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都是被「會溝通的父母」培養出來的

現在當孩子太難了。

除了需要承受日益嚴峻的課業壓力,週末還要馬不停蹄地「充電」、「補習」。

這樣還不行,要是孩子還不爭氣,免不了逢年過節要和「別人家的小孩」一番比較。平時如果不聽話,免不了一番「男女混合雙打」,讓孩子長長「記性」……

說到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小編有必要為孩子說兩句公道話: 孩子的「行為」總和背後的「情緒」密切相關。

父母切勿凡事直接阻撓,給孩子的行為貼上 一個自以為是的判斷,而是需要觀察孩子的行為才能幫助到他。

今天的文章,我們一起學習 「孩子犯錯怎麼辦?犯錯後,如何與孩子溝通」這個問題。

01. 用賞識教育取代打擊式教育

 

上海曾經做過一項調查:有近9成的孩子認為自己不是好孩子,因為母經常把「不聽話」、「成績不好」掛在嘴邊。

久而久之, 「不聽話」成為了孩子們甩不去的標籤。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嚴、標準太高,以至於讓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帶著包袱上路,反而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讓孩子在一個相對輕鬆的環境中生活,其實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而這個所謂的「輕鬆環境」——最主要來源於父母的包容和賞識。

賞識教育——不是一味地誇獎孩子,而是在長期的陪伴和觀察中,父母能夠真正全面客觀地瞭解孩子,並且帶著欣賞的眼光去認可和激勵自己的孩子。

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

根據具體事件進行表揚,比如平時孩子放學喜歡在外面玩回家晚,今天回家早了,我們就可以說:

「我兒子比昨天進步,提前了半小時回家!兒子長大了,知道珍惜時間了!」

這樣孩子就知道,怎麼做才能較之前有所進步。

02. 0-3歲孩子「不聽話」,意味著語言和理解能力有限

 

除了上文的方法,父母需要瞭解一點—— 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於資訊的接收能力是不同的。

因為只有資訊被接收了以後,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孩子的行為。

因此,我們通常會根據成長規律,把孩子分為四個年齡段: 0-3歲/3-6歲/讀小學/青春期以前/青春期~在不同的階段,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是不一樣的。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0-3歲孩子的溝通要點。

首先,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很有限。父母們要先確認自己的表達是清楚的,要學會說具體的話,而不是抽象的描述:

比如說,讓孩子把水慢慢地喝進去,你可以給他做一個示范。更好的是說:「來,慢一點(慢慢的說)」,讓孩子跟著這個節奏一起喝。而不是單純的一個指令,這個是有差別的。

第二,我們的語速要慢,表達時要配有誇張的表情。因為在孩子們小的時候,會從表情、語言的音調(上下高低快慢)上來接收資訊,這個特別要注意。

大家可以回想,孩子在6歲以前,喜歡看的動畫片是不是都有誇張的語言?在孩子這個階段時,他們接收資訊,就是需要我們慢慢說話、是重複的、是有高低起伏的。

03. 3-6歲孩子「不聽話」,意味著開始探索世界

 

這個階段的孩子特點是:開始探索周圍的世界,他們特別想要去感知周圍發生的一切。

如果他們在公園裡面看到新鮮的東西,他們第一個動作會是什麼—— 一定是用手去摸,想要去接觸它。

由於他們自主行為能力的增加,再加上他們對於周圍世界如此好奇,所以就有一個問題: 他們會出現很多對於大人而言叫做「不聽話」的行為。

但這種不聽話的行為是源自於他內心的渴望,還源自于他生理能力的提高。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這個特別重要。除此之外,有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我們要告訴孩子「要怎麼做」,而不是「不要他怎麼做」。

一個「好的行為」,一個「正確的行為」,真的需要練習。我們的指令要表達清楚,我們儘量地告訴孩子們「要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

第二點,父母們在說「要求」的時候,搭配動作示范。

這個適用於6歲以前所有的孩子,0到3歲的孩子也適用,比如說我們手上有一個杯子,我們為孩子做示范:「來,寶寶,我們一起把這個擰開。」

這個叫什麼?這叫做「做示范」。

我們要考慮到孩子他接收資訊的時候,他對於文字資訊、語言資訊和動作資訊,他的接收是不一樣的。

04. 上小學的孩子「不聽話」意味著獨立思考

 

過了6歲,孩子開始了更廣泛的探索。

他們進入了學校環境後,接收資訊的管道會更多,自己的想法會更多,語言能力得到提高,還有了各種不同的資訊管道。

這時,會發生一個問題——他們開始和你辯論或爭論。這意味著什麼呢?

第一,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好;

第二,如果他講的都有道理,那說明他的思考能力也很強;

請大家做一件事情:整理一下你認為孩子不聽話的情況,然後去看看屬於哪一種。

第一,孩子沒有理解你的要求,請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什麼?是指我們的語言、表情、動作是需要是一致的。

第二,我們要給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這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

第三,孩子遇到了困難,我們需要去觀察,他到底什麼地方有困難。

比如,你給一個8歲孩子提一個要求:「你上課要認真聽講」。他也明白了你說的這個認真,是拿筆寫字要很整齊很怎麼樣,他都知道了,但是他可能做不到。

因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肌肉並沒有發育好,他的力量不夠。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去説明他提高肌肉的力量,然後慢慢地去練習。

第四,就是孩子他實際上已經做到了,不過你不知道。

不同年齡的孩子表達情感不一樣。孩子在面對家人的時候,年齡越大,表達自己的情感就會越含蓄。很多孩子表達情感的特點,會隨著不同的年齡段而改變。

在這個年齡階段,需要爸爸媽媽們的耐心。

05. 青春期的孩子「不聽話」意味著對自我的追尋

 

如果父母希望青春期的孩子什麼都聽自己的,這將會是個奢望。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想要的是:「我想要嘗試更多,我想要做我自己。」

不建議父母在孩子這個年齡階段強調聽話,而是與孩子一起討論出解決方案,這才是最重要的。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技巧需要進行練習,同時, 說話的場合,是很重要的。在不同場合,我們對孩子去表達同一個需求,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到了青春期,孩子們強烈的需要就是「別管我」。

我們可以試著從孩子們的角度去想想,父母如何給他們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形成自己的獨立思想。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用寫文字、錄語音、給孩子錄一段視頻的方式, 取代說教。這樣溫馨動人的方式,更能打動青春期的孩子們。

懸掛十多年,「德雲社」錯字終於引起熱議,坊間傳言原因有三

殺完880萬貂,又要殺掉25000隻雞,丹麥究竟發生了什麼? 

tienliwen

日本人的審美就離譜!就這也可以叫千年美少女?中國美少女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