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登上六盤山後,寫下一首《清平樂》,全詞大氣磅礴雄渾豪放

  1935年,毛主席指揮紅軍翻越了長征中最後一座高山。之後,主席寫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現代詩《長征謠》。被人改編成歌曲,在軍中廣為流傳。

  解放後,這一首歌謠又被改為了《清平樂·六盤山》正式發表。詞中有一句名句,叫「不到長城非好漢」。如今,幾乎每一位中國人,都聽說過。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每年都有大量中外遊客去登山海關長城,拍照留念,人人嘴裡都會念叨「不到長城非好漢」。

  可是說完後,又馬上自我調侃道:為什麼登上了長城,還是沒覺得自己是好漢呢?其實這是因為,大家根本沒有理解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毛主席的《清平樂·六盤山》,延續了一貫的藝術創作特色,詞中引入了民俗諺語。「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詞,就是對民間諺語的巧妙化用。

  另外,這首詞中除了有佳句,背後還有不少的故事,以及一個涉及300紅軍生死,「望斷南飛雁」的謎團。

  一、《清平樂·六盤山》賞析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白話翻譯:

  巍峨的山巒,天空高闊,雲淡風輕。回望來時路,大雁的影子,消失在南方。古語有雲: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一算,紅軍長征已經走了二萬裡,勝利就在眼前。

  站在六盤山最高的山峰上,西風卷起了革命的紅旗。如今,我們手上握著捆龍的長繩,什麼時候能縛住那一條邪惡的蒼龍。

  這首詞第一句「天高雲淡」,是指紅軍當時已經爬上了六盤山的山頂。六盤山在甘肅固原,這個山主峰海拔2928米。它的山腰上有很多曲折的彎。從山下到山上,一共有34個盤旋。

  它為什麼叫六盤山,而不叫三十四盤山呢?這是因為,古代的時候,有人上山怕迷路,往往跟著鹿的足跡行走,於是稱它為「鹿盤山」,後來取諧音更名為「六盤山」。

  翻過了這座山,部隊就在毛主席帶領下去了吳起鎮,進行「瓦窯堡會師」了。

  在這之前,毛主席剛剛指揮紅軍,跟國民黨進行了一些小規模的交火,並取得了勝利。因此他當時的心情也和六盤山上的自然風景,合二為一了。

  這第二句,「望斷南飛雁」,表達的是對留守後方的人們的掛念。

  「不到長城非好漢」中的長城,就是我們熟知的長城。長城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一個軍事防禦工程,它是為了抵抗北方遊牧民族南侵而修建的。

  唐代王昌齡有詩雲:「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古往今來,我們有很多保家衛國的戰士,都是在長城邊上犧牲的,長城象徵著華夏民族打不折的精神脊梁。

  「好漢」這個詞出自《詢芻錄》,說的是漢武帝當年征討匈奴,打了二十年硬仗。衛青、霍去病等名將,更是取得了赫赫戰功。

  北方的匈奴人對漢兵既畏懼又欽佩,稱漢軍為「好漢」,後來就變成了對男性的一種美稱。

  所以不到長城非好漢,在俗語中的本義是:不敢為了保家衛國沖上前線的男兒,絕不是漢族的好男兒!那麼,毛主席把它用到這首詞裡,是什麼意思呢?

  一度有人認為,這裡的「長城」是指抗日戰爭的第一線。但是毛主席後來做了註釋說,這首詞主要是針對蔣家王朝來寫,那個時候還沒有到抗戰時期。

  所以又有人把這裡的「長城」理解為長城在陜西的中段,沒有走到這裡,就不算好漢。

  事實上,這些都不對。毛主席真正想說的是:不敢為了拯救中華民族,舍生忘死,沖鋒在前的男兒,就絕不是好漢。

  紅軍之所以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為的就是拯救中國。所以這個長城,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長城,而是精神上的長城。與此同時,這個「長城」,也可以是指六盤山這一片地方。

  六盤山在古代正處於漢民族、北方遊牧民族和中亞各個民族的交通要道上。它三方通達,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

  小時候看《說嶽全傳》,書上經常提到,嶽家軍與金兵大戰六盤山。後來看史書,宋朝人說它是中國的「襟帶之地」。同時,它也是南宋與蒙古作戰的前線。

  成吉思汗在1127年7月攻打西夏時,正是死於六盤山的行宮中。可見,六盤山在古代,也曾經是像「長城」一樣的邊防前線。所以紅軍到了六盤山,也算是到了拱衛華夏民族的前線了。

  詞的上半闋,基本上算是對紅軍長征作了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到了詞的下半闋裡,毛主席開始展望未來。先寫紅旗在六盤山的高峰上,迎風飄揚的樣子,然後引出「今日長纓在手」。

  這是說,我們長征勝利了,現在輪到我們調過頭來打國民黨了。以前是他們追著我們跑,今天我們也要追著他們打。什麼時候,可以用我們手中的武器抓住這條老蒼龍?

