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腦科學角度來說,孩子不愛閱讀,是正常的,有科學依據

「心媽,我家甜甜不愛看書,我買了很多繪本,她都是拿來玩,對書裡面的內容根本不感興趣啊,哎,真是鬱悶。」這是一位朋友給我的留言。

我們一直以為孩子不愛看書、不愛閱讀,是因為孩子沒有用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從腦科學角度來說,孩子不愛閱讀,是正常的,有科學依據。

科學家實驗證明,人的大腦並非為閱讀而生

每個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愛閱讀、看讀書的,要經過長時間文字的刺激或者訓練,讓大腦的生理結構發生改變,讓大腦升級成為「閱讀腦」,孩子才會愛上閱讀。

「閱讀腦」和「非閱讀腦」,區別在哪裡?

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這兩種人之間的 大腦生理結構存在顯著差異

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科學家們選擇了6個家庭共12個女孩,每組家庭的兩姐妹成長環境、社交活動相似,各方面都相仿,唯一的差別就是,姐姐沒有接受過教育,而妹妹受過教育。

科學家對這6對姐妹進行了大量的測試,通過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觀察這些孩子的大腦啟動反應。

最後發現,受過教育的妹妹們的胼胝體後部更厚。

胼胝體是什麼呢?它主要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它的增厚有什麼好處呢?可以使大腦更靈活,處理資訊更快。

實際上,不僅如此,擁有「閱讀腦」的人,他們的 「文字盒子區」在對文字刺激反應和處理過程方面越強烈、越迅速。

「文字盒子區」,其實就是我們大腦裡專門處理文字資訊的腦區。這塊腦區不但接受和處理文字資訊,同時還把處理後的資訊發送到知覺、感覺、運動區。比如,我們 看到一個好吃的東西,就開始流口水,這就是「文字盒子區」的功勞。

正是因為閱讀腦有這種特徵,所以,孩子其實需要培養才能真正愛上閱讀。

過早地逼孩子識字閱讀,不可取!

閱讀,看似一件簡單的事情,其實它涉及到視覺、語言、注意力、記憶力、感覺甚至運動等多個腦區,需要這些腦區一起配合才能完成。

然而,這些不同腦區的聯合要依靠髓鞘。 髓鞘就是包裹在神經細胞軸突表面的一層膠質細胞,可以保障資訊傳遞得更準確、迅速。

一般來說,孩子在5-7歲時,神經纖維的髓鞘化才基本完成,這時才有培養「閱讀腦」的基礎。

有研究發現,一些父母不顧孩子大腦的生理成熟程度,超前教孩子識字學習。剛開始,這些孩子是看起來更出眾,但是到小學三年級以後,他們的閱讀能力大多會被普通孩子反超。

給大家分享一個紐西蘭幼兒老師的真實故事吧。

這位老師有2個孩子,二女兒剛出生時,她一邊給小寶寶餵奶,一邊給3歲的大女兒念一本童話故事書,一連幾天念了很多遍。

有一天,3歲的大女兒拿起童話書,一字不落地念出書上的內容。

於是這位老師忍不住驚呼:「哇,我生了個天才!」

後來,當大女兒7歲時,無意中又把這本書翻出來,媽媽說,「瞧,這是你小的時候最喜歡的一本書,那時候你還會念呢!」

此時大女兒已經學習認字了,於是再拿起這本書來讀,卻吭吭吧吧地非常吃力。

這位老師說,大女兒在3歲時「念」那本書,其實只是在模仿性的背誦,因為媽媽念的次數多了,孩子無意識地記住了書中的內容。

等到了7歲,閱讀需要經過大腦處理、識別、理解時,孩子反而念得沒有以前流暢,而此時才是這個孩子真正意義上的閱讀。

所以,孩子在5歲以前,不用過分強調孩子能夠認識多少字,會拼多少拼音,會做幾個加減法。孩子大腦過早、過度開發,對孩子並不是好事。

要想孩子擁有「閱讀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個長期過程。

唯一的捷徑就是讓孩子堅持每天閱讀,不斷訓練,增強大腦神經的聯結,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大腦的生理結構。

那如何讓孩子擁有「閱讀腦」呢?

