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古裝劇別再癡迷於純色紗裙了,是披帛元素它不香嗎?

  如果說目前國產古裝劇在發型方面最大的問題是披發造型過剩的話,那服裝問題肯定就是跟風現象嚴重了。尤其是自《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大爆後,裡面的各種純色薄紗裙更是被學習了個遍。

  而在這一眾模仿品當中,又數張震和倪妮主演的《宸汐緣》最為過分,不僅直接復刻了白淺的穿衣風格,就連其他幕後班底也存在著重合。

  不過說到底這兩部劇都是張叔平做的,若是人家劇組樂意,我們作為觀眾也不方便過多干預什麼。加上《宸汐緣》後期的造型風格明顯改變,倒也稱不上是完全使用了《三生》的創意。

  可班底全換的《三生三世枕上書》是怎麼回事?

  關鍵是你要學就學優點啊,明明熱巴更適合艷麗一些的裝扮,造型師陳樂勤卻頻繁地使用淺色系服裝來制造她心目中的減齡感。搞得最後不僅沒完全展現出熱巴的顏值優勢,還讓這看起來就不怎麼高級的蚊帳材質拉低了作品質感。

  到了《傳聞中的陳芊芊》更誇張,陳樂勤這是直接把鳳九的臟辮和蚊帳又套在趙露思身上了?

  好家夥,我差點忘了幾年前她在《錦繡未央》和《獨孤皇后》裡也是這麼乾的。

  看到此處我不禁陷入了深思:難道對於部分造型師來說,分別按照劇情設計一些稍微貼近角色且有女人味的造型就這麼難嗎?或者即便再不擅長,選點質感好的料子做「蚊帳」也行啊。

  每當這種時刻,我就格外想念古裝劇中那些動人的披帛造型。

  說來披帛在古裝元素裡的作用有些類似於草莓之前分享過的步搖專題,簡單講就是對於古人來說他們更加推崇嫻靜雅致的美人,於是,「靜顯柔動隨風」的步搖和披帛就成了展示女子靈巧纖細魅力的最佳神器。

  尤其是衣袂翻飛之際,精致的發釵與輕柔的披帛一起隨風而動,既減弱了金屬帶來的冷硬感,又多了幾分情人間的纏綿悱惻之意。

  搭配金器時效果就更明顯了,哪怕是佟麗婭這種經常被嘲「乾癟」的女星都變身成了一朵魅惑的人間富貴花

  同理娜紮的《風起霓裳》,造型師陳顧方清楚五官深邃偏異域風的美人若是沒有足夠明艷的服化相配,便會產生「女裝男相」等一系列衍生問題的弊端。

  所以出於配合演員和人設特點的目的,陳顧方先是為娜紮選擇了活潑的桃色系布料,又在細節處增加了刺繡披帛、流蘇發夾、分層漸變裙擺等多個凸顯女性嫵媚氣質的穿衣小技巧。

  就這樣,在造型和顏值的強強合作下,一副和諧生動的「步步生蓮美人圖」順利出爐。

  而《琉璃》正好與《風起霓裳》相反,一是兩位女演員的外貌風格不同,二是對應的劇情內核相去甚遠。

  於是我們可以發現,陳顧方為袁冰妍選擇的大多是風格清新的淺色系衣衫,顯然他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搭配來強調女主角柔和淡雅的形象特質。

  個人最喜歡璇璣第一世的舞姬造型,既在服裝上顯示了她彼時的不落世俗,又在發型方面利用飛仙髻和牡丹花的組合點名了她青樓女子的身份。另外不對稱珠釵和腦後發帶這樣的小心機也很絕,一下子就為動態的璇璣增添了幾抹嬌媚。

  可惜這個造型出場時間太短了,沒能給予觀眾更多的機會去感受她的美。

  當然,說到披帛怎麼能忘了它的最佳伴侶襦裙呢?

