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申請禁播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背後隱藏著童年創傷的治愈

  文 | 廖湛兮

  (原創不易,抄襲、洗稿、未經授權的轉載必究。)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是最近熱播的韓劇,由知名演員金秀賢和徐睿知領銜主演。看配置你可能會以為這就是部傳統式俊男靚女的愛情劇,但實際上這部劇關註的是一些精神受折磨的人群,他們當中有人被送進了精神療養院,有人表面正常但內心卻在苦苦掙紮。

  據了解 ,這部劇在開播後曾因為某些畫面、配樂以及女主出格的言論被韓國的網友聯名申請禁播,好在相幹部門審查後,沒有把該劇劃為「問題劇」,所以現在依然能正常觀看。

  目前,它在豆瓣的得分高達8.8分。截止到本文發布前,共更新了8集,每集時長1小時10分鐘左右,劇情十分緊湊。

  其實,從表面上看該劇講述的故事並不龐雜甚至有點老套——男女主小時候在同一所學校,女主家有錢是白富美、但性格孤傲、喜歡獨來獨往;男主家貧窮,母親一個人養著兩個兒子,其中大兒子(男主的哥哥)患有嚴重的自閉症需要特殊的照顧。因為機緣巧合女主曾救了男主一命,隨後男主就喜歡上了女主並主動接近,但女主十分排斥,男主無奈放棄。

  成年後,女主成為了人氣童話作家,男主成了精神療養院護工,因為男主自閉症的哥哥喜歡女主的作品去了她的簽售會,所有促使兩人再次相遇並開啟了一場相互治愈的心靈救贖之旅……

  為何男女主能相互救贖、治愈對方的心靈?

  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他們都有不幸的童年經歷、內心都有很深的創傷,能理解對方的痛苦和掙紮。

  2、雖然他們處理童年傷痛的方式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極端——男主是極度克制、壓抑自己;而女主則是肆意任性、四處惹禍,但他們內心都知道自己的問題,有時會希望自己能像對方那樣放肆或者收斂、他們在潛意識裡希望能把自己的性子和對方綜合一下,所以能相互吸引、互補不足。

  下面,我將從心理學的角度展開分析:

  「又美又颯、暗黑系魔女」是部分網友對女主的評價,其實還是比較中肯的。因為她確實不是傳統韓劇中或柔美或職場或財閥的樣子,她大膽、直接、攻擊性強、讓人避之不及,但看幾集劇你就會發現她一切出格的言行,實際上都是自己的保護色,都是她童年內心受創的後遺症。

  女主的母親是一位暢銷書作家,但同時也是一個對她管教十分嚴苛甚至病態的人。她把女主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不讓她和其他人親近,希望她做一個乖乖聽話一輩子都生活在城堡中的公主,甚至經常恐嚇她要殺死一切試圖接近和帶走她的人。

  正是因為母親對女主從小的精神迫害讓她過得十分壓抑,所以在母親過世、父親進入精神療養院後,女主開始盡情的釋放自己,把肆意妄為和滿足一切欲望當成了生活的全部。

  這種反應,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過度補償」。

  什麼是「過度補償」?

  過度補償又稱過度代償,就是過多的補償,是指一個真正的或幻想的軀體或者心理的缺陷,可通過過度代償而得到超乎尋常的糾正。

  

  也就是一個人在身體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缺欠引起過度的補償行為或「過猶不及」。

  

  這種缺欠可以是實際存在著的,也可以只是一種想像;補償過程可以是無意識的,也可以是有意進行的。

  

  過度補償如發展到極端,可能使人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甚至發展成為「誇大妄想」。

  這種方式看似很恣意人生,能讓內心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實際上是不能真正解決內心痛苦的。

  因為要化解心靈的創傷需要的不是「報復式的放縱」,而是直面問題並與之和解。只有不再糾結於其中,才能找回自己、開啟新生。

  在劇中男主的出現,就在一步步引導女主去正視童年的傷疤,並試著去解開內心的枷鎖。

  比如,在最初女主張牙舞爪、滿臉寫著生人勿進時,男主會堅定的走近她並教她用「蝴蝶抱+深呼吸」放松……

  這是男主看出了她在強勢外表下有著一顆需要撫慰的心,女主對此很震動也很開心,要知道在此之前大部分人對女主都是敬而遠之的,因為覺得她可怕且不好相處。

  但實際上女主內心很善良、率真,她的尖銳只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外顯方式,這一點只有男主理解,所以她喜歡男主(這時還不是愛情的那種喜歡),追著他跑。

  畢竟人生難遇一知音啊,對於占有欲很強的女主而言怎能輕易放過?

