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東方IC)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任曉寧 7月24日上午,音樂圈沸騰了。
當天市場監管總局發出禁止騰訊音樂獨家版權的處罰決定書,一位音樂公司創始人告訴經濟觀察報,他們圈子裡都在討論這件事,目前平臺還沒有跟他們溝通,他們也在等待細化的規則。
按照處罰決定書要求,30天內,騰訊音樂將取清除獨立音樂人之外的獨家版權,獨立音樂人的獨家也最多只能簽3年。這將對6億多數字音樂用戶,以及幾十萬獨立音樂人帶來影響。「會改變數字音樂行業近10年以來的遊戲規則,」就匠音樂創始人張昭軼告訴記者。他判斷,這會對整個音樂市場帶來利好。
一位音樂人在騰訊取消獨家版權消息傳出當天,就接到了抖音音樂方面的電話。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這次取消獨家的調整非常難得,「意味著打破了壟斷,一盤新棋就被盤活了。不論是上遊的版權方,還是中遊的平臺,以及更下遊的受眾、渠道,都有利好。」
獨家版權模式是數字音樂行業盛行已久,也爭議已久的模式。網易創始人丁磊延續多年在多個場合指責獨家版權模式。他說,國際三大唱片公司獨家銷售模式,使得需要購買版權的公司付出了超過合理價格的成本。
根據此前媒體曝光的數字,網易雲音樂2018年拿下華研國際的獨家價格是3年5億元,比3年前翻了8倍有餘。2017年騰訊音樂拿下環球音樂的獨家版權費,最終價格比原始出價高了10倍。「版權正版化是應該的,但錢都被極少數人賺走了。」張昭軼覺得這很不合理。
錢越花越多,但音樂卻並沒有越變越好。一份去年年底發布的音樂榜單顯示,時至2020年,華語音樂榜的年度歌手中,也依舊主要是周杰倫、林俊傑、李宇春等成名近20年的「老」藝人的名字。
去年新增了74萬首新歌,被廣泛傳唱的依舊大多是老將的作品,鮮有耀眼的新人或膾炙人口的新歌,這種狀況能否在未來得到改變?
一位接近騰訊音樂的人士告訴記者,騰訊音樂其實也想改變,但因為是上市公司,顧慮較多。現在,相當於是政策助推了他們改變。
或許,這會是一個音樂新十年的開啟。
告別獨家,「周杰倫是大家的」
騰訊音樂被禁止獨家一事,很快就上了熱搜,評論下的用戶說:「周杰倫是大家的」。
以周杰倫為代表的獨家版權,是騰訊音樂手中的利器。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曾有過一次知名的糾紛,就是因為周杰倫。2018年4月1日,網易雲音樂因騰訊音樂不續約,下架了周杰倫所有歌曲。蝦米音樂人士在接受《財經》的採訪時曾表示:「‘周杰倫’三個字就意味著15%以上的DAU增幅。」幾位習慣聽歌的用戶告訴記者,他們當時就是為了聽周杰倫的歌,從網易雲音樂轉移到了QQ音樂,並購買了會員,從此,成為了QQ音樂忠實用戶。
騰訊擁有6000萬首曲目的授權,占到中國市場80%以上的音樂版權,此前獨家版權合作機構有30餘家。作為手握獨家資源的人,騰訊音樂在數字音樂領域沒有對手。
現在,獨家版權被禁止後,騰訊音樂也將受到影響。「騰訊近7年內,其實是以近乎壟斷的獨家去占有市場的,現在突然被拿走獨家,你說他慌不慌?」張昭軼向記者分析說,這件事對騰訊音樂絕對會有影響。但影響有多大,需要至少半年的時間去查驗,「如果30%的用戶流失,月活降低,就很恐怖了。」
今年一季度,騰訊音樂用戶數已經受到影響。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騰訊音樂移動端在線音樂MAU由去年同期的6.57億下滑6.4%至6.15億。
不過,採訪過程中多位人士也都認為,騰訊音樂的收入應該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其核心收入主要依靠直播,今年一季度,靠獨家版權支撐的會員收入占比僅約為1/6。「長期來看對騰訊音樂有可能還是個利好。因為靠資金和版權的門檻構建起來的競爭壁壘,其實是不牢固的,反而會導致這家公司會停滯不前。從長遠來看,如果騰訊音樂能把先發優勢轉化成創新動力,危機來臨後反而是一件好事。」張毅說。
對於此次的監管措施,騰訊公司向經濟觀察報回應稱,騰訊將壓實責任,與騰訊音樂等關聯公司在規定時限內制定整改措施方案,按照處罰決定要求全面不折不扣地完成,確保整改到位。
