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健康」話題的兩篇范文,你看能評多少分?

  

  真正的健康

  自宋以來,東方詩人多以蒲柳柔弱婀娜之姿為美。而欣賞西方雕塑,不難發現,藝術家們以強健的肌肉、結實有力的軀體為美,這應該是東西方在軀體健康方面的不同理解。

  再洞悉心靈,魯迅說愚弱的國民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看客。「邦無道,則可眷而懷之」的聖人之訓又在敲打我們的心理健康觀。

  我並非要跳出來做個好好先生。而是作為一個現代人,當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端詳這「真正的健康」之含義時,前人之論皆不能概括完全。

  真正的健康,既應是體魄上的健康強壯,又應是心理、道德上的良好適應。

  陳寅恪先生在他的《夷下東西說》中提出過健康觀與朝代興衰的關係。唐人以健壯為美,因而唐朝國力強盛;宋人以病態為美,因而宋朝國力衰微。

  且不論個人健康對於大到國家、社會發展的影響,如果像西子似的病怏怏的,動則捧心咳嗽,恐怕連朝九晚五的工作也應付不了吧。進而,減肥瘦身若發展為極端的社會潮流,影響國力發展也就不難理解了。

  

  難怪前人號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然而,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可能更在於精神思想方面。

  魯迅先生的「愚弱國民論」尤其在理。劉和珍君未必在體格方面多麼強壯,在精神上卻是巨人,她終將被人們記住,因為她以生命去換取民主與自由。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魯迅先生的兄弟周作人,不僅主張降日,還鼓吹「亡國是好的,恐怕還要滅種」的厥詞,他縱然是偽北大的教授,卻不是一個健康、健全的人,體格再如何健壯,道德上還是個侏儒。如此不知廉恥者,是不可稱之為真正的健康的。

  至於「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眷而懷之」這樣的選擇,有人認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豁達,不與世偃仰,;也有人認為這是逃避,是自命清高。我以為心理健康不在於是否為官,而在於生活態度,只要積極樂觀,便無所謂在朝在野。

  真正的健康,應是全面的,是既能力可扛鼎,又有所操守。如此,才不枉為一個真正健康的人。

  點評】身體準確,能緊抓住「體魄的健康」與「心理、道德的適應良好」兩方面來闡釋「真正的健康」的內涵。引例豐富,語言精當,對精神健康層面的闡發頗為深刻,書寫精美,判為一類卷,55分

  

  

  

  我們都是病人

  餘華在《兄弟》的後記中寫下這樣六個字:「我們都是病人。」筆下,他似乎有濃得滴下來的墨。我為這六字顫栗不安,輾轉難眠。望著周圍和我一樣的頭頂,我常想:到底我們病在哪兒?我們又該去何處覓得健康?

  祖輩們口中常談及的五八年早已成為往事,隨歷史的河流一同流走。在我們眼前的,不再是餓殍滿地或是一個個面黃肌瘦的臉龐或一具具乾癟如柴的身軀,人們吃飽了喝足了穿暖了,滿足了最為基本的健康要求。新世紀到來之後,更是看重自己金貴的身子,各類體育場所拔地而起,顧客絡繹不絕。我無意於批判此類活動,但仍不禁要問:為何少見人來往於圖書館、博物館、戲劇院這類文化場所呢?

  

  曾有作家醉心地回憶他在俄羅斯所見場景。在最繁華的鬧市區,不是百貨商店不是飯館酒吧,而是各類文物館、戲劇院,那裡每天人頭攢動,「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看到這樣的景象,真讓人心動。」缺乏文化厚土層的精神涵養,我們的心理怕會永遠停泊在七八十年代裡停滯不前,因為餓怕了窮怕了,所以要拼命享受。餘華寫道:「一個歐洲人歷經四百年才經歷的歷史,在中國四十年就夠了。」物質發展太迅猛了,我們一路高歌歡語被技術裹挾著前行,而把文化與精神滋養落在腦後,即使有了強健的體魄,但心靈卻依然愚弱,這樣的國人怕只能成為魯迅筆下「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了罷。

  李彬寫我們是「理想主義死滅的一代」,錢理群稱北大學子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正充斥著我們的心靈,這樣的心靈只能變得羸弱最終枯竭。而真正健康的心靈該是充滿希望、愛與關懷。看到一張八十年代老照片,天安門廣場上隨處有坐著的工人,身著藍色工作服,手裡捧著書。那照片的攝影師說這張照片曝光了二十二秒,但那麼多人,竟從未有人抬頭看他一眼,而是如饑似渴繼續讀書:「他們一直覺著知識改變命運,一直這麼覺得的,覺得有希望。」我想北島所寫「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就是當時的寫照了吧。而現在的我們怕只有這首詩的後半段:「現在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無夢的心是可怕的,這樣的心靈怎麼稱得上健康?

  

  我們都是時代的病人,用疲憊的身軀馱著時代前行。我想,是時候了,吹吹來自文化的清瘦的風,吹走我們心靈的脂肪,脫下心靈的病號服,從明天起,做一個健康的人。

  第二篇作文,你會評多少分?

>關於「健康」話題的兩篇范文,你看能評多少分?

顧建文:健康從良好生活方式開始

尋夢園

藏鹽大戶已揪出,鈉含量或許比食用鹽還高,醫生提醒:日常要少吃

尋夢園

疫情期間,這樣做有助於保持心理健康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