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打著大IP《亮劍》續作招牌的《雷霆戰將》,再次用奇幻、空想和超現實的表現手法,把國內觀眾雷的外焦裡嫩。
就像主流媒體批判的那樣,這部後抗日神劇時代的作品,不過是拿抗日戰爭題材作為幌子,核心還是那套流量偶像劇的路數。
或許是被停播後深感憋屈,《雷霆戰將》導演及宣發隊伍接連發聲,試圖扭轉無法挽回的輿論局面。
只是,他們自己也知道這劇拍得爛透了,也只能避實就虛敲邊角的招呼兩聲,稍有頭腦的吃瓜大眾都懶得理他。
回想起前些年,像類似《雷霆戰將》這類「借殼上市」的片子,用數不勝數來形容並不為過。
許是看到了《亮劍》、《潛伏》、《雪暴》等劇的大獲成功,大家一窩蜂的奔向橫店,一窩蜂的拍起了抗戰題材。
橫店創造了一系列奇跡,其中就包括在此地被殺的日偽軍數量,遠遠超過了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
於是,各種奇思妙想、脫離現實、奇葩雷人的抗日神劇,就一窩蜂的往衛視、視訊平臺上使勁,一次次的考驗觀眾的常識、智力和耐心。
那時候,抗日神劇開始和顏值主打的愛情偶像劇爭奪黃金時段,鬧得雞飛狗跳、鬧劇頻出。
將抗戰過分娛樂化、奇幻化的結果,就是翻來覆去把戰爭當成無腦遊戲、把抗戰軍民扮作大俠、把日偽軍當成二百五。
什麼手撕鬼子、褲襠藏雷、手榴彈打手槍、包子藏雷的雷人劇情,以及「同志們,八年抗戰開始了「、」八百裡開外,一槍幹掉鬼子的機槍手「的腦洞臺詞,看著都讓人哭笑不得。
現如今,再想找一部從人設到故事都娛樂至死的抗日神劇看,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那些被網友點了名、掛了號的「經典神劇」,幾乎銷聲匿跡了。
那麼,像《抗日奇俠》、《箭在弦上》、《黑狐》這類抗日神劇,究竟在學誰呢?
時間回到1989年,一部名為《人奶魔巢》的抗戰影片悄然上映,極為誘人的封面和「少兒不宜」的字樣,不由得讓人想入非非。
雖然這部片子尺度不小、口味很重、情節魔幻,但並沒有所謂的露點鏡頭,頂多算是一部借著抗戰的殼子、仿制港臺武俠槍戰影片的國產小成本B級電影。
不過,這部片子的來頭並不小,投資和主創主要來自大名鼎鼎的峨影,錄制方是峨影音像發行部。
導演鄭永明是一名資深電影剪輯師,是主旋律影片《紅星照耀中國》、《鄧稼先》、《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剪輯,編劇陳道遠參與過《來不及道歉》、《貓熊的故事》、《國際大營救》、《峨眉飛盜》等影片的編劇工作。
這部名字不太正經的電影最大的噱頭,其實是女主角東方聞櫻。
這位上世紀九十年代家喻戶曉的女明星,因1987年版《紅樓夢》中飾演了探春而一戰成名,後在《江湖恩仇錄》、《都市戀情》等影視劇中領銜主演,多次榮獲飛天、金鷹等獎項,是一批主旋律影視劇的制片人。
說回來,這部小成本CULT片的故事,其實並不符合當時國產戰爭片的主流創作思路。
不管是《戰爭子午線》、《晚鐘》、《北洋水師》,還是《紅櫻桃》、《紫日》、《紅河谷》,當時的戰爭題材國產影視劇,均帶有濃濃的反戰色彩。
這固然是受到了自越戰興起的好萊塢反戰電影的極大影響,但也體現出當時的中國影視人,更偏向於反思和傷痕的創作思路,根子上還是綜合國力不濟背景之下的文化不自信。
於是,東方聞櫻主演的這部影片,風格上更貼近《黑太陽731》、1996年版《南京大屠殺》的路數,在具體情節上偏向於「揭露戰爭罪惡」的寫實風格。
但在整個故事構架和主要人物設計的浮誇、魔幻程度,與如今的抗日神劇幾乎如出一轍。
在風格上,這部片子充斥著港產槍戰片、好萊塢西部片、英吉祥007諜戰片、歐洲佐羅動作喜劇、日韓時裝偶像劇的各類元素。
特別是女主角東方聞櫻時尚又混搭的裝扮,以及四人組東西方兼顧的衣著,完全顛覆了觀眾對抗戰時期敵後遊擊隊的質樸印象。
除了混搭到極致的風格與服飾,本片的故事也足夠奪人眼球:
與日軍狹路相逢中,女主帶領的遊擊隊雖損失慘重、僅剩四人,但成功的全殲了一大堆敵人。
因遭遇埋伏,女主意識到隊伍中有內鬼,並知道其代號B3?
一次伏擊任務中,女主他們抓住了一個日本軍官,他竟然抱著一大玻璃杯乳白色液體。女主聞了聞,瞬間認出了這竟是人奶?
手下鐵妹怒了,一槍把玻璃杯打碎,引來日軍增援。女主帶領隊伍全身而退,拷問間歇,被五花大綁的敵人差點逃脫。
有人竟把綁軍官的繩子弄斷了,我軍中出了內鬼。
經過明察暗訪,躲過明槍暗箭,女主終於發現日軍秘密基地的玄機:
原來,日軍抓來不少處於哺乳期的中國婦女,擠出人奶用於提取強力生長素,日本孩子喝了摻有生長素的就長得強壯?
日本打手殘酷的虐待中國婦女,女主派人裝成護士潛入,卻不幸被抓。
於是,影片順坡下驢的為觀眾展示了烙鐵、捆綁、毒打等各類刑罰,伴隨著刺耳尖叫,不斷插播日本浪人、擠奶肥婆不同角度的奸笑嘴臉。
女主與代號「袋鼠」的地下黨裡應外合,成功抓住了主腦鈴木博士,還大費周章的識別出鐵妹就是日本女特工扮的內鬼。
那段「我出生在舞鶴東北的成生海峽」,估計能讓寫《金閣寺》的三島由紀夫直呼內行,切腹自殺的女特務與胸口貼著膏藥旗的日本浪人有一拼。
在各種翻著跟頭跳樓死的日軍面前,一人一把子彈無限長槍強攻基地的遊擊隊,猶如無敵光環加身的死神,嗷嗷亂叫的任意收割人頭,日軍頭頭也只有被突突成刺蝟的命運。
面對著怪誕、奇幻、東拼西湊、毫無邏輯的劇情,估計如今的觀眾大多會看得一愣一愣的。
不過,這些並不是這部抗日神劇鼻祖的全部。
客觀的說,其實這部粗制濫造的片子,確實還保有幾分藝術感。
片中的一些靜態鏡頭,看起來構圖精準、很有講究,動作戲的鏡頭設計雖帶有很強的年代感,卻也不是跟如今那些抗日神劇般誇張、無趣。
片中特意為女特務與男配配了一段文藝架式十足的對話:大海的外面是什麼?是山;山的外面是什麼?是海。
仔細想想,說得有理,這臺詞,很哲學。
片中不時閃出的銷魂臺詞,要麼百思不得其解,要麼總讓人往歪了想,個中滋味,還需自行體會。
至於片中敵我爭奪的所謂人奶,本片鳴謝,一看便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