對於騰訊音樂而言,依靠買賣版權建立核心競爭力的舒服日子將成為往事。它能不能挺過沒有獨家版權的競爭壓力?如何面對接下來網易雲音樂、抖音音樂的抗衡?2021年,音樂行業的新一輪戰爭又將開啟。
丁磊贏了,但網易不是最大贏家
在對獨家版權的反抗上,丁磊一直是沖鋒陷陣的人物。
早在2017年,丁磊就在一次公開活動上向騰訊音樂喊話,說「數字音樂本來應該是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自由競爭市場,卻走進了巨頭哄抬獨家版權費、賠本賺吆喝的怪圈。」此後幾年,在網易的財報電話會上,丁磊幾乎每次都會抨擊音樂行業的獨家版權制度。
此次監管措施出臺後,網易雲音樂也第一時間站出來表態說,堅決支持市場監管總局處罰決定。7月26日下午,網易雲赴港音樂上市進程也有了新進展,最快於本周內尋求上市聆訊。
騰訊取消獨家版權,網易雲音樂會撿到「便宜」,但「便宜」也可能是燙手的,「網易的核心音樂曲庫基數小,可以增加周杰倫等優質曲庫,這是有利於網易的地方。不過,雖然用戶會增長,但錢未必能賺回來。」張昭軼這樣覺得。
網易雲音樂今年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根據透露的資訊,網易雲音樂仍在持續虧損中,2018年至2020年淨虧損分別為20億元、20億元,30億元,三年內燒錢70億元。「網易雲音樂更大的問題在於收入,他們沒有像騰訊音樂找到直播這個現金牛。而且產品和QQ音樂變得越來越像,特色優勢不再明顯,那個有情懷的網易雲音樂已經快要不復存在了。」張昭軼說。
在數字音樂行業,更大的變數反而來自新入場者。
一位音樂人在騰訊取消獨家版權消息傳出當天,就接到了抖音音樂方面的電話。他告訴記者,抖音音樂計劃做一些戰略性的動作。今年以來,字節跳動已經在音樂領域多次試水,年初大規模做音樂播放器業務,共有6、7個產品同時推進。此前還有消息傳出,7月1日,字節跳動將音樂業務升級到和教育、遊戲業務平級,並調整新的負責人。「這件事對抖音音樂尤其利好。因為抖音用戶發展非常快,但受制於優質的版權資源,這個制約之前對他的發展是致命的。」張毅認為,現在,壓在抖音頭上的制約沒了。
取消獨家版權後,採購成本會降低,對於新入場者是個好機會。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字節跳動不惜一切代價搶奪用戶,可能將成為騰訊音樂的勁敵。
除了字節跳動,快手、B站、阿裡巴巴也對數字音樂虎視眈眈。騰訊音樂被要求取消獨家版權後,阿裡巴巴也傳出重啟蝦米音樂的消息。張昭軼認為,音樂市場很有可能進入洗牌期,這一次競爭有望更公平。但可以確認的是,這會是大廠之間的戰爭,即使沒有獨家版權的限制,現在的音樂行業,也不再是中小玩家可以參與的遊戲了。
10倍增長的版權泡沫,即將消逝
盡管在近幾年受到質疑,但獨家版權並非完全沒有優勢。90後音樂人小邱告訴記者,有大量從業者,通過跟平臺之間的獨家合作獲利更多,「一般來講獨家版權都會比非獨家賺的多。」
獨家版權的變味,來自於音樂平臺之間沒有止境的競價。用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的話說,後版權時代,已經變成了一場砸錢遊戲。
獨家版權催肥的主要是三大唱片公司。三家分別是環球、華納和SONY,三大唱片公司手中掌握了世界89.1%的音樂版權。幾年時間,歌還是同樣的歌,但價格卻漲了10倍。
2015年,阿裡音樂以一年2000萬元的價格拿下華研國際的獨家版權,2018年,網易雲音樂拿下華研的價格是3年5億元。平均一年的版權費1.67億元,比3年前翻了8倍有餘。
2017年,騰訊音樂、阿裡巴巴、網易雲音樂共同爭搶環球音樂的版權費。一開始,環球出價為三四千萬美元,後來漲至2.4億美元,最後騰訊音樂更是給出了3.5億美元現金加1億美元股權的報價。「市場上最掙錢的版權方處在一個不勞而獲的階段,不做任何新唱片依然可以賺錢。」蝦米音樂倒下後,王皓接受採訪時談起版權大戰,他仍然覺得這場戰爭不應該陷入。
三大唱片公司也因版權競價擁有更高的議價權。一位音樂公司創始人向記者透露說,與普通獨立音樂人相比,三大唱片公司每首歌播放一次獲得的收入會高出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幾倍、幾十倍比較常見,上百倍的也有。」
