在研究中發現,與現實中的面對面交流相比,通過社交媒體進行的在線交流充滿了更多的隱蔽性。其次,網路社交的一個特點是,我們無法準確看到對方的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尤其是通過文字交流時,更容易導致「情感打折」。

在這個前提下,陌生人交友軟體目前使用的IM(即時通訊(IM)系統和標籤系統,實際上可能並不適應當代年輕人需要的戀愛社交方式。

在線「social 空 room」袁琪酒吧應用的創始人陳奕龍表示,當用戶使用傳統的約會軟體時,他們會發現,盡管他們遇到的人看起來很多,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有效地交流並成為朋友。以前一般認為原因是前端匹配不夠精準,於是做了各種前端匹配改進,例如找互相喜歡,靈魂匹配,AI匹配等。,但改進匹配方法後問題依然存在。

在陳奕龍看來,其實最核心的原因是基於消息傳遞的IM系統根本不適合陌生人社交,或者說不適合兩個人交流。第一,IM具有異步通信的屬性,即雙方的消息可能存在時間差,兩個陌生人在短時間內相遇並進行密集對話的機率極低。一段對話結束後,再喚起這段對話就比較困難了。

其次,作為一種通知工具,IM用戶需要學習大量的聊天技巧來表達自己,完成對話。交談結束後,很有可能雙方仍然無法全面立體地了解對方。市面上大部分社交app的主要聯絡方式依然是「簡訊」。他們無法深入了解對方,只能通過簡單的標籤和照片進行篩選,所以只能滿足一些初級需求(例如約會或約會),而不能建立高質量、有價值的關係。

他認為,近年來,人們對與陌生人交朋友的需求躍升到了更高維度,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對「情感價值」的認同,希望兩人能夠相互促進,共同成長。這種新變化他稱之為「新友誼」。現有的很多交友產品為了提高效率,不斷強化用戶的「目的性」甚至「野心」,這本身就違背了人們接觸陌生人或者交友、戀愛的合理流程。愛情的美好,本該來自不經意的心跳。其實,人們真正想要的,並不是所謂的「伴侶」,也不是法律所規定的「婚姻」,而是更接近理想狀態的那種「親密關係」。

元氣酒館應用內截圖袁琪酒館的應用內截圖

袁琪酒館試圖建立一個良好的「線上」和「線下」約會氣氛,倡導多元化的約會文化。同時,在產品設計上,並不是以傳統的「文字聊天」系統為核心,而是構建了一個虛擬現實的「社交空房間」。用戶可以在下班後跨越物理距離,在虛擬酒館與陌生人喝一杯,聊聊彼此的故事,從而在短時間內建立高質量的關係,結交新朋友。

算法真的能幫人找到真愛嗎?事實上,越年輕的群體越懷疑算法。Z世代在互聯網和算法的世界中長大,他更了解在線交流的局限性和模糊性。雖然通過標籤對人進行分類是一種方便快捷的方式,但也使人失去了複雜的屬性。

華東師范大學的劉清教授曾在一次採訪中評論過標籤制度。人類離不開標籤,標籤是類型化的思維,讓人們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去具體深入地了解一個對象。用三五個標籤就可以標記出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這對被標記的人來說其實是一種負擔,因為標籤往往並不完全準確——然而事實是,當我們介紹一個人的時候,你和他越熟悉,就越難用幾句話概括他。

當我們在網上交友平台中用幾個簡單的標籤來判斷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已經放棄了深入了解這個人的選擇。

年輕人離婚的問題,與其說是戀愛變得困難了,不如說是整個時代的發展給現代人的愛情觀帶來了變化。只是不同世代,不同成長背景的人接受度不同,這種現象在z世代尤為突出,現代人的愛和親密會去哪里?也許未來真的面臨的不僅僅是這個單一的問題,還有家庭結構和社會關係的深刻變化,人們尋找戀愛對象的手段也會隨著技術和產品的變化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本文為鈦媒體第一App,作者|李,編輯|青聰、)

註:本文部分數據引自-

了解自己」為什麼有些人認為戀愛和婚姻中的人比單身的人「優越」?》;

http://https-data-stats-gov-cn-e4192.proxy.www.stats.gov.cn/easyquery.htm? cn = A01

田豐,李夏清。網路時代青年社會交往關係類型的演變與表現[J].大陸青年研究,2021(3)。

單身優質女會員:

男生單身優質會員:

單身聯誼活動: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追蹤娜米,與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datenami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在你最愛的平台追蹤娜米

脫單秘笈

戀愛數字

男女會員

戀愛金句

時事觀察

生活圖文

諮詢服務

會員活動

活動分享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生活圖文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