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拍1部,導演就能吃1輩子,這樣的電影,他拍了9部

當今,日本最具人文氣質的導演是誰?

沒錯,是枝裕和!

自1995年首次執導電影《幻之光》以來的25年裡,他共導演了17部電影作品,其中9部電影超過8.5分。

與一些大導演靠一部成名作,吃一輩子不同,這9部作品,曾令他數次拿下戛納、威尼斯、亞洲等國際大獎。

其中最被我們中國觀眾所熟知的譬如《小偷家族》。

今天皮哥給各位推薦這部作品,可以說是是枝裕和的巔峰代表作,它豆瓣評分高達8.8,比《小偷家族》還要高0.1分。

影片雖然講述的是一個純粹的日本故事,但因故事中對家庭倫理方面的描述與中國家庭極其相似,作為觀眾的我們看起來感同身受。

電影的名字叫《行動不停》——

故事發生在日本一個偏遠小鎮,橫山一家的生活平靜而安詳,但背後卻隱藏陰雲——他們的大兒子純平在15年前為救落水兒童溺水身亡。

家中的老父親是一個退休的醫生,在鎮上開一家小診所,純平原本繼承了他的事業,但意外去世後,老父親一方面承受著喪子之痛,一方面追求一生的事業後繼無人。

家中其實還有兩個孩子,姐姐千奈美嫁給了一個慵懶的男人,他們生了一兒一女過著幸福的生活。

小兒子良多違背父親的意願,獨自離開家鄉去異地當了一名繪畫修復師,還娶了一名帶孩子的寡婦,這位寡婦的前夫和良多的哥哥一樣意外離世,這不是給二老添堵嗎?所以良多和父親的關係非常緊張。

又到了長子純平的忌日,良多和姐姐帶著家人趕回了家中,橫山家的小屋裡又熱鬧了起來。

整個電影在前半段非常治愈,在小鎮屋簷下,老奶奶炸玉米,父親在書房閉目養神,孩子們攀折紫薇花,追逐著黃蝴蝶,屋裡的大人們愉快地談天說地,好一幅溫馨的畫面。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中的隱痛也漸次出現。

最開始是兒媳婦和女婿的身份認同問題。

良多的妻子,姐姐的丈夫一直在家庭中努力表現,以求得二位老人的賞識。女婿雖然不修邊幅,看上去邋裡邋遢,但好在為人寬厚,深得二老歡心。

而兒媳婦因為寡婦的原因,遭到了母親的白眼,母親雖然打心眼裡覺得她舉止得體,溫文爾雅,但依然故意在她面前撂一些狠話,尷尬的場景層出不窮。

接著是父子關係問題。

父子顯然積怨已久,平時根本不會交流,只有在家人團圓時見縫插針說幾句,在聊天的過程中,父子都不會去看對方的眼睛。

父親當然希望兒子繼承家業,見說服不了兒子,他就去勸小孫子以後當個醫生,搞得兒子良多非常窩火。

良多工作並不順利,接到的好幾個電話都是工作上的壞消息,父親暗中知道了情況,卻對兒子無能為力。

影片最後的重頭戲,就是長子之死。

雖然過去15年了,但二老心中的痛楚並未減少半分。

他們有個奇怪的舉動,每年忌日期間都會邀請當年被救的那個兒童來家裡吃一頓飯,仿佛期待一種生命的延續。

15年過去了,當年那個兒童已經長成了一個25歲的胖子,這胖子穿著油膩,沒有正經工作,待人接物的禮數也不周到,可是二老卻把他請到家中熱情招待他,搞得胖子渾身不自在。

胖子走後,父親大聲咒罵這家夥該死,說當年純平不應該救他。母親則非常「心機」,她每年邀請胖子來家中做客,目的就是讓這小子不自在,這是一種最溫柔的「報復」行為。

忌日當天,母親也會帶著家人去長子墓前掃墓,本以為是一場催人淚下的哭戲,但一切平淡如水。

忌日結束之後,一群兒女相互離開,三年後父母相繼離世,時間行動不停,良多陷入了無盡的愁思之中。

客觀來說,《行動不停》是十分平淡沉悶的,皮哥在第一次觀影時中間還睡著過一次,可是看到結尾,看著老夫婦相互攙扶,上坡下坡,行動不停,我突然有些觸動,看完片後立刻二刷了一遍,立刻感受到了影片的精妙。

