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分《我在未來等你》:從三個方面解讀這部高分劇的魅力

  電視劇《我在未來等你》是根據光線影業副總劉同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37歲的大學老師郝回歸回到20年前,成為17歲時的自己劉弘願的高中班導,幫助過去的自己成長的故事。

  《我在未來等你》這部作品成功的將小說與電視藝術相結合,將文字裡的意境通過影視作品完美呈現出來,將未來的遺憾和過去的彌補相結合,將真實性與藝術性融為一體,讓觀眾能夠很快的帶入情感,去體會作品帶給他們的震撼。

  在2019年豆瓣評分中,《我在未來等你》以8.5分的高分位居國產劇第三名,內地劇第一名,它的魅力可見一斑。當然,躍然紙上的劇本、演員精妙絕倫的表演、直戳心靈的臺詞是這部劇成功的三大關鍵要素,今天我將從故事結構、主題探討、主題表現三個方面去解讀這部高分青春劇的魅力所在

  一、故事結構:該劇採用了明暗兩線並行的敘事方式,明線是以郝回歸的意志推進劇情,副線是以劉弘願的成長為引導,過去和未來、現實和回憶交織前行,巧妙地推進劇情發展。

  《我在未來等你》電視劇雖然有36集,但是從開場到結束,現實生活中的時間卻隻過了短短一天,但就在這短短一天裡,影片卻通過一場醉酒後的夢境,把主人翁郝回歸送回到了20年前,重走一遍青春路,通過再現過去的一些重要時光,體現郝回歸的內心情感,去彌補人生遺憾,最終改變自己的心態,去改變現狀、珍惜眼前人。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利用夢境將回憶和現實巧妙的結合起來,讓故事脈絡變得清晰明了。

  ①夢境:畫龍點睛、點出主旨

  該劇從男主角假結婚開場,交代了基本的人物關係和狀態之後,制造了一場矛盾焦點,讓男主角因為對現狀的不滿而讓他情緒激化,從而進入遊戲廳發泄情緒,就這樣陰差陽錯回到過去。

  37歲的郝回歸因為想發泄情緒進入遊戲廳,遊戲的選擇讓他回到了20年前,從遊戲廳裡走出來的他遇到了17歲的自己,故事就此展開。

  本來以為開頭已經很明顯的交代了過去和未來的連接線是遊戲廳,結果故事放到最後,我們才知道這不是一場穿越,也不是遊戲扮演,而是主角郝回歸的一場夢境。

  夢境這個主題在最後出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一場夢境提醒男主也是提醒觀眾,點出本片主旨:人生不能夠重來,機會也只有一次,珍惜當下才能夠過好一生。

  ② 回憶:豐滿主題、清晰脈絡

  影片中大部分都是回憶情節,以郝回歸的記憶為主導,去回顧他人生重要的時間經歷,應用記憶和現實相對比的方式,來豐滿故事的主題,讓故事的脈絡變得更加的清晰,用這種時空交錯的方式喚起觀眾的思考。

  我們跟隨著郝回歸的記憶陪著他重走了一回青春路,將青春裡遺憾的往事一一重現,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了五個青年在面對成長和選擇時,時而勇敢無畏、時而膽怯害怕。

  對於觀眾而言,這並不單單是主角的回憶,也是觀眾的回憶,那些關於青春的選擇、關於未來的茫然、關於友情的義氣,那五個青年中總有一個像極了年輕時候的我們自己。

  回憶讓郝回歸去彌補了人生中的一些遺憾,通過重新經歷一次17歲, 讓他在過去中找回初衷找回勇氣,在37歲的現實中醒來,還能夠有勇氣去追回摯愛。

  ③ 現實:前後呼應、升華立意

  該劇只用了25分鐘左右來講述現實部分,第一集用了15分鐘來介紹本劇的主要人物以及男女主角目前的關係和狀態:對彼此都有好感,但是都對對方開不了口,一直錯過。最後一集用10分鐘來續寫了一個完美的結局:因為一場夢幡然醒悟,找到過去勇敢的自己,敢於向心愛的人表白前後呼應,讓故事變得圓滿完整。