  依舊是以《琉璃》為例,當衣衫形制改換為襦裙時,大多數造型師在原有「用領口決定披帛顏色」的基礎上,將選色的主體轉移到了腰封

  同時,造型師又會根據角色的設定更改服裝的點睛之色,像璇璣和玲瓏就各自選用了清純的粉色和明媚的桃色來進行性格區分,十分便捷。

  包括趙露思在《長歌行》裡的襦裙造型也是一樣。

  一方面造型師考慮到她圓臉不顯瘦的問題,將裝扮的重點放在了服裝上,另一方面為了突出她輕盈靈動的人物特性,又增加了耳線、腦後流蘇、胸前玉墜這三處提升纖細感和女人味的小設計。

  不過也有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配色方法,比如周迅在《大明宮詞》裡演的小太平就分別使用了四種無關的顏色。

  與前文的呼應法相比,這樣的搭配更為活潑跳脫,非常適合嬌俏的少女角色。特別是當色彩飽和度愈高時,人物的風格也愈加明媚。

  還有很神奇的一點就是,當這種設計應用於綢緞布料時,原本紗質服裝帶來的柔軟輕薄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刺繡衍生的端莊和乖巧。加上陳瑤本來就長得顯小,一通組合之後倒多了一絲惹人憐的氣質。

  但這話也不絕對,當類似的高飽和風格轉嫁到哈尼克孜身上時,她又變成了敦煌壁畫上魅惑眾生的絕世佳人。

  尤其是她舞動之時,臂上纏繞的混色披帛隱隱浮動,恍然之間好似是在看天女獻舞一般迷離動人。

  除了上面這種影視劇中常見的「垂地風」,披帛還有一種為古代女子所喜愛的搭配方法,即蔣夢婕這種一端披在肩膀上,另一端纏繞於手臂之間的帔子

  而且區別於長披帛的輕薄,帔子的布料大多偏厚重,同時在花樣紋飾上也比較樸素低調。

  像之前楊紫《國家寶藏》時,節目組就曾參考史料復原過文成公主的時代形象。

  最良心的是這個造型不僅完美再現了當時的服裝制式和紋飾元素,還在細節處增加了花鈿、雙刀半翻髻、翹頭高臺履等多個既能展示盛唐風采,又能襯托文成公主雍容華貴氣質的宮廷元素。

  另外,考慮到文成公主聯姻吐蕃的歷史典故,編劇還特意為楊紫加了一副偏胡俗風的金花耳飾,希望以此來顯示她嫁入少數民族的個人經歷。

  說到胡俗,彭小苒在《東宮》裡也有著類似帔子的造型,只不過戴法略不同於漢人女子,有時披在臂彎上,有時從頭遮下。

  對比之後可以發現,相較於小楓策馬時的活潑爽朗,很明顯帔子造型更能體現她身上的乖巧可愛特性。另一方面,這份歡樂也與她之後的鬱鬱寡歡形成了極端對照的存在。

  同理王艷在《花姑子》以及《少年張三豐》裡的角色造型變化,都是為了通過部分結構的改變來形成前後對應。

  有一說一,這些造型難道不比一水兒的純色紗裙香嗎?

  況且「第一個吃大閘蟹」是勇敢,「等別人把螃蟹都吃光了你才趕來捕小蝦米」那只能叫傻了。

  拜托部分劇組和造型師清醒一點吧,古裝劇需要的從來都不是套娃

  換句話說,假若人人都只會模仿,那還要專業的工作人員幹什麼?演員直接自己把家裡蚊帳改改穿身上不是更方便?

  你怎麼看古裝劇中的模仿現象?文中讓你印象最為深刻的造型是哪一套?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讓你難忘的古裝造型?快在評論區告訴大家。

  喜歡看影視和八卦盤點就關註我吧~

  你可能喜歡:

  滿屏的大光亮和八字瀏海,從前的古裝編髮造型都去哪了?

  比油膩更可怕的,是油膩而不自知

  別人扮男裝要錢,他們扮女裝要命,現在的反串能不能用點心?

  【原創文章,請勿洗稿、抄襲,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

溫崢嶸:一路開掛

2月份即將開播的5部超甜劇,主演都是高顏值,你最期待哪一部?

談戀愛,要快樂至上還是三觀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