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習慣!孩子有5個壞習慣,未來很難出色

有人說:「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習慣。」

幼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間,這個時期如果孩子能養成好習慣,於他而言,絕對是一件受益終生的事情。

同樣地,一個壞習慣,也能對孩子產生十分惡劣的影響。

1. 無視規則

在我們身邊,有太多的父母給足了孩子愛,卻唯獨落下規則教育這一課。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以孩子的年齡作為藉口,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包庇寵溺,比如出去就餐時,不按要求排隊;公共場合,大喊大叫;出門遊玩,亂扔垃圾等。

這種無視規則的習慣一旦養成,再想要糾正過來,難上加難。

為人父母,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的同時,也一定要給孩子定好規矩,具體地設置一些行為的邊界。

雖然有時候,守規則看起來吃虧,違反規則的似乎效果更好,但事實上,規范自己的行為,是一種自我保護。

新聞裡,那個為等丈夫攔高鐵車門的女人;那個車站翻越軌道卻失去生命的男人;不顧阻撓,在虎園私自下車的一家人……他們都為不守規則付出了慘痛代價。

讓孩子對規則有敬畏之心,是父母的責任。

2. 愛耍脾氣

總是能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年齡不大,脾氣還不小,動不動就生氣,有的時候還動手打人。”

發脾氣是兒童早期最常見一種情緒反應,他們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前,只能通過發脾氣來發洩自己的情緒,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怕就怕孩子習慣性將發脾氣當成「要脅」父母的工具。

比如很多孩子晚上看電視不睡覺,爸爸媽媽怎麼勸都不聽,發脾氣哭鬧,甚至在地上打滾,最後家長不得不屈從。

結果孩子得寸進尺,脾氣也越來越大。

這樣的孩子,凡事都要占上風,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不尊重體諒別人,總是通過情緒化,讓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滿足自己。

反正發脾氣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何樂而不為?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及早糾正。原則性的問題,發再大脾氣家長也不能讓步,溫和而堅定地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明白,不是什麼事情都是順自己心意的,自己要學會接受和調整心態。

3. 沉迷電子產品

曾經ipad在全球大賣時,有記者問約伯斯:「您的孩子肯定很喜歡 iPad 吧?」

約伯斯卻意外地回答道:「他們還沒用過 iPad 呢。我們限制孩子在家裡使用電子產品。」

我身邊有很多父母,為了圖個清靜,把手機當成哄孩子的工具,去親戚家做客,總能看見一群小孩子聚在一起玩手機。

生活中有太多家庭,不懂得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也不懂得過濾可怕、暴力的網路資訊。

因為手機,有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成績下滑、視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一些孩子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

不少孩子,願意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去玩手機,卻不願意靜下來看五分鐘的書、去操場上跑一圈。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篇文章,標題叫做《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雖然聽起來有點危言聳聽,但對於自制力不強的孩子,電子產品確實會讓孩子們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淵。

別讓你的孩子,在最美的年紀,只會玩手機。

4. 生活不規律

規律地生活,是做好一切的最基本要求。

曾經有調查顯示:小學裡第一批加入少先隊的孩子,並不是因為他的聰明、智商高,而是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很有規律。下課後先去洗手間,再去飲水,上課聽講認真,作業寫得也整潔。

從小給孩子定好有規律的生活,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閱讀,幾點睡覺。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堅持下來大有裨益。

不僅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好處,孩子長大以後做事、工作,也會更有規劃性和統籌性。

相反,如果孩子每天晚睡、不吃早餐、生活沒有規律,對孩子的身體、精神都是一種消耗。

5. 太過依賴

後臺有媽媽留言說,孩子獨立性很差,特別依賴父母,現在讀高中了,還不能自理,襪子髒衣服都是堆起來,週末帶回家洗。

仔細一問才知道,這位媽媽平時什麼事都替孩子做,就盼著孩子成績好,結果孩子什麼事都不會做。

無論子女多大,父母總是事無巨細地照顧孩子,結果這種勤勞,反而養成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賴性。

很多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養成一個依附父母的「啃老族」。

孩子從小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衣食住行被照顧得井井有條,孩子也習慣了有困難找父母,等到哪一天離開父母,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

所以很多孩子成年後,一方面很依賴父母,一方面又怨恨父母沒有培養出他的獨立性。

每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有了獨立自主意識,父母不妨「懶」一點,學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琉璃》最火的竟是三大反派?這些顏值超高的反派,讓觀眾怎麼恨得起來

小S吐槽女兒只有下半身拽什麼對小S母女網上互懟請反著看

經典推理劇《古畑任三郎》主演田村正和去世,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