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採訪徐崢後被開除,對方插手修改稿件,徐崢遭網友「圍攻」

  9月18日上午,網名為「蜉蝣」的網友在論壇發布了一篇題為「為了哄大明星,報社主編把我開除了」的文章。

她在文中透露自己按計劃採訪徐姓明星,採訪過程很不順利,採訪提綱多次修改,成稿後又幾乎逐句修改,結果為了討好明星,主編以徐某好友的身份,直接按藝人團隊意見修改後發稿。同時她還寫道,「僅僅為了討好大明星和保全自己作為領導的面子,這一個月內,我遭受了報社文娛新聞部主編李世聰的威脅、公開侮辱、打壓霸凌,不僅工作全面停滯,身心也受到巨大的傷害。」同時她還表示文中所寫內容都有文字、圖片、錄音為證。

首先要理清楚這位網友的身份、她所在單位以及確認採訪的藝人是誰。

這位名為「蜉蝣」的網友也是我們記者的微信好友,微信名也是「蜉蝣」,她是《新京報》的記者,在工作之餘還做了一個名為「不散」的觀影團,而她在文中提到的李世聰正是李世聰文娛部主編。

而徐姓藝人是誰呢?雖然該網友沒有寫出完整名字,但文中提到了「院線片突然改網大」,明顯指的就是徐崢。並且她在文中表明了採訪是在8月13日,而稿件要在下午6點簽版,第二天在新京報發布,她和領導溝通的時間也是在8月13日晚。

那麼我們來看《新京報》8月14日的版面,能找到這篇題為「徐崢:作為創作者,我的初衷是讓觀眾受惠」的文章,顯然就是該記者指的被修改過的稿件。而文中關於《囧媽》院線轉網路的事件,也被輕描淡寫為「僅僅是特殊時期的一種特殊方式,只是一部電影的決定。」

到了這裡可以確定,「蜉蝣」所指的明星就是徐崢,而她的工作單位則是《新京報》。而這次風波的背後有三點值得討論。

首先,原定於大年初一上映的《囧媽》,臨時決定放棄院線轉網路免費播出,當時引起軒然大波,甚至遭到了不少影院經理的不滿,並表示也會抵制徐崢後續電影。

平心而論,《囧媽》院線轉網路,一方面浪費了影院前期的宣發投入,開了個不好的頭,確實不該鼓勵和提倡,但這件事要讓徐崢背全部的鍋嗎?

我們知道,電影是藝術創作,但也是追求投資有相應回報的商品。作為導演和出品方之一,徐崢的態度多少會影響《囧媽》到底是等待院線還是投放網路的選擇,但是不是決定性的還真不好說。從電影制作公司來看,《囧媽》制作方多達10家,排在第一位的是上海歡神喜佑文化有限公司,第二位是徐崢參與持股的歡喜傳媒,而徐崢自己的真樂道文化排在第三,說明他並不是電影最大的投資方。而等院線還是轉網路,肯定也要征求其他幾家投資方的意見,而在當時的情況下,賣給線上有6億多的收益,明顯是一個更安全的選擇。當然,徐崢就此事可能不願多談,但完全讓他背鍋不公平。

其次是,這次風波的核心在於藝人方面插手記者稿件,而報社主編則站在藝人的立場上,對自己報社記者進行打壓。

我們在之前的《幕後玩家》、《我不是藥神》等影片上映時也數次採訪過徐崢,並沒有碰到過徐崢工作人員要求審稿或修改稿件的情況。但「蜉蝣」所描述的情況是可信的,因為藝人方面審稿的情況確實長期存在,並且也不排除徐崢和報社有其他商務合作,導致主編要「給徐崢面子」接受修改稿件的做法。但其實這種行為確實有悖行業規則,也是對記者的不尊重,以及對新聞報導的踐踏和褻瀆,所以徐崢方面插手稿件的做法肯定是不對的。

第三點,對於影院經理和網友來說,到底該不該原諒徐崢?我覺得電影是集體創作,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比如即將國慶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徐崢參與了其中一部分,但也有其他導演和工作人員的參與,如果真的抵制這部電影其實是對其他創作者的傷害。並且徐崢對中國電影的貢獻有目共睹,我們可以批評,但不應該一棍子打死。

「蜉蝣」這篇文章發出後,徐崢的社交平臺遭到網友圍觀和質問。

有網友評論道:「等著你的精致無瑕疵的採訪文呢。」下面有人回復這條評論「隻手遮天的大佬。」

還有網友質疑徐崢團隊在降熱度,表示「這熱搜降的好快。」截止到發稿,徐崢方面並沒有就此事做出回應,而對於這次風波,採訪記者和徐崢你支持誰?

《爸爸去哪兒》7年後,森碟和王詩齡成兩種人,窮養富養畫風明顯

浪姐2成團夜,張雨綺復古造型太驚艷,杜華女團發型意外很搶鏡?

人民日報再次為嶽雲鵬正名,北大教授顏面掃地,郭德綱教子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