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孤兒入內蒙」故事重上螢幕 主演熊睿玲感動憶當年

  

  據3月9日新華社報導: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提到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故事。困難時期,內蒙古的牧民大眾奉獻愛與擔當,撫養來自南方的孤兒院的孩子們,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溫暖。

  2019年,根據「三千孤兒入內蒙」故事改編的電視劇《國家孩子》在央視播出,該劇由巴特爾執導,柳樺編劇,成都女演員熊睿玲在劇中飾演草原母親烏蘭其其格(以下簡稱烏蘭),這一人物的原型就是獲得「人民表率」國家榮譽的都貴瑪老人。該劇在播出時,多次登上黃金檔第一的位置。

  今日起,該劇將在東方衛視和CCTV-8重播。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熊睿玲表示,雖然《國家孩子》已經殺青了兩年,但回憶這部戲帶給自己的感動,依然新鮮。

  開機前20多天 終於爭取到角色

  《國家孩子》從四個搭乘同一趟火車到草原生活的上海孤兒寫起,烏蘭則是經過培訓去上海接「國家孩子」的首批人員之一。她帶著這批孩子來到了草原,開始了她保育員的生涯,也開啟了這些孤兒在大草原上的新生活。

  烏蘭這一原型,是今年已79歲、曾獲得「人民表率」國家榮譽稱號的都貴瑪。當時年僅19歲的她,被分配到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保育院,在她的悉心照料下,28個「國家孩子」無一夭折。

  角色原型都貴瑪老人

  開機前20多天,這一重要的角色才落到熊睿玲身上。「巴特爾導演其實一直想要找蒙古族的演員,但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經過朋友推薦,熊睿玲發送了一段20多分鐘的自薦視訊給導演,最終拿到了這個角色。「很多人說我和斯琴高娃老師年輕時很像。後來斯琴高娃老師看完這個戲後還給我打了電話,特別激動,就說真的很像她年輕的時候。」熊睿玲說。

  為貼近人物 自學蒙語

  熊睿玲在新疆出生長大,13歲回到四川。她認為在新疆的那段生活經歷,讓自己更容易把握草原上人們的生活狀態,「在草原上拍戲,比在影視基地拍戲讓我感覺更舒服。」

  接到角色後,熊睿玲就開始學習蒙語。「穿著蒙古袍站在草原上,但是說著字正腔圓的國語,這是不搭的。」熊睿玲把常用的詞句每天放在床頭學習,起床睡前都會練幾句。拍戲之餘,更是經常跟著劇組裡的蒙古族演員和工作人員學習,不僅學習語言,也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慣。「我還學了蒙古搖籃曲,是劇組客串的音樂老師教我的,沒事我就哼唱。」在拍戲時,熊睿玲和對手戲演員們交流時蒙語都能脫口而出,讓表演更加自然流暢。

  《國家孩子》中,熊睿玲穿著寬大厚重的蒙古袍,梳著長辮子,頭上裹著粗布頭巾,黑紅的皮膚看上去飽經風霜,和大草原的粗獷氣質渾然一體。熊睿玲之前一直擔心,如果烏蘭的人物形象不符合蒙古草原的背景,肯定會讓觀眾出戲,令她欣慰的是,後來不少圈內人看到她的表演,還誤以為她是蒙古族演員。

  「那個瞬間,人的心是遼闊的」

  沒有流量演員,沒有大規模的宣傳,《國家孩子》卻在播出時延續多日拿下收視黃金檔第一的位置,收視更是多次破二。

  據悉,這部劇的版權曾經塵封了七八年,很長時間沒有人投資拍攝,直到導演巴特爾和制片人劉小鋒接過這部戲,在時間和資金都不太寬裕的情況下,將其呈現出來。「作為演員我特別感謝制片人的情懷,如果說沖著掙錢或者去迎合潮流,肯定不會拍這一類的題材。」熊睿玲說。

  「能夠演繹以都貴瑪為原型的這樣一個人物,對一個演員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和值得驕傲的事情。對我的人生也是一種升華。」回憶兩年前在四子王旗的拍攝生活,熊睿玲總會想起某個瞬間:蒙古包打開門的那一刻,面對滿天星鬥或是一望無際的藍天白雲和草原。「那個瞬間,人的心是遼闊的,我能理解到在那樣的環境下,都貴瑪老人為什麼有那樣的胸懷。」她說。

  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熊睿玲不止一次感嘆道:作為一名中年女演員,能在藝術生涯中接到這樣一個角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這樣一個娓娓道來溫情故事的成功,也讓她愈發堅信自己的判斷——「不盲目追求和迎合市場。」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編輯 喬雪陽

  圖據受訪者、劇照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說他們是娛樂圈三大敗家子,不過分吧

「春晚釘子戶」深夜病倒上熱搜:人生下半場,最揮霍不起的是健康

自稱是《向往的生活》粉絲,楊紫的頻頻「翻車」,卻讓人尷尬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