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由張子楓主演的《我的姐姐》上映後,引起了不少爭議。
《我的姐姐》講述從小受到重男輕女的父母,歧視對待的女生安然,在被父母篡改志願留在小縣城,但通過自己的努力考研到北京,結果父母突然離世,留下年幼的弟弟需要安然撫養照顧的故事。
在電影的最後,安然最後選擇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接受自己的命運,留在家鄉撫養年幼的弟弟,肩負起所謂的「姐姐」責任。
也是因為電影中,姐姐最後的選擇,讓這部電影成為了眾矢之的。
乍看起來,故事的結局,主角安然的最後選擇,都非常符合世俗的倫理道德。
然而,這樣一個最後主角安然獲得「偉大人格」的故事,奉獻自我的故事,在現實中並未受到多少觀眾的認同,甚至被觀眾定義為三觀崩壞。
電影裡,姐姐從小受到父母歧視,為了生二胎謊報她是殘疾人,甚至為了把她留在家鄉還更改了她的高考志願,父母離世後,年幼的弟弟也頑劣無知,但姐姐最後為了親情和家人的愛,選擇奉獻自己。
姐姐最後看似獲得了「人性輝煌」的感召,選擇為親人付出,但實則是放棄了自己的整個人生,來照顧弟弟,親手斬斷新生的曙光,甘願接受不堪的命運。
有人在看完電影後,總結出了5條電影的核心。
1.父母為了要二胎,逼女兒裝瘸子。結果在父母帶著計生人員上門查看的那天姐姐穿了條裙子暴露了身體健康的事實,結果被父親一頓暴打。
2.姐姐做的夢暗示了兩件事:她年幼時父母試圖遺棄她,以及在遊泳時讓她溺水。
3.姑姑說是她把姐姐帶大的,姐姐說小時候在姑姑家被表哥當沙袋,被姑父偷看洗澡,這是幸福生活嗎?
4.姐姐說想去北京學醫,但是被父母改了志願,變成了在本地學護理,只為了早點出來賺錢回報父母。
5.姐姐從大學開始就失去了父母的經濟支持,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自己掙出來的。
6.片頭車禍現場,警察問姐姐和死者什麼關係,在得知是他們的女兒後說:現場只有死者和一個小男孩的合照,要核實她的身份。
電影裡姐姐被父母厭惡到了極點,於是觀眾能看到,電影裡姐姐「安然」的眼神始終是灰暗無望的。
比起所謂的「人性輝煌」,愛的升華,電影《我的姐姐》裡,主人警察然的人生,可以說由始至終都是一出悲劇,但是各種世俗的因素,卻迫使她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悲劇人生。
這樣的結局,也是《我的姐姐》上映後,會引起如此之多的爭議的最主要原因,因為這部電影引起了太多人的共識。
《我的姐姐》雖然是虛構的故事,可是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安然作為一名女性的悲劇性人生,在現實的生活中卻比比皆是這樣的例子。
曾幾何時「扶弟魔」一詞,是一度流行語網路,網友們也一次又一次地用「扶弟魔」一詞去概括或調侃,那些為了弟弟而不顧一切去付出的姐姐們的事例。
而「扶弟魔」一詞的興起,並不是因為這個梗有多麼的幽默,而是因為「扶弟魔」這三個字,引起了太多人的共識。
《我的姐姐》是重男輕女,大齡姐姐和年幼弟弟,這兩個因素構建起整個故事,而在現實中尤其是落後地區,重男輕女現象,姐姐為了弟弟放棄人生放棄理想的情況,則每天都在真實地反覆上演著。
前段時間,某女生因為工作勞累不幸離世,父母到公司要求賠償款,隻字不提自己如何對待女兒,要求賠償只為要給兒子買房的新聞,還在網上歷歷在目。
許多網友在看完《我的姐姐》後,在網上發文講述自己與電影近乎相似的悲劇性人生。
有因為出生是女孩,而被父母和親人疏離甚至於歧視,甚至生病也不來看望,最後父母想盡辦法生了二胎男孩的故事;也有於電影中的安然類似,自己成年時父母生下年幼的弟弟,為了照顧弟弟而放棄學業的情況;還有自己因為是女孩,而被父母虐待,國中就被迫輟學打工以補貼家用的故事。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看完後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壓抑和窒息感,但想必所有有過類似經歷的女生,都清楚帶給她們壓抑的並不是電影,而是她們那比電影更加悲劇和荒謬的人生。
作為一個現實主義電影,《我的姐姐》讓人看到了太多太多的無奈。
在這個娛樂電影泛濫的年代,《我的姐姐》也是為數不多的,真正地通過姐姐的視角,將重男輕女這一現象,以及無數因為這一觀念而飽受傷害的女性群體,以及她們的悲劇性的人生,擺上了大螢幕,放在公眾面前讓人探討。
電影反映的不是單個個體或家庭的現象,而是許多在重男輕女這一現象中,飽受其害的許多中國式女性的群體悲劇。它所投射的是無數個有著相似人生的女性的縮影。
這樣的電影,很難用簡單的言語去概括它想要傳達的意義。
因為「重男輕女」對於許多人來說,只是一個詞語,對於沒有經過的人來說它只是一個模糊得不能再模糊的概念。
而這樣的電影,讓我們看到了,讓那些擁有幸福人生的人們看到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一個女性群體的存在。
讓那些重男輕女的父母們知道,姐姐也是需要關愛的人,也是會流淚會痛苦的活人。
讓人們明白,姐姐不應該只是一個只為被弟弟依附而存在的個體,她們也有權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這樣的電影,值得被看見,因為只有看見悲劇,我們才能避免類似「我的姐姐」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