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是「精神鴉片」還是文化?央媒:不要推卸責任給廠商

  今天早上,經濟參考報發布了一篇名為《「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的文章,瞬間引起軒然大波。

  文章的內容,想必各位閉著眼都能腦補出5萬字來:將電子遊戲稱作為「精神鴉片」「電子毒品」,甚至表示「對未成年人影響觸目驚心」……實在難以讓人茍同。

  各路玩家對此痛批:

  「2021年了,怎麼還擱這把電子遊戲比做成毒品呢?」

  「比起遊戲,短視訊明顯更毒吧?」

  「昨天還在《明日方舟》等遊戲是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今天就被打成了精神鴉片,太好笑了!」

  也有玩家抱著看戲的心態調侃道:

  「十多年前遊戲被稱作‘電子海*因’,如今卻變成了‘精神鴉片’,果然是現在的遊戲越做越垃圾,純度變差了」[捂臉]

  遊戲所謂的「毒害」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幾乎就是伴隨著遊戲一起誕生的。

  自從2002年著名的「藍極速事件」後,國內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遊戲機禁令。這麼多年來,對於將電子遊戲妖魔化的言論,咱們玩家大多也是見怪不怪了。

  但今天這次事件,卻引發了一次遊戲行業的小規模地震。不少玩家、媒體和從業人員,都紛紛開始猜測這次事件背後,會不會有某些不為人知的陰謀……

  在經濟參考報發布這篇文章後,包括騰訊、心動等多家遊戲廠商的港股暴跌,不少廠商跌幅甚至超過22%,綜合市值瞬間蒸發4500億港幣,約合3750億人民幣[恐懼]

  

  而在中午13:00左右,隨著該報公眾號刪除了這篇文章,幾家公司的股票緊接著就回歸到了開盤水平。

  不少關註股市的玩家紛紛表示自己血虧,早知道上午就抄個底了[捂臉]

  此時,細心的玩家就發現了,「經濟參考報」公眾號的服務商中,赫然寫著「字節跳動」的名字。而字節近期以來,就一直在大力發展遊戲業務。

  於是一個陰謀論也就在玩家之間誕生了:

  「會不會這篇文章是字節有意為之,為的就是抄底國內這些大型遊戲廠商的股票呢?」

  這個猜想乍一看似乎確實挺有道理的。但通過查詢這家報社的一些資訊後,似乎他們和字節的關係並沒有深入到這種地步。更何況不僅僅是公眾號,在他們的官網,甚至實體印刷的報紙都有同樣的文章刊登。

  中午該報社從公眾號、官網刪除這篇文章後,今天19:30左右,這篇文章已經恢復,標題改為《網路遊戲長成數千億產業》,並且內容對「毒品」等詞隻字未提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玩家發現了更可笑的事情:

  8月1日的時候,我國商務部才剛剛公布「2021-202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其中就包括了兩款手遊。

  好家夥,商務部前兩天才剛誇了遊戲,你報社今天就發這麼一篇痛批電子遊戲的文章,擱這打國家部門的臉嗎?

  盡管我和許多主機玩家一樣,對氪金抽卡遊戲深惡痛絕,甚至認為國家確實應該對這些遊戲好好管制一番,但如此一刀切地把所有遊戲說成毒害大可不必。

  事實上,抽卡遊戲中¥648一單的價格,不僅對我們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玩家而言很貴。即使是換算成11000日元、100美元,對於日美玩家而言同樣很貴

  日服兩張任虧券才買9980日元啊朋友!手遊氪一單¥648,都足夠在Switch上買兩款第一方大作,還能多出¥60元買幾個冰淇淋不爽嗎?

  而在玩家們面對股票起起落落吃瓜時,隸屬於中央的「中國新聞網」站出來說話了:

  「看看國外遊戲分級,什麼年齡段玩什麼遊戲」

  「多方合作,引導孩子適度遊戲」

  ……

  央媒的字裡行間就是不一樣:不為流量,不為熱度,不為博取眼球;實事求是,合理分析,提出解決方案!

  這也算是官方在遊戲和遊戲管理上,非常積極的一次表態,身為玩家的我們值得為此高興!

  這還沒完,緊接著騰訊方面又宣布,將會開展一項名為「雙減雙打」的未成年人保護措施。

  這項措施主要在於限制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長和遊戲付費:非節假日只能玩1小時,節假日則是2小時。而對於有孩子使用父母身份證完成認證,或是買賣成年人帳號的行為,則予以打擊。

  有一說一,雖然很多小夥伴不喜歡這家公司,但在這件事上他們做得無可厚非——卻也讓人感到可悲

  作為一個未成年人,一天能玩多長時間遊戲,難道是需要靠遊戲廠商、靠官方機構來規定的嗎?保護自己的孩子、合理安排孩子的發展,難道不是作為父母最基礎的責任所在嗎?(當然,父母沒空也確實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任天堂在DSi時代就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家長監護體系,Switch上更是面面俱到。如今的許多Android手機和iPhone、iPad也都有自帶的家長控制功能,卻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全面的推廣,實在令人遺憾。

  40年前,在「雅達利崩潰」這個行業滅頂之災後,老任就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全世界,想要遊戲這個行業健康良性地發展,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對內容品質的把控,以及內容所傳達的積極理念,都是必不可少的。

  回顧國內遊戲這二十多年,如今社會對遊戲的觀念確實已經好了很多。可「希望國內遊戲可以朝良性的買斷制發展,希望社會和官方可以正視遊戲」這種話,聽起來還是有些不可思議。

  但在全國無數遊戲研究者、開發者,以及熱愛遊戲的你們努力之下,我還是相信終有一天,中國遊戲行業可以變成我們玩家想看到的那樣,再也不用和「玩物喪志」這類詞掛鉤,再也不是「洪水猛獸」、「精神鴉片」。

>遊戲是「精神鴉片」還是文化?央媒:不要推卸責任給廠商

存在七百萬年的人類要被滅絕,仙境傳說啟動,呂布大戰雷神

尋夢園

神作井噴的一年?《艾爾登法環》領銜,盤點2022值得期待的3A遊戲

尋夢園

這款六年前曾掀起全球狂潮的遊戲,如今要「歸來」了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