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這位」國家級演員」主演的電影了…

  

  大家還記得《流金歲月》裡,蔣南孫的奶奶嗎?

  那個挽著發,披著羊毛坎肩,神色不茍言笑,重男輕女還有點「公主病」的老奶奶。

  昨天周五,晚飯後閒來無事,想到去看看最新上線的電影。選擇還挺多,不過海報中的老奶奶吸引了我——這不是南孫的奶奶嗎?再加上沖著賈樟柯監制,影片時間也只有100分鐘,就選了《又見奈良》。

  《又見奈良》的海報,在一眾新上線電影的海報中,風格顯得比較「清淡」。沒有什麼特效,海報裡也似乎看不出太多故事,除了老奶奶的那雙眼睛。

  但看過這部影片之後,你就會發現,這部影片的珍貴所在。

  高產的「國民奶奶」

  先說說主演吳彥姝。大家應該對這位「國民奶奶」非常熟悉了。前段時間,她還作為蔣南孫的奶奶,被推上微博熱搜……

  不得不說,作為老戲骨的吳彥姝,是影視圈裡的一大寶藏。吳彥姝是話劇出身,自60年代初起,吳彥姝就一直在山西話劇院工作,她曾多次受邀在人民大會堂演出話劇《劉胡蘭》等,1965年3月19日,她更是憑借話劇《劉胡蘭》,受到過周恩來總理的觀看和接見,說一句「國家級演員」真的毫不為過。

  老人家原本2003年退休,但是2010年,女兒把她接到北京之後,出於對表演的熱愛,她再次投身到影視劇行業:《手機》《失戀33天》,《搬遷》《北京遇上西雅圖》……

  盡管已經82歲高齡的她,在影視劇中,飾演的多是奶奶,奶奶等配角人物,圍繞在她身上的,也多是親情主題,但她也依然保持著高產的狀態,保持著對影視的熱愛,她所飾演的每一個角色,都可以堪稱是點睛之筆。

  就拿兩部作品來說:

  《流金歲月》裡,她是那個傳統觀念深厚,有著重男輕女觀念的奶奶。但是在經歷了一系列變故之後,她又顯示出脆弱堅強的一面。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亦舒的原著,亦舒的文字,有著四兩撥千斤的功力,她大抵不會用太多長句,斷句利落,讀起來輕松,從遣詞造句到筆調,多是一種符情合景的清冷音調。

  《流金歲月》這本書的背景,是設定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書中人物也多帶些那個年代的優雅和從容。而劇版的《流金歲月》為了符合時代特色,自然是進行了不少改編,可從吳彥姝的身上,我卻能真切地感知到八九十年代黃金時期的流動。

  尤其是奶奶與媽媽機場告別的那場戲,兩人的情緒表面看似平和,實際上許多情緒卻是在暗潮湧動:原諒,理解,怨懟……有網友說,感覺奶奶的演技,就是「她不是在演,她仿佛真的經歷過劇情中的故事一樣」,深以為然。

  再說《相愛相親》,這部電影裡,吳彥姝也有著很重的戲份。

  劇中,她是那個自欺欺人,等待丈夫一輩子,最終到生命的終點才算找到自己的原配奶奶。而這個角色,師妹個人認為,也是承包了《相愛相親》裡全部淚點的角色。比如薇薇給奶奶看男朋友照片,說想跟他私奔,一直沒說話的奶奶突然背過身,有些羨慕,又有些難過地說裡一句「好!」

  再比如奶奶冒雨回來,不小心擦壞了和姥爺的合照,一時間,竟委屈地哭了起來。

  還有最後一幕中,姥爺回遷,摸著姥爺屍骨的奶奶在哭完後,嘆裡口氣,說「我不要你了」。每一處都足以讓人淚目……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吳彥姝的表演,應該就是「回味悠長」,她的臺詞總是不多,但情緒卻是層層遞進,平易近人,也讓人產生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共情。在《又見奈良》中也是如此,吳彥姝演繹的堅韌又溫柔的中國養母角色,令人動容。

  《又見奈良》:親情與人性的珍貴回響

  影片的拍攝地,設定在奈良。

  故事講述的是年近八十的老奶奶陳慧明(吳彥姝 飾)孤身奔赴奈良,尋找失去聯繫的養女陳麗華。在遺孤二代小澤(英澤 飾)和退休警察一雄(國村隼 飾)的幫助下,找到了許多接觸過、幫助過麗華的人們。

  跟隨著尋親之路,電影影片也深刻展現了奈良的特色,影片中隨處可見奈良街頭風光:出沒的鹿,平整精致的房屋,佛教寺廟……以舒緩、清新的公路片節奏,將奈良親切、細膩的風土人情與感人的尋親故事結合在一起。

  而在劇中,吳彥姝飾演的是一名中國養母,因親生孩子夭折,她便領養了一名戰後遺孤,取名陳麗華。在中日建交後,陳麗華回到日本奈良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十幾年間,則一直通過書信往來的形式與養母陳慧明保持溝通,在書信中,她會跟母親講述自己在奈良的生活,以及環境。

  然而幾年前,陳麗華的書信突然斷掉,老人家按照地址寄去的信,也全都被打了回來。因為擔心養女,陳慧明便孤身一人來到奈良,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開始了她的尋親之路。

  隨著尋親的進行,導演逐漸揭開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的戰後遺孤們,在日本的生活和處境,以及他們的身份認同和人際等社會問題。

  說幾個觀影過程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小細節——

  (涉及輕微劇透,不想看的可以拖到後面)

  比如,陳慧明和孫女小澤,跟著書信裡的地址,走訪了女兒住過的公寓,工作過的餐廳,還有女兒在速寫裡畫過的街區……從房東,老板娘,以及女兒的朋友們,當地遺孤的口中,陳慧明逐漸了解到女兒在日本的日常。

