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的傳說》:特效比《西遊記》還好的老電影,至今未被超越

  在上世紀80年代,有一部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彩色神話故事片《八仙的傳說》,相信年紀大一點的朋友絕對看過。這部電影也是建國後第一部國產喜劇神話電影,後來在電視上也曾多次播放,深受觀眾喜愛。

  這部影片以點化曹國舅成仙為主線,串聯起多個八仙小故事,最後以八仙過海的情節告結。該片場景極多,美不勝收,人物有主有次。一個半小時的片子,情節很飽滿,七仙智收曹國舅、醜婦選妃自認烏龜、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典故、張果老倒騎驢以歌化人……有趣的故事一個接一個,讓人百看不厭。特別是最後點金棒的情節,點什麼東西都會變成金子,相信很多人有印象。

  在當時來講,無論劇情還是特效,包括服裝、造型、美工,這部《八仙的傳說》都堪稱國產電影裡的佼佼者,即使放到今天看,依然不覺得過時和陳舊。令人感嘆的是,本片的特效竟然比同時代的86版《西遊記》看上去還要好。變荷花、神仙升天、點金棒、仙鶴在屏風上起舞……特效非常自然。

  不誇張地說,《八仙的傳說》比同時期的香港同類題材電影拍得都要出色。

  那麼,這部電影是如何搬上銀幕的?創作背後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且請小編道來。

  編劇、導演延續熬夜,20多個晚上改出來的好劇本

  提到《八仙的傳說》的拍攝,還得從該片的編劇肖溫說起。

  肖溫,1929年生,山東龍口市石良鎮黃城集村人。1952年畢業分配到上海電影制片廠任演員,1979年任上海電影制片廠編劇。由於他是山東人,老家離蓬萊閣很近,從小他就聽過許多與蓬萊閣有關的神話故事,尤其是家喻戶曉的八仙故事。小時候經常聽街頭的說書藝人講八仙的故事。當時,一塊玉米餅子就能換一段呂洞賓賣字畫落難成仙、張果老路過天下第一橋,或者鐵拐李戲逗衙門府、韓湘子洛陽府吹簫引鳳等傳說的段子。

  童年聽到的八仙故事給肖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革開放以後,作為長影廠編劇的肖溫,想到了把人們喜聞樂見的八仙故事寫成電影劇本。

  由於這些故事是以民間口頭文學為素材的,具有豐富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等特點,所以肖溫考慮到用通俗喜劇的形式來表現。雖然肖溫之前從未搞過喜劇,但他還是冒著可能「弄砸鍋」的危險,最終還是決定試一試。

  由於《八仙的傳說》是建國後第一部大型通俗喜劇神話故事片,上影廠領導聽說肖溫這個創作想法後,非常關註和重視,多次鼓勵肖溫要盡力寫好它,並及時提出了創作意見。然後把這個事兒告訴了導演趙煥章,讓他幫看看本子。趙煥章是著名的電影導演,他執導的「農村三部曲」《喜盈門》《咱們的牛百歲》《咱們的退伍兵》深受觀眾喜愛。

  著名導演趙煥章

  據肖溫回憶,趙煥章看完本子的當天晚上就找他商量,一定要把劇本搬上銀幕!這個故事太精彩了。當時,趙煥章正在區裡參加人民代表會議,時間相當緊,他就利用午休時間向大夥兒征求對劇本的意見,晚上再到電影廠的文學部一塊兒商討。就這樣,持續了20多個晚上討論劇本,經常到深夜才散。

  修改《八仙的傳說》劇本的過程堪稱拼命,有一天晚上,肖溫到傳達室接電話,當他回來的時候,趙煥章在椅子上睡著了。肖溫有些過意不去,勸他回去休息。起煥章擺擺手,說睡上五分鐘就行,然後他重新泡了一杯濃茶,陪肖溫繼續聊劇本的事兒直到深夜……

  趙煥章和該片攝影彭恩禮出國的時候,旅行包裡裝滿了八仙的材料。原來,趙章覺得研究資料的時間太少,便想見縫插針地在飛機上抽空看看。本子定稿後,在導演分鏡頭的過程中,趙煥章認為需要改動的地方,還找編劇肖溫商量。

  可以看出,當時的電影導演和編劇是多麼地敬業!

