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斷崖下滑,《不完美的她》涼了?

  當代影視劇觀眾接觸一部新作,主要看四點。

  一看劇名,二看卡司,三看簡介,四看開篇。

  對於任何作品而言,劇名是第一印象,卡司是首要臉面,簡介傳遞主題情感,開篇驗明新作成色,而若片名上口,卡司矚目,簡介有趣,開篇搶眼,這新劇,想不讓觀眾繼續追下去,都難。

  疫情時期,恰逢影院閉門謝客,觀眾無片可看,各家片方紛紛對症下藥,祭出箱底劇集存貨,供觀眾揀選。

  《不完美的她》,可能是眾多新播劇集當中,火得最快,涼得最利索的一部。

  

  開播至今,豆瓣評分極速下跌,反彈無望,一手天胡好牌,被拆解得面目模糊。

  

  坐擁豪華卡司配置,高舉女性題材旗幟,臨播之際,誓要以一劇之力,撐起女性題材華語劇集的半邊碧海藍天。雖受前期宣發等問題的牽制,《不完美的她》直到官宣開播日之際,才迅速憑借題材與卡司畫出熱度曲線的峰值,但直到上線前一秒鐘,包括我在內,許多天真的觀眾還以為,這劇前期的「隱姓埋名」,極有可能是爆款橫空出世前華麗的低調態勢。

  俗話但是真理說的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不完美的她》是一部翻拍作品,原作來自於2010年的日劇《Mother》(以下統稱《母親》)。

  

  故事概括起來很容易。

  女主人公從小被母親拋棄,在嚴重的心理陰影,和少許性格缺陷的「陪伴」下長大成人。工作緣由,女主因故結識一名被單親母親和其繼任男友虐待的幼齡女童。

  一來二去,幾番相處,女主決定利用一場偽裝的遇難,「拐走」女孩,從此,做她「真正」的母親。

  《母親》劇名由此而來,「不完美」的前綴,恰恰詮釋了突如其來的「母女關係」,對她,以及對女童的種種——前所未遇的完美。

  言語至此,看得出,原劇《母親》,講述的初為人母與初為人女之間的相處日常,以及兩人因童年的相似遭遇,而上演的一場相互間的心靈救贖。

  

  

  這樣一部歌頌母愛,集集有爆發性淚點的神劇,被《不完美的她》,翻拍得面目全非

  從改編的角度評價《不完美的她》,只能說是一次野心大於能力的畫蛇添足

  先來看該劇的片頭動畫——山川河流洇染出幅員遼闊的國界,行行字卡置入其內,回溯近幾年,女性遭遇家暴的負面社會新聞,一條條真實報導簡明扼要,但觸目驚心。

  這段動畫的意圖再明顯不過,是想表達在當今社會中,女性無端遭受的壓迫與惡意,與劇集本身高舉高打的「女性題材」緊密結合,當先一馬給觀眾看似豐富的思考空間,成功起到博人眼球之效用。

  

  第一集開篇,一場不知緣由的火災熊熊燃燒,一對男女驚慌失措沖破阻攔,心急如焚地告訴消防員:「我們的女兒還在家。」而後,開車駛離的周迅面孔一閃而過。看過《母親》的觀眾已然明了,原劇中海邊的遇難被改為了這場室內的失火,周迅飾演的女主林緒之,就在此刻帶走了飽受虐待的女童穆蓮英。

  時間線迅速回退,某個清晨或是午後,在海邊工作的林緒之偶遇穆蓮英,由此開啟了兩人的「母女之途」。後來某天,穆蓮英想見爺爺奶奶,林緒之帶她去,分別時,穆蓮英告訴林緒之:「要記得好事,忘記壞事。」這一句話,對應的是《母親》中繼美的那句:「要一直想著喜歡的事情,忘記討厭的事情。

  其實第一集看到這裡,改編得倒是還好。真正的災難,就發生在以上那句臺詞之後。

  前文說過,《不完美的她》試圖在母女情的線索之外另辟蹊徑,將當下觀眾一致矚目的女性社會地位話題引出臺面,大加剖析,制造話題熱度,展現創作擔當。

  所謂副線,多至難言——自媒體記者田放和林緒之就公司甲方客戶是否違法的調查之爭;林緒之的童年陰影;親生母親與繼母的恩怨,以及頂著滿臉小丑妝容的神秘人,等等等等。

  線索很多,卻拼合不當,既無法指向女性生存保障的現實社會向話題,對於劇集故事本身的節奏破壞,也堪稱毀滅級別。

  

  需要知道的是,原劇《母親》的主線劇情本身已經足夠成熟紮實,前後情節鋪排張弛有度,秩序合理。如果一定要在主線之外衍生副線,勢必會對原先的敘事節奏產生破壞性的重組必要。

  於是,裹挾著編劇的昭昭野心,《不完美的她》在現代化的氛圍脈絡內,慢條斯理地梳理著繁雜的線索,原作的人設、場景、動機等要素統統改頭換面,無可厚非,但緊接著,冗長拖拉、不知所謂的分線敘事,非但沒能和片頭動畫主張的主題脈絡緊密貼合,反因此浪費了大好的開場篇幅,把從觀眾那裡掙來的十分鐘好感,放進松散的情節與蹩腳推進中,攪了個稀碎。

  無外乎有觀眾評價它:「看了三集,還是沒搞懂編劇想表達什麼。

  在打亂原作的主線索之後,並未能夠建立起值得斟酌的流暢副線,招致的後果就是:什麼都想說,但什麼都沒說明白。

  這不是劇作規律的問題,這是編劇本身能力欠乏,還要硬著頭皮死撐作品厚度的強弩之為。

  

  

  劇情之外,《不完美的她》在開播前也以卡司吸睛。

  主角周迅除外,惠英紅、趙雅芝兩位攜手加盟,分別飾演林緒之的繼母和親生母親,這兩位同框飆戲,稀奇得一度讓我懷疑是在騙人。

  好在,框是同了,戲也飆了,但預想中的驚呼過癮爽,卻是絲毫不見蹤影。

  別的暫且不談,單聽兩位演員的國語配音,瞬間以為夢回十年前黃金檔的肥皂劇片場,別扭、擰巴、出戲……任何你能想到的,令人在觀劇過程中產生不適感的詞語,都可以應用於此。

  有人說了,導演怕兩位國語不夠標準,確保觀眾不出戲才用了配音,不可以嗎?

  當然可以,可如果是這樣,為安在選角之處不考慮這個問題呢?如果單純想憑借卡司名單「誆騙觀眾」,那麼很抱歉,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恰恰是對自我創作的極大不尊重。

  

  

  邊邊角角講不盡,《不完美的她》浪費的,是一套讓觀眾夢寐以求的主創陣容,和一個如果踏踏實實拍好了,必能賺足眼淚、抬升熱度的話題作品。

  很可惜,在一系列紕漏面前,母愛的主線支離破碎,原生家庭的隱線錯亂如麻,編劇寫不動,觀眾看不懂,短促周期內的高開低走,和現下各直播平臺上嘩眾取寵的網紅命運,如出一轍。

  從各個方面基本可以論定,《不完美的她》,翻車翻得很是徹底。

>口碑斷崖下滑,《不完美的她》涼了?

在普莫雍錯看星星,會有一種「手可摘星辰」的錯覺

尋夢園

初戀是多麼的讓人難忘,《初戀了那麼多年》,心裡悄悄回想下初戀

尋夢園

甜寵劇之《穿盔甲的少女》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