  與女兒在信中透露的「媽媽,我一切都很好,大家都很幫助我」的說辭不同,在日本,女兒實則過得不盡人意。

  因為回到日本,與當地人語言不通,女兒只能進行一些不需要語言交流的工作,比如幫後廚炸甜甜圈,或者是做一些臟活累活。盡管她工作賣力,但人際交往卻非常困難,以至於會被老板冤枉「偷東西」而被辭退。

  因為付不起房租,她又被房東多次驅趕。

  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女兒在日本的尋親之路也並不順暢……

  而在日本,這樣的戰後遺孤,還有許多。

  有人想念著中國的生活,會在家中安上一口大鍋,以便看中國臺;

  有人在回國的路上顛沛流離,生了一場大病,成為聾啞人,即便回到日本,日子卻也過得依然孤獨。

  有人雖然沒有語言障礙,但是因為「戰後遺孤」這個身份,會被周圍的人認為成是「中國人」,也因此在婚姻和事業中遭到歧視。

  「他們體內雖然流著的是日本人的血,但是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習慣,卻依舊是中國人的方式」就像臺詞中所說的。

  因此,他們中的一些人,會記得唱樣板戲,

  會聽到「麼西麼西」就掛電話,因為「反正都聽不懂」;但是自己說話時,卻是一開口就是一股東北大碴子的方言……

  可想而知,這部電影涉及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戰後創傷。

  為了這部電影,導演鵬飛花了一年時間。在一次媒體採訪中,他有提及:

  「我19年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日本的奈良生活,電影節給我提供的駐所,還有一個會講英文的同事,然後我在北京的時候把所有的關於遺孤的書都買了,然後還看了《大地之子》《小姨多鶴》等一些跟這段歷史有關題材的電影和書籍等等。45年日本戰敗剛走,老百姓就把遺孤收過去撫養,這是無法描述的人性的輝煌,隨著遺孤的採訪越來越多,我越覺得這是一個很有力量的一個主題。」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導演的鏡頭裡,這種沉重卻不會讓人哽咽得說不出話,而是交叉著溫暖治愈的親情,以一種細膩婉轉的敘述方式,讓思念情緒緩緩流淌……

  就像影片中的吳彥姝,盡管尋親之路不易,盡管逐步得知了女兒的遭遇,但她卻不曾大哭過,只是雙目含淚,推開人群,不斷向前奔走……

  影片中,甚至偶爾還夾雜著一些因「語言不通」而形成的小喜劇。

  比如有一幕,老奶奶去買菜,她想要買羊肉,但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於是和店主(導演親自表演)通過學動物叫的方式來互相交流,羊叫,牛叫,豬叫……堪稱是一出「口技大賞」。

  還有一場戲是在寺廟,奶奶跟老警察單獨坐著,因為語言不通,兩人互相都有點尷尬。大概也是想知道對方的家庭或者想找點話說,安靜的狀態下,表達的內容卻很多,於是兩人互相拿出自己年輕時的照片,再互相端詳……莫名形成一種特殊的喜劇效果。

  這些小細節,也中和了觀影時的沉重感。

  而據導演透露,因為奶奶很有經驗,知道如何調整表演的情緒,所以其實很多時候,都是他給一個主題,再交給奶奶自由發揮,「每次都可以得到驚喜」。

  有時,吳彥姝作為長輩,也會給劇中孫女的扮演者一些支持。導演就曾透露,「有一次因為現場出現了一些問題,英澤就有些心理壓力。奶奶不僅自己沒有被影響,還安慰英澤,給她鼓勵,幫她調整狀態。最後那場戲兩個人的發揮都非常的好,非常自然。我也是很感動,也很感謝可以遇到這樣一位好演員。」

  但實際上,一開始拍這部電影時,吳彥姝是沒有檔期的,但是在看過劇本之後,她就很喜歡這個角色,也很喜歡這個故事。於是就跟著來到了日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此前還曾入選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第3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特別上映單元。

  還是由兩位國際大導演河瀨直美、賈樟柯跨國合作監制,電影也會在中日兩地上映。

  在首映會上,河瀨直美也有通過視訊說,她認為《又見奈良》凝視了過去的歷史,也希望能點亮共同的未來。賈樟柯則透露,他第一次看到劇本就被故事中的大愛打動——「它是超越國界的,也超越了歷史文化,我想大家都會深深地被這個故事所感染。」

  電影首映分享後,也是口碑爆棚,贏得不少業內大咖的集體打call:張譯、姚晨觀影後發微博支持,

  路陽、雙雪濤等多位行業大咖在首映禮現場表達對電影的喜愛;

  目前,《又見奈良》的豆瓣評分是7.6分,一些看過首映的網友紛紛留言評論:

  並且,師妹感覺這部電影的分數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影片上映的時間是3月19日,師妹的朋友圈裡,已經開始有朋友們在為這部電影「打cal」了,有評論說,這部電影是「好主題碰到了好演員」

  確實如此,關於「中國養母」與「戰後遺孤」這個話題,其實非常建議大家,在看完電影之後,再去看更多歷史資料,這部電影也是充分展現了電影和人性之間的珍貴回響,我想這也是當初吳彥姝願意不遠千里去到日本拍攝的原因所在。

  對了,提醒大家一句,在電影結尾的片尾曲,還有小驚喜哦。

主演也追劇!宋軼催更《贅婿》,豆瓣開分7.1好看才是劇的本質

小宋佳的「上位史」,和她背後的3個男人

17歲闖蕩北京,2次破產1次迷茫,草根女孩薇婭成功改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