上面我們說了,孩子需要培養,才能真正愛上看書、閱讀,擁有「閱讀腦」。在一定程度上,學習的本質也是改變大腦的過程,這就是腦功能的可塑性。當我們理解了閱讀背後的腦機制,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打造「閱讀腦」。

 

01 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盡可能增加家中的藏書量

教育家做過這樣一項研究,結果表明: 家中藏書500本的家庭,平均能將孩子的教育向前推進3.2年。

除此之外, 家中藏書量越高,爸媽本身的教育程度對孩子的受教育水準的影響越小。

意思就是說,哪怕爸媽只是小學文化,但家裡有很多書,孩子在這種書香氛圍中長大,孩子最後受教育程度與那些父母受到高等教育的孩子相比,差異並沒有那麼大。

曾經看過一張關於美國孩子閱讀量的統計表,深受觸動。

在美國,0-17歲孩子的家庭中,平均每家藏書104本。哪怕是低收入的家庭,平均也有68.6本。6-17歲的孩子每年平均閱讀23本書。其中,「經常閱讀者」這個群體,每年閱讀量是42.4本,基本上是 每週閱讀一本!

然而,中國孩子的閱讀量,只有美國孩子的1/6。

02 親子共讀,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親子共讀,是培養孩子看書習慣的良好手段。親子共讀時間越多,孩子就更能從看書、閱讀中得到快樂,對閱讀這件事產生興趣,然後逐漸地過渡到自主看書、學習。

我家孩子心心最近一段時間,都在姥姥家,我只能週末回去看她。每週回去,我都給她讀繪本,繪本裡有不同的人物,我就用不同的腔調給她讀,然後,用她聽得懂的詞語形容書上的人物。心心可有興趣了,講完一遍,還要我再繼續講。

我上上次給她講了《三個和尚》的故事,沒想到,上次回去,她還記得裡面的人物,然後拿著書給我說「媽媽,大和尚、小和尚、胖和尚,不挑水,沒飯吃,花兒也死了……」

不過, 親子共讀,不是照本宣科地讀書上的內容,也不是非要讓孩子多認幾個字,而是要結合孩子的年齡,通過聲調、模仿等,形象地給孩子講故事,激發孩子的興趣點,讓孩子覺得看書、閱讀是件好玩有意思的事情。

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

03 孩子想看什麼書,由孩子自己決定

經常有媽媽有這種困惑,到底是選擇孩子喜愛的書,還是選擇我們希望他看的書?

其實,不管什麼年齡階段,在選擇看什麼書上,我們不妨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

如果是孩子自己挑選的書,他們會更願意去讀,也會感受到更多樂趣。在這種樂趣的加強效應下,會持續地選擇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美國爸媽在孩子的閱讀上,就給予了孩子比較大的自主選擇權,其中:0-2歲,有54%的孩子大部分時間自己挑選想看的書,3-5歲,有81%的孩子會自主選書。

實際上,我們可以準備多種風格的童書,在每次親子共讀時,讓孩子自己挑選今晚讀哪一本。還有就是,孩子選擇書的口味也會呈階段性的變化,一段時間喜歡這種,一段時間喜歡那種。

當然,如果孩子長期都選擇一類書,我們也可以適當地引導一下。

孫興商場開業表演顯邋遢,賣力演唱遭無視,被曝唱五首歌不要三千

三種媽媽,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深遠的影響,是孩子一生幸福的保證

當初,李小璐在生甜馨的時候,並沒有使用麻醉和止疼,由於她體型偏瘦、身材嬌小、嬰兒過大等原因,醫生是不建議她順產的,但是她為了「孩子好」,這些都忍過來了,差點疼暈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