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之王》2天收6028萬票房,不是誰都是周星馳

  隨著賀歲檔的到來,很多的喜劇片也相繼定檔,想要帶給觀眾更多的笑點和歡樂。

  比如,這一部發生在兄弟澡堂的喜劇故事《沐浴之王》,主打的就是「洗掉一年不開心」,可以說是十分接地氣。

  由易小星擔任編導,彭昱暢,喬杉卜冠今、金世佳等人聯合主演。

  這部電影在上映2天之後,收獲了6028萬的票房成就,在同期上映的電影中,暫時排在了第一位,豆瓣評分為6.6分。

  這樣的成就和口碑在意料之中!

  因為在目前的華語電影市場,除了早期的周星馳,馮小剛等導演之外。

  喜劇片還能夠有一定號召力,扛得起票房的,總是集中在寧浩,徐崢,沈騰,黃渤以及開心麻花制作的電影中。

  比如,沈騰主演的《西虹市首富》狂收25.7億;

  寧浩導演,沈騰黃渤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22億;

  韓寒導演,沈騰主演的《飛馳人生》17億;

  其他的喜劇電影,想要沖出一片天地,打造別人心目中的爆款成就的很難,除非是有獨出機杼的思路,能夠引起觀眾的共識。

  比如《無名之輩》這樣的依靠好的故事突圍的。

  01,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有較為密集的笑點和老梗,緊緊圍繞著中華傳統的「搓澡文化」展開,用了一貫的港片《食神》式的套路。

  看的出來,電影中有對於周星馳的很多致敬,最後搓澡對戰的環節,比如《演員的自我修養》等。

  然而,只是模仿到了形式,卻沒有模仿到其中的內核。

  周星馳的電影,講述的都是草根小人物的悲喜人生,他們的成長,變化,一波三折的命運,揪著無數人的心。

  藝術來源於現實,不管你現狀是失意還是得意,在周星馳的電影中,總是有很多人能夠找到當時彷徨,迷惘,挫敗的自己。

  他能夠獨領香港電影風騷十幾載,依賴的完全都是自己獨樹一幟的表演天分和對於小人物的那一份共識和同理心。

  觀眾們了解他的喜劇,也習慣了用他獨到的方式來溝通劇中的人物和思想情感。

  他笑,觀眾跟著笑;

  他不笑,觀眾也跟著笑;

  有什麼可樂的?是因為自己的那一套表演體系和獨特魅力已經滲透到了觀眾心中。

  人人都說他演繹的是喜劇,然而,周星馳卻覺得自己演繹的全部都是「悲劇」。

  因為,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很多人對於周星馳的電影,都是每看一遍之後,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悟。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就是 「初聞不知影中意,再聞已是影中人。」

  正是因為每個人的共識和共情,周星馳的電影也成為了很多影迷的心頭所愛。

  很多的導演和演員,將自己對於星爺情感付諸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02,

  《沐浴之王》中的兩個主角,是兩個身份截然不同的人。

  一個是飛揚跋扈的富二代肖翔,一個是卑微的搓澡工周東海。

  在一次簡單的服務中,兩人發生矛盾。

  而事情的轉機,則發生在肖翔跳傘失憶之後,周東海因為生活的拮據,想要節省人力去雇傭肖翔給自己做搓澡工。

  他哄騙富二代,說自己是他的親哥哥,為了「證實」自己的身份,他還做了很多的工作。

  故事很簡單,導演想要用這兩人這一段啼笑皆非的經歷和身份的錯位,交換來制造更多的笑點,闡述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和市井百態。

  「搓澡」這個題材和內容是自己的創新之處,也能夠讓很多喜歡洗浴的觀眾們感到新奇。

  情節剛開始的設置也是挺有意思的。

  尤其是兩人的身份轉變,伴隨著的是性格,地位等各方面的變化,富二代雖然失憶了,然而,觀眾們卻會聯想,前後的反差還是很有梗的。

  然而,總體還是沒有脫離港片喜劇的框架,換了一個殼子,把「廚藝」或者是「賭局」換成了「搓澡」。

  最終,一個學習了一段時間搓澡的富二代,在搓澡比賽在,必然打敗了所有高手,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也反映出了電影最大的問題,劇情前後的割裂,為了搞笑安排的細節經不起斟酌。

  為了結尾而結尾。

  03,

  再說人物的表演。

  兩位主人公,想要撐得起一部喜劇,還是有點困難的。

  彭昱暢,雖然出演過一些喜劇和劇情片,演技也在線。

  在這部劇中,他承擔的應該是相聲舞台劇中「捧哏」的角色。

  而喬杉,承擔的是「逗哏」。

  這也是很多電影中的經典設置,一捧一逗,才能夠讓電影有血有肉。

  然而,彭昱暢的外貌,年齡,氣質,和喬杉搭檔,還是撐不起來「捧」的作用;

  喬杉,飾演「逗哏」,也缺乏了一定的觀眾基礎。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離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詮釋的主題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

  也許,有的觀眾沉醉於氣質的老梗,覺得「笑一笑就夠了」;

  而對於大部分追求電影內涵,想品出小人物的「煙火氣」和追求那一抹最真實的溫情的觀眾來說,還是有點失望了。

  不是誰都是周星馳!

范冰冰現身車展穿著保守,化身車模秒進狀態,眾人簇擁排場大

吳孟達的8部內地電視劇,搭檔吳京、沙溢,還與趙本山合作喜劇

《山海情》主演閆妮:離異後,我與女兒走過的艱難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