皮哥在想這部電影涉及了家庭生活中的三個矛盾:婆媳矛盾、父子矛盾,以及喪子之痛。

如果交給中國導演拍,你幾乎可以想像會拍成什麼樣子。

就拿婆媳矛盾來說,每晚八點檔的電視劇裡,婆媳矛盾是永恒的主題,只要隨便抄點填上去,就是一部熱熱鬧鬧的電影,一點也不沉悶。

就拿父子矛盾來說,你也能回想起電視劇裡用濫的橋段,父子大吵一架,父親憤怒地對兒子說:「以後我沒有你這個兒子!」兒子摔門而去,然後父子之後在機緣巧合下相互理解了對方,達成了和解,最後父子相擁,熱淚盈眶。

喪子之痛也是導演們最喜歡的煽情題材,無論前面再怎麼隱忍,最後一定會有一場情感的大爆發。比如《唐山大地震》裡徐帆哭嚎的橋段,比如《地久天長》裡王景春的死亡凝視,都讓人潸然淚下。

總結起來說就是,一般的導演拍這樣的家庭片,無外乎圍繞著「制造矛盾-激化矛盾-解決矛盾」的模板去創作,情感也隨著劇情的迭代,一步步推向最高潮,結尾一定是全家人達成和解,一副家和萬事興的美好景象。

可是在是枝裕和這裡,這些全部被推翻,他創作的手法是「制造矛盾-淡化矛盾-放過矛盾」。

全片三個矛盾,他一個也沒有解決。

婆媳之間的隔膜解決了嗎?沒有。

直到最後,婆婆也沒有表現出悔意,媳婦兒也沒有抱怨,兩人就這麼不聲不響分開了。

父子矛盾解決了嗎?沒有。

父子倆在片中蜻蜓點水地進行了簡單的溝通,兩人都知道無法說服對方,他們的交流就像走了個形式,然後默默分開,直到父親去世,這個心結也沒有解開。

喪子之痛緩解了嗎?沒有。

忌日過後,大家默契地不再提這件事,兩位老人繼續在苦水裡泡著,苦不堪言,但似乎也甘之如飴,其中的百般滋味不只是他們懂得,而是觀眾一起感同身受。

這種痛,甚至比《唐山大地震》裡徐帆嚎啕釋放的痛,更持久,更紮心。

是枝裕和如此評價自己的作品,他說《行動不停》是一個什麼都沒發生過的故事,除了細節別無旁物,因為細枝末節累加起來,就是生活。

我一下子明白了,影片的名字為什麼叫《行動不停》,生活不管給我們帶來苦難還是幸福,時間都是永遠流逝,永不停步的。

所以影片的故事僅僅發生在一天一夜,我們卻能感覺到時間的流逝,無論是老夫婦上下坡漫步,還是一家人情緒的轉變,亦或老診所日夜交替的空鏡頭,都讓人能捕捉到時間的流逝。

為了反映時間行動不停,導演在拍片時,除了少數運動鏡頭,其他大部分都用的是固定鏡頭,就是為了捕捉剎那間細微的變化。

影片在多處有可挖掘的點,比如長子去世後,他的妻子改嫁,這是一條支線,完全可以宕開一筆,進行闡述。比如長子救的那個胖子,生活困頓,也可以進行插敘。或者是夫妻倆的回憶,完全可以來個黑白鏡頭進行昨日重現。

可是是枝裕和砍掉了這些細枝末節,就讓電影如流水般淌過,你看電影完全感覺不到一絲絲設計感,仿佛在某日普通的日本家庭的角落裡放了一臺攝影機,隨機拍攝到的畫面一般真實。

它會令你不自覺地沉浸其中,而忘記觀眾視角,而成為片中一個隱藏的角色。

熱鬧的電影第一遍看好看,再看就會覺得聒噪和矯情。而這樣的電影後勁十足,第一邊看像喝了一杯白開水,什麼也沒看進去,可是日後回味起來,卻總能咂摸出無盡的滋味。

  好了今天的電影就介紹到這,文末如果你喜歡皮哥的文章,記得點擊文章下方2020生機大會鏈接,為皮哥投票助力!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盤點近十年來豆瓣評分8.5~8.9分的電視劇

污點不比別人少,為何混得卻比別人好?盤點趙薇背後的三個男人

蔣雯麗穿緊身裙走紅毯,臉油膩的發光,脖頸紋又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