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達生前的最後一部戲,把光留給了王寶強,把溫暖送給了觀眾

  吳孟達生前最後一部戲,是與王寶強合作的一部電影《少林寺之得寶傳奇》,最可惜的是沒有在院線上映,但這部戲中的角色,也算在他的演藝生涯中畫下了完美的句號。

  吳孟達雖然在這部電影中也只是客串出演,沒有擔當主要角色,甚至連名字都沒有,但還是非常努力地去演這部戲。

  把光留給了王寶強

  在電影《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吳孟達扮演了一個沒有名字的角色客商老者,而他也在第一個出場。

  要知道,一個電影是否能夠抓住觀眾的眼球,特別還是一個網播的電影,如何去讓觀眾忍住不拖動進度條,在電影的前5-10分鐘的劇情就非常關鍵。

  把吳孟達放在電影的開頭,就意味著他的責任非常重,這是王寶強對他的信任,更是吳孟達的演技的另一實力體現。

  吳孟達能夠在電影的開始出現,也意味著他的角色定位無疑像一束光,引導出王寶強的角色出現,在電影中他用自己配角的光芒盡情拋灑給了王寶強。

  在電影外,作為他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更把電影最後的形象留給了王寶強,宛若一抹夕陽落下。

  這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對影視行業的期許,一個好演員與誰合作都能拍出好戲,一個稱職的演員也不會因為演配角去鬧情緒。

  鏡頭多於少所謂,演好每一幀每一秒才是關鍵。

  把溫暖送給了觀眾

  電影中吳孟達的出場時間不多,但是他處於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所以對他的關註也增加了不少。

  除了臉頰稍顯微瘦以外,其餘的無論是造型還是眼神,還有他不由自主的小動作,都和以前完全一樣,讓人有一種穿越到八九十年代看他的電影的感覺一樣,這種感覺非常溫暖。

  當時吳孟達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已經年近七旬,也有很多疾病纏身,就這樣還能配合王寶強上演一場時長不短的打戲,每個動作都非常流暢,完全讓人感覺不到年紀或者病痛帶給他有什麼困擾,演出來的人物也非常真實有趣。

  經典又標準的微笑,永遠會給主角謙讓鏡頭,還有他也不會特別地昂首挺胸去搶別人的戲,在這部電影中就是一個本本分分又有趣的客商。

  經典的演技加上有趣的眼神,讓人看到這樣的表演,難道不溫暖嗎。

  其實足夠了

  從來不奢求去看吳孟達還能拍出多麼驚艷的角色,因為我們希望得越多他的壓力越大,當吳孟達安詳沒有痛苦地離去後,終於感覺這次他有機會去當真正地的主角了。

  從盜版光碟到有線電視,如果吳孟達當時能夠趕上現在的春節檔電影,我相信,過百億的票房他也會輕輕松松收入囊中。

  但是,作為八九十年代看吳孟達電影的諸位,那些年的盜版光碟真的陪伴我們太多的時光,也是有他這樣的演員,也才成績了如今的電影盛世。

  在我心裡,吳孟達如果比作是一道菜,那麼他就是一盤「素拍黃瓜」,可以當前菜為大家解渴開胃,吃飯的過程中也可以去油膩,哪怕是最後所有菜吃不下了,還是願意點一個「素拍黃瓜」。

  一個「素拍黃瓜」總是不能當主菜,卻在每個階段都有人喜愛,這就是吳孟達當演員的一生。

  說說這部電影的優缺點

  《少林寺之得寶傳奇》有很多老電影的影子,他最像的一部電影就是李連傑主演的《太極張三豐》。

  同樣的兄弟反目,也有一個女性參與到兩個兄弟之間,一個人學武復仇,一個人被利益誘惑變壞,整體的劇情架構都與李連傑的這部電影有很多相似點。

  王寶強的這部電影注重於打鬥場面和參悟人性的一面,對於其中劇情的邏輯關係有點沒有講明白,例如到底有肉是誰的孩子,這個孩子真實存在嗎,結局是什麼都沒有交代清楚。

  為什麼他押大小總能贏,這一定和運氣無關,很多故事的細節都沒有完善,也是這部電影的短板。

  作為吳孟達最後的一部作品,他在其中表現得已經很好了,任何電影都有人喜愛有人看不懂,只要能客觀了去看每一個作品,無論是差評還是好評,就是希望電影行業有進步,才有的爭議和評價。

  一個演員,不是每一個電影都被喜愛,但一個好演員,從來不會為了流量去爭做主角。

  你覺得時下的影視圈,哪個演員會像吳孟達一樣甘願當配角還會發光呢?

「農民之子」直播翻車還威脅網友,別洗白了,粉絲不需要你下跪

黃海波復出無望,開設表演培訓班賺錢謀生,卻被指價格太貴?

吳孟達,走了。周星馳發文令人淚崩:餘生太短,來日並不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