  現實在該劇的作用主要就為了襯托主旨,升華該劇的立意將藝術性和現實性相結合,站在現實的角度回憶過去,抓住現在,教大家珍惜和勇敢。

  二、 主題探討:以「青春」為主題,揭示人物的成長和蛻變,闡述人生的重要三情

  該劇從青春和成年兩個角度對人生的重要三情:愛情、親情、友情在不同時期扮演的不同角色也給予了很好的詮釋。

  17歲,是愛情最肆無顧忌的美好模樣、是為友情奮不顧身的時候、是對親情看得最淡薄的時候。

  37歲,對愛情充滿了迷茫和不自信、對友情產生了質疑、對親情開始了忽悠。

  將兩個年齡階段、人生最重要的三情進行鮮明對比,揭示人物的成長歷程,幫助觀眾審思自己。我們一路走來,成了自己當初不敢成為的人,但是卻丟了最初的自己,該劇不僅是讓郝回歸找回了勇氣,也在幫所有觀眾找回自己。

  ① 親情:世間最具包容性的情感

  該劇中對親情採取的對比蒙太奇、倒敘蒙太奇結合的方式進行講述,把郝回歸的記憶和劉弘願的行為做出對比、把37歲的郝回歸和17歲的劉弘願做對比、把曾經的母親和過去的母親做對比。

  三組對比都在說明這一件事情:無論角色如何變化、無論孩子的心境和態度如何變化,母親對孩子的愛永遠沒有變化,通過這三組對比,讓觀眾能夠直觀感受到親情的包容和偉大。

  37歲的郝回歸在親情上最遺憾的有兩件事情:一件是沒有見到外公的最後一面,一件是父母離婚了。

  第一件事情和第二件事情是相互獨立但卻又相互關聯的,因為外公的突然去世,母親最難過的時候,父親因為忙於工作, 沒有能夠及時陪伴在妻子身邊,在妻子心理留下了創傷。

  37歲的郝回歸因為提前知曉了這件事情,及時的告知父親這件事情,使父母的夫妻關係沒有產生隔膜,反而加深了父母的感情,讓兩人關係轉危為安,彌補了郝回歸的遺憾,也疏解了劉弘願的心情。

  37歲的郝回歸在夢醒之後,體會到了母親這些年對自己的用心良苦,不僅沒有計較母親和父親聯合起來逼自己結婚,反而勇敢的告知自己欺騙母親的真相,向母親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母親也很大度的原諒了她。

  ② 友情:貴在真誠和理解

  該劇沒有臉譜化劇中每一個人物,而是通過故事的方式讓觀眾自行為角色下定義。關於友情的部分,該劇用了一個經典片段去致敬古惑仔。這段鏡頭,編導用了大量的獨白來塑造出幾個人的兄弟義氣,來表達郝回歸對於友情的理解和尊重,極盡描摹的展現了他當時的內心世界。

  在得知陳小武單槍匹馬去找菜市場惡販討公平的時候,陳桐和劉弘願不管一切的準備去幫陳小武,郝回歸因為提前得知陳桐會因為這件事情錯過高考,想竭力阻止的時候,卻反被劉弘願和陳桐說服一起去營救小武,三人在街頭奔跑的樣子、幫陳小武打架的樣子,那種熱血和憤慨,把觀眾一下就拉回到了看古惑仔的時代。

  對於郝回歸而言,對陳桐和陳小武兩位摯友一直有兩個遺憾:一個是陳桐因為幫陳小武打架錯過了高考,一個是陳小武在低谷的時候自己不能理解他和他刻意疏遠。重來一次之後他發現自己一直耿耿於懷的事情,其實對別人而言並不介懷。

  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身份、對於相同的事情會有不一樣的做法和看法。

  37歲的郝回歸的身份是一名大學老師,自然是認為學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學習,所以他一直認為陳桐錯過高考很遺憾,但對於17歲的陳桐而言,錯過高考是一直遺憾,但是如果因此讓自己錯失了朋友,在朋友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自己沒有挺身而出,那才是最大的遺憾。

  而對於陳小武則恰好相反,17歲的劉弘願不能夠理解陳小武為何會中途退學的決定,而37歲的郝回歸去很能夠理解陳小武當時的無奈和難堪。

  所以重新來一次之後,不論是對陳桐還是陳小武還是劉弘願,郝回歸對於友情有了重新的定義,從那個自以為是的人變成了以他人為中心,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人。

  ③ 愛情:總是需要有人先開口

  該劇是以錯過20年自己喜歡的人,依然不敢表白而難過不已為契機,回到和初戀相遇相守的年代,重新去體會愛情的真諦,去明白自己和喜歡的人的內心,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感情,讓感情的線索變得更加清晰明了。

  該劇並沒有用很大的篇幅去講述愛情,而是將他們埋藏在成長的印記之中:微笑脫襪子給劉弘願、給劉弘願取綽號、劉弘願跑遍畫亭給微笑買雜誌。

  他們的愛情藏在每一件生活的小事之下、藏在共同的經歷之中這種沒有開口的愛情給人一種至真至純的美好。不管是當事人還是觀眾都需要自己仔細的去回味,才能夠體會個中的美妙滋味。