久謙中臺調研顯示,三大唱片公司每年平均新發10-20張專輯/家,即100-200首歌,對於去年全年華語新歌新增的74.8萬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2020年之後,三大公司在華語市場的市場份額、影響度及占有率逐漸下降。
對於音樂平臺來說,獨家版權其實也是一門不賺錢的賠本生意。
網易雲音樂三年內燒錢70億元,會員收費無法支撐版權費用。騰訊音樂是盈利的,但去年一年以版權為主的運營成本近200億元,並且盈利大頭是直播打賞,並不是憑借獨家版權而獲得的會員收入。根據騰訊音樂財報,2020年營收291.5億元,其中會員收入55.4億元。「版權方掌握著遊戲的玩法,各大音樂平臺陷入了版權遊戲的旋渦,擁有著微乎其微的話語權,非常被動」,王皓稱,平臺在版權遊戲裡話語權是最弱的,因為你已經砸了錢給唱片公司,你只能加不能降了,版權費沒有越來越便宜的事情。
張昭軼告訴記者,此前的環境下,音樂平臺最希望的出路是走向資本市場。但作為一個從業十餘年的音樂從業者,他覺得,當音樂公司們都在以股價估值為終點時,是挺可怕的。
獨家版權的取消,讓他看到了向好的方向。他希望,版權泡沫可以消逝,至少,音樂播放數量與版權費成為正比,可以讓這個行業裡的更多音樂人,而不是少數幾個公司,才能賺到錢。
失落的音樂黃金期,能否重來
身在行業一線,小邱感受到,音樂行業的變化其實已經在逐漸發生。
自2020年中開始,「不管是騰訊音樂也好,還是網易雲音樂也好,已經逐漸從過去幾年爭搶獨家版權的廝殺上,醒悟過來了。」他這樣對記者說。
醒悟的表現之一是,幾家音樂平臺對原創音樂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去年下半年開始,兩大音樂平臺大量自制內容,不再依賴傳統唱片公司。網易的颶風工作室,做出了一些播放量超過10億的歌曲。這種模式類似愛優騰制作自制劇、自制綜藝,他們開始願意花錢,從源頭,做一些苦活、累活,而不僅僅是買賣版權。
2021年,平臺扶持原創的力度加大了。包括騰訊音樂人「原力計劃」、抖音「看見音樂計劃」、B站「bilibili音樂星計劃」在內,目前各平臺面向原創音樂人的扶持計劃至少有十多個。
今年4月起,騰訊音樂也進行了密集的人員調整,更換了騰訊音樂CEO,原QQ音樂業務線兩位負責人(侯德洋和胡琛)被撤換,並表態說,注重短期的數字不如專心做產品。
小邱覺得,2021年會是平臺自制音樂元年。
張昭軼也很看好這些動作,「獨家版權這個事其實反而是束縛。騰訊已經做這麼多年了,也效果有限,那不如就幹點別的。」
除了買賣版權,音樂行業還有更多的生意可以做。比如現場音樂,互聯網公司不擅長但很賺錢,一個音樂公司的人提到,他前幾天參加了一場蔡徐坤線下演唱會,一張看臺門票被炒到近萬元,市場需求非常旺盛。「音樂是大眾性需求,需求面很廣,只要努力挖,一定能挖到。」兩年前,張昭軼一位朋友告訴他,在馬來西亞一所中學學校門口,都能看到幾個人打《王者榮耀》,他就覺得很感慨,「音樂行業已經太多年沒有這樣出圈甚至出國的知名產品了。」
樂評人愛地人之前也對音樂平臺很失望,他批評這些公司說:「所謂的互聯網巨頭資本,甚至還沒有遠見,沒有耐心,不會真正孵化有價值的東西」。
一份去年年底發布的音樂榜單顯示,時至2020年,華語音樂榜的年度歌手中,也依舊主要是周杰倫、林俊傑、李宇春等成名近20年的「老」藝人的名字。去年新增了74萬首新歌,被廣泛傳唱的依舊大多是老將的作品,鮮有耀眼的新人或膾炙人口的新歌,這種狀況能否在未來得到改變?
現在,到了平臺展現價值的時刻。政策要求之下,平臺不能再做左手倒右手的簡單生意,「現在他們開始研究該怎麼做價值了,雖然也不一定能做出來,但至少大家往這這方向使勁了。」再之後,才有可能出現一些有利於音樂人成長,有利於挖掘出新歌、好歌的事情。「音樂本來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卻被搞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從業十多年,張昭軼依舊對音樂充滿熱愛,他覺得,現在,恰好是平臺韜光養晦,淨化規則的時刻。
>周杰倫是大家的!砸錢沒用,互聯網大廠新一輪音樂爭霸即將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