  很多人在這裡把「蒼龍」解釋成「太歲兇星」。詞的前面提到了「長纓」在手,長纓就是長帶子、長繩子,這裡應當理解成「捆龍繩」。

  用一條帶子或者繩子,縛住一顆天上的「兇星」,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這裡,應當把「蒼龍」理解成一條惡龍。

  蒼龍本來指的是青龍,龍在我們的民族文化裡面,本來是一尊神,但是它從來都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適當的條件下,人們可以打倒它,推翻它,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特別的地方。

  西方人相信上帝,所以他們從不推翻上帝,但是我們中國人不一樣。你神仙當得好,我們就擁護你;當得不好,我們不但要推翻你,還要把你送上「剮龍臺」。

  因此,在這裡依舊把「蒼龍」理解成一種動物,更能體現作者本身的革命意識。

  二、詞的創作背景和其他

  一般認為,毛主席這首詞,最初是以歌謠的形式,在軍隊中間出現的。有人說它原先是一首現代詩,叫《長征謠》。後來經過毛主席本人8次修改,才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樣子。

  不過,也有學者持著相反的看法。因為《長征謠》如果去掉一些重復用詞的話,剩下來的就是《清平樂·六盤山》的原句

  比如「不到長城非好漢」,「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一句都不少,只有個別字詞的改動。

  下面讓我們來看1942年8月1號,發表在中共淮海區委機關報上的《長征謠》原文:

  天高雲淡,望斷南歸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

  六盤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風。

  今日得著長纓,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

  相信大家很容易看得出來,這首歌謠,是在詞作的基礎上改編的。只是有人為了讓它在軍中傳播,給原作加進了襯詞和重復句式。

  毛主席一向對於發表作品,表現得十分謹慎。他的作品還在不斷修訂中,沒想到這邊已經配樂唱上了。《清平樂·六盤山》的正式版,直到1949年以後才在報紙上登出來。

  另外,不知是否因為這首詩中,有一句「望斷南飛雁」引人遐想。於是引出了一則六盤山下耿家鎮,300紅軍一夜亡的奇案。這則故事,曾經在很多正規媒體上發表過。

  內容是說1935年10月15號,毛主席帶著部隊來到了耿家灣鎮。紅軍在這個地方過了一夜,第二天起來的時候,發現鎮外有三百多名紅軍,突然意外死亡。

  當時以為是敵人下毒,但是調查了很久,都沒有找到真兇。到了解放後,有專家去調查,才發現是當地的水質有問題。

  因為當地產石油,所以地下的鉀離子的含量,是正常含量的6倍左右。所以當地下水溢出地表的時候,經過地面的構造層,產生了有毒物質。

  不過在1997年的時候,有一個人,跑到了出事地點去調查。他自稱翻閱了當時縣檔案館的存檔,發現並沒有記錄這一次死亡事件,所以這件事從此成了一個懸案。

  結語

  《清平樂·六盤山》創作的時間和《沁園春·雪》差不多是同一時期。這首詞用典自然,語言通俗,幾乎看不出雕琢痕跡。

  其中「不到長城非好漢」一句,學者田秉鍔認為是出自「俗語」。「好漢」的來歷,已經在前文中提到了。至於田秉鍔認為是出自俗語,現在查不到。

  以「蒼龍」喻蔣家王朝,用「長纓」縛之。表現出了長征勝利後,紅軍改天換日的勇氣,也是全詞中的一大亮點。

  後來,「長纓在手」一句也非常有名。印象當中,二十年前還有人拿它當名字,拍了一部電視劇。劇情沒有印象了,歌詞也寫得不好。唯有「長纓在手」一句特別響亮,很好聽。

>毛主席登上六盤山後,寫下一首《清平樂》,全詞大氣磅礴雄渾豪放

心理學:已婚男人忘不了初戀是什麼心態?契可尼效應告訴你原因

尋夢園

何泓姍、曹曦文、劉敏、王瑞子 、羅秋韻等主演《鳳弈》

尋夢園

《清平樂》—唐.白居易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