  攝制組陣容強大,各個位置都是全國頂尖水平

  1984年,導演趙煥章親自率領攝制組一行20多人,前來蓬萊閣選擇外景場地。攝制姐陣容很強大,作曲是蕭珩,他曾為《苦菜花》《年青的一代》《張衡》《煩惱的喜事》《咱們的牛百歲》《咱們的退伍兵》等近三十部影片作曲;攝影為彭恩禮,他是影片《喜盈門》的攝影;美工李景桂,《咱們的牛百歲》的美工。

  值得一提的是特技設計薑亦素,他是上海電影制片廠一級特技師,曾師從日本和蘇聯專家,由他擔任特技設計的《白蛇傳》被評為全國百花獎優秀戲曲片獎。

  此外,本片還邀請當時68歲的著名美術師丁辰擔任美術顧問,丁辰曾為八十多部影片設計過布景,由他擔任美工的彩色故事片《天雲山傳奇》獲得了「金雞獎」的最佳美工獎。

  可以說,無論從哪個位置說,攝影組的成員都是全國頂尖水平。

  主演王夫棠曾經在86版《西遊記》中演過牛魔王

  在演員方面,《八仙的傳說》的主演即曹國舅的扮演者,是著名表演藝術家王夫棠,當時他已經52歲了。

  王夫棠在4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曾塑造了百餘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比如他曾在86版《西遊記》中飾演過兩次孫悟空變化的牛魔王,一次是騙紅孩兒營救唐僧,一次則是騙鐵扇公主求取芭蕉扇。看過《西遊記》的觀眾都有印象,王夫棠扮演的孫悟空變化的牛魔王,賊眉鼠眼,目光閃爍,一舉一動仿佛孫悟空上身,演技真的讓人叫絕。

  除了《八仙的傳說》和《西遊記》,王夫棠還在電影《蘇小三》中飾高六爺、在《日出》中飾潘經理(獲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提名);在電視劇《阿團》中飾賀龍、《南國星淚》中飾警察局長,在《夢開始的地方》《冰糖葫蘆》《離婚》等戲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離休後,王夫棠沒有在家保養天年,而是默默地走到計劃生育的戰線上。為配合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工作,他在有關領導、專家的支持下,提出「人口文化」概念並於1993年創立了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所以我們在看《鄉村愛情》第1部時,片頭裡赫然寫著顧問「王夫棠」,因為《鄉村愛情》第1部正是由國家計生委和人口文化促進會拍攝的。

  在《八仙的傳說》中,王夫棠充分發揮了他的表演功底,把一個剛直不阿、不畏權貴的性格特點演繹得極盡描摹。

  2005年,王夫棠因病去世,享年73歲。

  田曉梅飾演的何仙姑和鐵牛飾演的漢鐘離

  在影片中,另一位大家熟悉的演員就是飾演漢鐘離的鐵牛。他曾在86版《西遊記》中飾演過彌勒佛,還曾在黑白電影《南征北戰》中飾演一個胖墩墩的戰士「小胖子」。2015年,鐵牛逝世,享年93歲。

  石維堅曾在《天雲山傳奇》中飾演羅群

  扮演呂洞賓的是著名影劇演員石維堅,曾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長。石維堅曾在電影《天雲山傳奇》成功飾演羅群,深刻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的不幸遭遇,引起社會巨大回饋;他還出演過《太平使命》《曹雪芹夢斷西山》《熊跡》《唐明皇》等多部影視劇。石維堅年輕時考入上海人藝學館,因此有機會在電影《八仙的傳說》中飾演呂洞賓。

  在《八仙的傳說》中,石維堅飾演呂洞賓(左二)

  在《八仙的傳說》中,石維堅先後化妝、扮演的呂洞賓、捻字者、窮秀才、富家老翁、算命相士等形象絕無雷同之感。也就是說,在本片中,呂洞賓一人六個扮相。一人分飾多角,對演員是很大的考驗,但石維堅演得得心應手,出色完成了任務,表現出高超的表演功力。

  飾演何仙姑的漂亮女演員叫田曉梅,1960年出生,曾在馮鞏主演的電影《業餘警察》中飾演小偷團夥的大姐大「黑瑪莉」,還演過一個電影《小丑歷險記》,但後來就銷聲匿跡了。

  田曉梅

  雖然這部老電影距離我們已經有30多年了,但現在重看這部影片,我們仍然覺得很精彩。不論是劇本,還是服化道,還是特效,甚至超過現在絕大多數古裝奇幻電影。這不能不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技術進步了、資金也多了,反而拍不出有味道的好電影呢?

日式蹲便器讓日本小孩得便秘?

tienliwen

王一博拍戲一個月頻繁請假,比軋戲更可怕,粉絲哭訴喜歡你好痛苦

七夕節怎麼過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