  這些關於愛情的小信號,在愛情懵懂的時候有多少人發現了,又有多少人錯過了?郝回歸一直以來都不敢和微笑表白,是因為他一直認為微笑喜歡的人不是他,因為不夠自信、因為不夠勇敢,最終錯過喜歡的人20年。

  值得慶幸的是,編劇給了他一個完美結局,讓他兜兜轉轉又和初戀在一起了。但是現實生活中,那些錯過的青春、錯過的愛情、錯過的人,一旦錯過,就是一生一世。

  編者借用郝回歸和微笑的故事闡述了自己的愛情觀:不管在什麼年紀,都要珍惜眼前人,愛要勇敢的表達出來。

  三、主題表現:該劇通過簡單真實的鏡頭、巧妙的音樂、精彩的臺詞的表現手法,鮮明的呈現青春主題。

  該劇的故事發生在1998年,大部分的鏡頭是在作者劉同的故鄉湖南郴州拍攝的,主打懷舊風格,從陳舊的校服到老式的收音機、從婉轉的旋律到精彩的臺詞,從斑駁的馬路到街邊的小販,從環境到服飾、從搭景到後期,該劇一直圍繞著1998展開,各種細節、各種元素都一直在突顯青春懷舊的主題,回到過去的不止是郝回歸,還有我們。

  01 鏡頭:應用慢鏡頭和特寫鏡頭來突顯人物情感,表達人物感情,渲染氛圍。

  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導演特別喜歡用慢鏡頭來講故事,把鏡頭放慢,襯托出一種穩重的氛圍,讓觀眾能夠很好的融入人物情感,引起共情。

  而在人物講述上,,導演喜歡用特寫鏡頭,劇中有很多吶喊的鏡頭就是應用特寫鏡頭來講述,每一次事件出場的時候,導演都會把鏡頭對準人物臉部,把聚焦點放在演員的表情動作上,刻畫人物的面部表情,讓觀眾能夠更好的感受人物此刻的內心。

  02 音樂:用26首歌曲表達情感、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用音樂傳遞感情、深化主題。

  該劇的「主題」是青春,和青春密不可分的就是音樂了,都說青春是一首歌曲,我想唱給你聽,有很多開不了口的語言,導演就巧妙的應用了音樂來講述,把觀眾很好的引入到角色的情緒中,跟著他們哭、跟著他們笑,讓觀眾能夠更好的感同身受。

  比如17歲的主題曲《劉弘願的歌》,唱的不僅僅是主角劉弘願的青春暗戀,唱的更多的是青春裡我們那些開不了口的心聲。

  03 臺詞:句句都能當箴言的臺詞,推進了該劇劇情的發展、升華了人物形象,處處都在體現作者劉同的才華橫溢。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兩句箴言一直鼓勵著自己,青春的時候,那些讓人熱血澎湃的臺詞是很多人前行的動力。

  也許在十幾年之後,你們的現實生活離你們的夢想相去甚遠,甚至是面目全非,你們也許在那個時候會把責任推卸給你們的父母你們的朋友,反正是除了你們以外所有的人的身上。但是此刻,我希望你們記住你們現在的想法,但在你們這個年齡,你們樹立的夢想就是你們的初心。

  《我在未來等你》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臺詞的深入人心,不管是37歲郝回歸每次的內心獨白,還是17歲的幾位小年輕的青春宣誓,還有每集能夠勾起回憶引發共識的文藝標題。

  這些文字能夠穿透螢幕,直達觀眾的心底。這些臺詞是雞湯也是雞血是現實也是理想,不僅呼應了主題,也呼應了每個人的青春。

  結尾:不給人生留遺憾

  《我在未來等你》當之無愧的校園高分劇,劇情的精彩紛呈、音樂臺詞的深入人心、演員的角色塑造,帶著觀眾乘坐時光機回到青春年少,給觀眾一場震撼的視覺和感觀的享受。該劇告訴我們:無論是青春和成年,都一定要珍惜當下,不要給人生留下遺憾。所以,《我在未來等你》並不是一部簡單的青春校園劇,也是很多人的青春紀錄片更是一部充滿人生哲理的好劇。

>豆瓣8.5分《我在未來等你》:從三個方面解讀這部高分劇的魅力

全球刷臉!《斛珠夫人》開播就火到海外,靠的是「刀尖舔糖」?

尋夢園

《如果歲月可回頭》主題曲MV上線 簡弘亦演唱

尋夢園

微小說:青春萌動一一初戀,那件小事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