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足跡 | 我與《健康》報

  

  足跡——從歷史中走來

● 《健康》報從創刊到長征途中4年多的時間裡,以黨的方針政策教育衛生人員,廣泛宣傳「一切為了傷病員」「一切為了部隊健康」的指導思想,重點報導衛生行政、醫院政治工作以及技術經驗等方面的內容,深受廣大衛生人員的熱愛,對醫療衛生事業建設起到了重要推進作用。今天,我們來聽《健康》報老通訊員高恩顯講述他與《健康》報的故事。

  1931年,《健康》報誕生於江西中央蘇區首府瑞金,是革命根據地最早創辦的衛生專業報。

  自1927年8月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建軍以來,隨著軍隊的不斷發展,軍隊衛生工作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在建軍之初,毛澤東同志就為人民軍隊衛生工作規定了一系列重要原則,特別是1929年12月在福建古田召開的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總結建軍經驗,提出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同時也規定了人民軍隊衛生工作發展建設的指導思想。古田會議之後,隨著紅軍的發展壯大,衛生工作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都有了較快發展。

  為適應軍隊衛生工作發展的需要,我軍第一張衛生報紙——《健康》報於1931年創辦,此後又出版了《紅色衛生》《衛生講話》兩種刊物,這是我軍衛生工作報刊出版工作的開端,為我軍衛生報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健康》報從創刊到長征途中4年多的時間裡,以黨的方針政策教育衛生人員,廣泛宣傳「一切為了傷病員」「一切為了部隊健康」的指導思想,重點報導衛生行政、醫院政治工作以及技術經驗等方面的內容,深受廣大衛生人員的熱愛,對醫療衛生事業建設起到了重要推進作用。

  1949年8月15日(100期,彩印,《健康》報復刊3周年紀念)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情況變化,《健康》報未能復刊,直到1946年8月15日才在東北復刊。復刊後,根據當時東北的情況,《健康》報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教育醫務人員努力為戰爭服務,樹立「一切為了傷病員」的思想,交流醫學技術經驗。到1950年3月,在東北出版122期後休刊,《健康》報社奉調進京,從此《健康》報成為衛生部的機關報。

  《健康》報在東北出版期間,我擔任過4年多的通訊員,對《健康》報是很有感情的,經常從報紙中得到教益。我當《健康》報的通訊員是從1947年初開始,每次投送稿件或反映讀者的意見和要求,報社總是熱情以待,很快復信。對各種好的建議或批評都能虛心接受,很快在報紙上反映出來,這種認真負責的作風,一直記在我腦子裡。1948年10月初,我們一行幾人去長春前線,準備接管長春。在霍爾濱車站候車時,偶然遇到報社的趙澍民同志,我倆交談了幾句近況,他問我最近寫什麼沒有,我說沒有寫什麼,只有一個病例,我想整理一下還沒來得及。我隨手從挎包中拿出素材稿交給他看,他看後說「交給我吧」。我是抱著交給他參考的心態給他的,滿以為匆忙之中交給他的一兩頁紙也就算了,以後我就沒再想這回事。可是到了1948年12月,竟在報上以病例介紹的形式發表出來了。這件事反映出報社認真負責的態度,使我十分敬佩。幾年後,我在負責出版工作的時候,常用這個事例教育年輕編輯。

  1949年1月5日初版

  我和《健康》報的接觸,還有一件難忘的事。那是1948年6月,我正在總衛生部等待分配去前方工作,這時總衛生部準備召開醫學學術研討會,參加會議的都是日本籍醫學專家和技術重要人員。因我稍懂日語,醫政科科長何權軒叫我參加會議做些會務工作。會議是6月8日開的,會議的第一天由醫政處處長劉夕青主持,副部長孫儀之講了話,他著重說了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貫徹全軍衛生大會精神,統一新醫學思想,交流經驗,推廣醫用新療法。這天《健康》報社的趙澍民來參加了會議,他交代我會後要寫一篇綜合報導稿。6月23日會議結束時,賀誠部長到會講話,報社的趙澍民也來了。賀誠部長在會上以《醫務工作者的道路》為題發表了重要講話。賀部長的講話沒有稿子,也沒有提綱,一邊講,一邊由翻譯譯成日語,我和趙澍民同時做了記錄。賀部長講了技術與革命同情心相結合、銳敏地接受新醫學成果和技術民主問題。賀部長的講話深刻指明了醫學發展的正確方向,在參加會議的人員中引起了很大影響。會後我把記錄稿和草擬的會議綜合報導稿交給了趙澍民。幾天後我看到報紙,這兩篇稿子同時發表在1948年6月25日出版的《健康》報上。

  1949年11月5日(108期,6個版,紀念白求恩逝世10周年)

  1950年8月,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召開,以《健康》報社的同志為主組成會議秘書處宣傳股,這次我又被軍委衛生部調來和《健康》報社的同志一道宣傳報導會議情況。我們的任務是編輯出版《衛生會刊》,每期八開二版,從7月31日召開籌委會開始,到8月20日共出10期(最後一期出四版),全面系統地報導了會議情況。這次會議制定了衛生工作的三大方針(面對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是我國衛生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衛生會刊》留下了真實的歷史記錄。我和《健康》報社同志們在一個月的工作中,相處十分愉快,對我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使我終生難忘。

  1950年以後,《健康》報歸國家衛生部領導,我仍在軍隊工作,接觸雖然少了些,但我對《健康》報的思想感情並未因此而減少,我經常閱讀它,它不斷給我帶來新知識、新資訊,是我的良師益友。而《健康》報對我這個老通訊員也沒有忘掉。

  文:高恩顯(原總後勤部衛生部辦公室主任)

  編輯:張方飛

  審核:徐秉楠 陳會揚

>90年·足跡 | 我與《健康》報

脾胃乃後天之本,3年調理最全經驗總結,適合每個人

尋夢園

吃非布司他降尿酸記住這4點,不僅尿酸達標,而且副作用很小

尋夢園

糖尿病患者這樣吃主食血糖會更好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