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信,才有未來!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在不知不覺中破壞了孩子的自信

最近有家長找我諮詢:

孩子在讀小學一年級,班主任找她談話,說孩子平時上課從不舉手發言,總是低著頭不敢和老師目光對視;班級活動時也總是一個人沉默地坐在角落裡,不和其他同學玩。

「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觀察,感覺您家孩子很缺乏自信,務必要關注一下······」

班主任的一番話讓她非常著急,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的教育方式哪裡出了錯,導致孩子不夠自信。

自信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教育家蒙特梭利說:「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會充滿衝突。而隨之出現的膽怯、退縮等不良個性,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與之相反的是自信,自信使孩子能掌握或駕馭自己的行為。」

毫無疑問,一個自信的孩子,更容易收穫一個成功幸福的人生。

一、自信從何而來?

有些人的自信,來源於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一個環境中,如果常常被肯定和喜歡,收到的多是正面的回饋,他們對自己的認可和評價也會提高,自信得到增強。

一位女士在一次重要的演講前,非常緊張,害怕自己在眾多觀眾面前犯錯。正在這時她遇到了一位非常有經驗的專家,專家對她說:「你很優秀,一定可以做好的。」

那位女士內心頓時充滿了力量,緊張感也消除了很多,最終從容精彩地完成了演講。

也許只是隨意的一句鼓勵,但是專家對自己的看法讓女士充滿了自信,於是可以表現得更好。

但是一個人如果僅僅靠他人來獲取自信, 這樣的自信是不夠穩固的;一旦接觸到不喜歡自己的人或環境,這種自信就會輕易喪失,時間久了甚至會產生自我懷疑和否定。

因此,容易被他人的評價固化對自己的認知,自我設限,不敢嘗試和挑戰。

有些人的自信,來源於對自我能力和價值的肯定,顯然這是一種更為強大穩固的自信,不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轉移。

歷史上很多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充滿了自信,不管挑戰有多大,跌得有多慘,被誤解被嘲諷,他們都不會喪失自信,一次次戰勝挫折和困難。

對於孩子來說,小時候,主要依賴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來建立自我認知,所以總是遭到批評、否定的孩子會產生不自信;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信更多建立在自己獨立做好一件件事情、解決好一個個問題的體驗上,所以總被父母過度保護、事事包辦、專制控制的孩子,會產生不自信。

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中, 這兩種自信,都不可或缺,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培養。

二、針對第一種自信,父母要給孩子真誠的欣賞和鼓勵

我有一位同事,工作表現一直都很不錯,但是每次在面對新的任務和更好的工作機會時,總是退縮說自己不行,把機會讓給別人。她自己也很苦惱。

原來她這種紮根於內心的不自信,正是來源於童年時期父母過分嚴苛的教育。

小時候不管她考的再好,父母也不會誇她一句,總是告訴她不要驕傲:「還要努力,可以更好。」

當她考差了或做錯事時,父母卻不吝批評與打擊,難聽的語言常常讓她很受傷。

長此以往,她對自己缺乏自我認同,哪怕她再優秀,也總是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缺乏自信的她,其實是 童年時缺少父母真誠的欣賞和鼓勵,從根源來看,缺少父母無條件的愛。

在一檔節目中,當主持人問臺上嘉賓和台下的高中生「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時,演員孫紅雷說:

「我父母對我的讚賞,讓我從小就很自信,我要謝謝我的爸爸媽媽。」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不管孩子長相如何、成績如何,性格如何,父母都發自內心地愛孩子;懂得發掘、欣賞孩子的優點與特質;常給孩子真誠的鼓勵和表揚,會幫助孩子建立充分的自信。

當孩子表現的不盡如人意,父母應該幫助他學會尋找具體的措施解決問題、變得更好,而不是總在語言上挖苦、諷刺、打擊孩子。

三、針對第二種自信,給孩子獨立完成事情、解決問題的機會

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母親來找心理醫生,說自己的兒子特別依賴父母,都大學畢業了還什麼都不做,每天在家裡躺著。

醫生問她:「小時候,他第一次嘗試系鞋帶,你是不是嫌他慢然後搶過來自己幫他系了?」

母親抬起頭說:「是的,醫生你怎麼知道?」

醫生接著問:「上小學的時候,他和同學發生爭執,你怕他受欺負,是不是你幫他擺平的?」

母親愕然,回答:「是的。」

醫生說:「你自己種下的因,你現在只能接受這樣的後果。你從來沒有教過他獨立,所以他一直依附於你,你只能繼續幫他找工作、給他錢花、幫他找個老婆,然後繼續養著他們。除此之外,你毫無辦法。」

父母如果總是事事包辦、干涉、控制孩子,常常忽視、否定孩子的想法, 孩子沒有自己做選擇和決定的機會,想法常受到壓制,會產生一種無力感,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不自信。

時間久了,他會覺得自己反正什麼都做不好,乾脆什麼都不做,完全依賴父母,走向自我墮落。

我認識一位媽媽,孩子都上高中了,連自己想剪一個頭髮、上學早點去學校這些小事都不能自己做主,總是以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一切,那個男孩明顯沒有同齡孩子成熟自信。

真正來說,孩子內心穩固的自信就建立在自己成功完成事情、解決問題上,這需要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

一個人獨立吃飯、摔倒了自己爬起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系上了鞋帶、洗好一件衣服;經過自己的思考決定穿哪件衣服、學哪類興趣班、假期怎麼安排時間。

孩子就是這樣通過獨立完成一件件小事到大事,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自信,自我價值感越來越高。

因此,父母要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和那顆放不下的心,適當放手,不替孩子做太多決定,給孩子自主成長的空間。

在孩子呼喚你之前,不要想當然地去提供幫助;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再去引導他克服困難、正確處理挫折。

英國文學家培爾辛說: 「除了人格外,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自信心」。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否則在不知不覺中破壞了孩子的自信,就為時已晚了。

這部87版《紅樓夢》探春主演的國產B級電影,堪稱抗日神劇鼻祖

吳孟達:回看他的戲路人生,以及與周星馳的「恩怨始末「

《慶餘年》原著:太子因愛慕李雲睿,染上難以根治的「花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