  在女主用計謀逼男主帶著哥哥住進了她家半夜被纏繞多年的噩夢驚醒,男主前往安慰,女主情緒失控的叫男主趕緊滾時,男主溫柔的抱緊女主愧疚的說自己小時候不該在女主叫他走時就逃跑,他知道女主是想保護他、不是真的想他走,這一次他不會再離開。

  女主聽後嚎啕大哭,因為男主每一句都說到了點上,女主深知自己找到的不僅是一個能看破自己偽裝的人,還是一個能理解自己苦衷的人,開始真的動心了。

  隨後,女主在到精神療養院講課時,要走了一個精神病人視為珍寶的皮草披肩,被男主看見後,原本她以為男主會責怪她。但男主卻摸著她的頭說:「你做的很好,因為那個披肩是病人過世女兒送的,是致使病人精神失常的象徵物,病人能放下對病情是有幫助的。」

  這番話,讓女主發自內心的認可男主,算是真正愛上他了。

  同時通過這次經歷,她也開始有意識的去面對自己的創傷和噩夢,並且親手剪掉了象徵著自己精神枷鎖的長髮(此前她母親一直不讓她剪頭髮,囑咐那是兩人間的連接帶,剪掉頭髮就是扔掉媽媽,那是絕對不行的)。

  可以說,劇情進展到此,女主在男主的協助下已經踏上了一條直面童年創傷的治愈之路。

  那麼,女主又是如何幫助男主的呢?

  下面,先來看看男主的情況。

  因為有一個患有嚴重自閉症的兒子,怕自己死後沒人能照顧,所以男主的媽媽生下了男主,希望他能照顧哥哥一輩子。

  從小男主就察覺到母親對哥哥的偏心,內心覺得很苦但又無可奈何。他重視親情,認為自己對哥哥有責任。

  所以他從母親意外身亡後,不到10歲就開始照顧哥哥,每年不停的搬家,沒有存款、沒有長期穩定的住所和工作、沒有親友、甚至沒有未來。

  因為需要冷靜理智的處理一切遇到的人、事、物才能保障毫無依靠的自己和有病的哥哥更好的生存,所以男主一直過著很壓抑、完全不敢放松的日子。

  成年後第一次看見女主時,他其實就認出了對方是小時候自己喜歡過的女生,但考慮到自身情況他並不想再有多的接觸,可又無法放任女主不管,因此一直被對方牽絆著。

  女主會一針見血、直言不諱的問男主是如何做到本來就不開心還能如此壓抑自己,這讓男主猝不及防又有點小驚喜,因為在別人看來,男主就是性格好懂得克制,不覺得他過得不快樂,只有女主看出來了。

  女主在童話書裡講了一個故事,主要是說對孩子而言母親溫暖的懷抱和關心勝過一切。這讓從小被母親忽略、只能抱著母親後背入睡的男主痛哭流涕,因為那是他從小就可望而不可即的夢。

  這也是男主在劇中第一次卸下懂事的偽裝、直面自己的童年創傷。

  為何男主會用這樣極度壓抑的方式處理童年傷痛?除了經濟客觀條件的限制,從心理學上來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男主在面對親情缺失的這件事上陷入了「受害者心態」。

  什麼是受害者心態?

  受害者心態,是一種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覺得自己處處遭受著不公平對待,而自己對此根本無力控制,只能痛苦的承受著。

  正是因為有這種心理,所以每次男主回憶起小時候和母親、哥哥相處時總會覺得心酸難受又無能為力。

  直到看著女主剪掉頭髮解開內心的枷鎖,他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問題,試著跳出受害者心態,重新去看小時候的事。

  此時,他驚訝的發現原來母親在他小時候並不是完全不在乎他,有很多細節他忽略了,或者說他太沉浸在不被愛的傷痛中而沒有察覺到愛。

  至此,男主也開啟了治愈童年創傷的心靈救贖之路……

  阿德勒曾說,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童年對個人成長有多重要不問可知,在面對童年的創傷時,有人可能會像女主一樣,肆意放縱、索取,不顧一切的自我彌補;有人可能會像男主一樣壓抑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

  這是自我的選擇本來無可厚非,可大家要意識到無論是以上哪一種處理方式實質上都是不妥的。

  劇中男女主的各自覺知和相互治愈,其實就是對所有有著相似經歷之人的引導和警醒。

  請相信,無論曾經發生過什麼,沉淪和放縱都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只有直面之後並放下、讓過去過去,未來才能真正的到來。

>被申請禁播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背後隱藏著童年創傷的治愈

又一部小甜劇來襲,男女主顏值在線,校園愛情甜蜜開啟

尋夢園

雪中悍刀行十大人物結局,如今你還記得他們嗎?

尋夢園

勾引閨蜜男友還裝傻,不當「影後」真可惜了她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