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羅曉汀】古天樂似乎正在將香港電影大旗扛在肩上。16日,古天樂正式接棒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同日,電影版《尋秦記》放出預告,仍為古天樂、林峯、宣萱等電視劇原班人馬主演,被看好成為又一部內地票房10億+的港片。莊文強編劇並執導的《金手指》也已於上月開機,投資成本高達3.5億港元,預計2022年上映,梁朝偉和劉德華自《無間道》之後再度合作,但隨之而來的,是港片全靠老演員撐場面、靠老題材炒冷飯的質疑。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老江湖」正日益成為港片的最後防線。
從2018年到2020年,內地市場每年會出現一部約10億票房的港片。港片對電影產業的貢獻不問可知,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港片本土市場不斷萎縮後,內地市場也成為高成本港片回收成本的主要市場。在這些重量級港片陣容中,總會出現幾個觀眾熟悉的名字:古天樂、劉德華、周潤發。
在「港片已死」和「港片不死」的爭論中,有一個業界和觀眾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港片早已告別黃金時代,而如今的重量級港片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幾個重量級港星支撐。在內地市場票房前十名的港產片中,劉德華、古天樂、周潤發各有三部,甄子丹、張家輝、郭富城各有兩部主演的作品上榜。
《拆彈專家2》公映63天後,終於超越《掃毒2》,成為中國影史港片票房冠軍後,港片內地票房冠亞軍背後都有同一個名字:劉德華。從票房來看,目前港片的內地票房冠亞軍《拆彈專家2》《掃毒2》同樣是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制並主演的作品。第三名則是莊文強執導,周潤發、郭富城主演的《無雙》,票房12.74億。再結合《追龍》《使徒行者》系列、《反貪風暴》系列、《寒戰》系列等近年來的內地賣座港片,其中似乎存在某種共性。
首先,動作犯罪類型正在成為港片在內地市場的「護城河」。相比港片巔峰期的百花齊放,隨著各種賣座類型的逐漸萎縮或在新市場環境下的主動消失,港片最有票房保證的類型已經被固定為:犯罪動作片。
從2018年逆襲的《無雙》到跨年上映並完成票房突破的《拆彈專家2》,港產犯罪電影多次在重要檔期「突圍」,成為目前唯一能撐起10億元以上票房體量的港產電影題材。2020年上映的熱門港片中,除了《拆彈專家2》,由王千源和吳彥祖主演的《除暴》在內地拿下5.38億票房,該片同樣是警匪類型。
如今重量級港片的另一個特點是系列化,在內地票房前十名的港片中,除了犯罪懸疑片《無雙》,其餘九部均為系列電影的續集,《葉問》和《澳門風雲》系列更是各有兩部續集打入前十。在第一部取得一定程度的票房成功後,這些續集大多在陣容和成本上實現升級,票房也水漲船高。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兩個賣座系列均已完結,也意味著功夫和港式喜劇類型已逐漸退出重量級港產電影行列——港片在內地的賣座系列將更加集中於警匪動作類型。
港片在內地博關註的另一個手段是「頭部明星+頭部系列」。目前內地票房前三名的港片分別採用的陣容是:劉德華+劉青雲、劉德華+古天樂、周潤發+郭富城。另外,《寒戰》系列則涵蓋梁家輝、郭富城、劉德華和周潤發等一線明星,近年來港產電影在內地的票房保障基本就是這群老牌港星的排列組合。
至此,無論從商業邏輯還是創作模式上,港片都正在形成某種固定套路:動作犯罪片導演+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組合+經典香港類型片套路——雙雄、槍戰、警匪、臥底等。但隨著港片模式日益固化,原本的「護城河」也逐漸成為桎梏。
誰能撐起港片未來
曾經群星璀璨、類型百花齊放的港產電影,為什麼日益呈現出「老面孔+老題材」唱主調的趨勢?賣座類型的萎縮首當其沖。隨著李連傑、成龍等功夫片明星逐漸老去,港產武俠片再難有佳作問世,而曾經屢創本港票房紀錄的「賭片」也在《澳門風雲》系列落幕後陷入停滯。
喜劇片在周星馳等喜劇電影人北上後,傳統粵語喜劇面對內地喜劇片的強烈競爭,日益在內地市場失去票房號召力。至此,港片曾經引以為傲的四大經典題材類型,已經失去了三大主力軍,唯一保留「港味」並能夠在內地市場持續獲得不俗票房的只剩下警匪動作類型。
隨著警匪動作類型日益依賴內地市場,繼而更加依賴有保障的演員組合,所以也只有劉德華、古天樂這批老牌明星才具有足夠市場號召力。那香港本土沒有人嘗試過突圍嗎?在未受疫情沖擊的2019年,香港華語票房冠軍為《廉政風雲》(2600萬元人民幣),不僅題材沒能實現突破,票房成就也無法與內地相比。
港產電影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則是新人青黃不接,港片直接遭遇斷層危機。千禧年後,香港影壇新一代明星整體接班失敗。另一方面,片方為了保證票房不敢輕易使用新人,導致新人成長更加緩慢。出於市場考慮,片方開始大量使用內地女明星,目前內地票房前三的港片中,僅有《掃毒2》選擇林嘉欣,另外兩部分別選擇倪妮和張靜初。
多方因素共同造就港片爆款中熟面孔、老題材頻現的現狀。雖然港片工業體系對於動作類型和明星陣容的搭配已經爐火純青,讓影片品質通常可以得到保障,但又加劇觀眾審美疲勞。因此,只有擁有新一代創作力量,港片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