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被扭曲的儒家精神,原是如此豪氣萬丈

  佛、道、儒,是中國人千年以來精神層面的三大支柱,是中國最重要的三種看待人生的態度。

  凡是嘗試在作品裡同時討論佛、道、儒三教的作者,都是很有野心的。上一個曾這麼做的著名作家,是曹雪芹。

  《紅樓夢》的開頭,兩個神仙登場,一個茫茫大士,一個渺渺真人,一佛一道。結尾處,寶玉在雪地裡向賈政跪拜辭別,然後跟著這兩位神仙飄然而去,一聲禪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這一佛一道,出場不多,但貫穿全書,撐起了整本書的哲學高度。以賈政為代表的寧榮國府的長輩們,則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佛道的處世哲學與儒家的入世哲學,既對立又統一,共同呈現了我們文化中沖突、猶疑和緊張的部分。

  曹雪芹有這樣的野心,並不算什麼奇事,畢竟《紅樓夢》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書「,自有其過人之處。

  可今天想談的這本書,不是《紅樓夢》,只是一本網路武俠玄幻小說,在這種類型的書裡,作者竟將佛道儒一一點評,甚至想更進一步討論「三教合一」的可能性,這野心之大,就令人咂舌了。

  這本書,就是《雪中悍刀行》。

  01.

  《雪中》對三教的評述,都兼顧了正反兩面。既針砭其弊,又褒揚其利。

  所謂「弊」處,並非三教本身的問題,而是人們在解讀、傳播、踐行時,自然而出現的問題。

  比如提到」儒「,出現在很多人腦海裡的形容詞可能會是——」迂「、」腐」、「酸」等等。

  這些與儒家本身氣勢磅礴的形象相悖的貶義詞,是如何出現的呢?《雪中》目光如炬地直指儒家在傳承中被扭曲後的幾種怪相。

  其一,高高在上,空言無補,以人命為草芥。

  上陰學宮,作為書中的頂級學府,裡面有許多飽讀詩書的縱橫家,類似於鬼谷子的門下。這些大學者們,各個心系天下,想要匡扶正道。可他們的所作所為,卻是掀起了春秋亂戰,以國為棋子,以百姓為炮灰,到頭來,生靈塗炭,家國一片狼藉,百萬甲士死於戰場,百姓更是死了數百萬人。

  而作為藏鏡人的上陰學宮,死了幾個人?

  嘴裡喊著天下、正道,卻躲在陰暗處玩弄陰謀,讓無數人丟掉性命而無動於衷,此等儒生,可謂敗類。

  徐鳳年一直對上陰學宮和曹長卿之外的儒生們不以為然。太安城內,徐鳳年曾硬撼數萬儒生,與之劃清界限。

  徐鳳年的質問振聾發聵:「就你們讀書人憂國憂民,但有幾個做了一輩子道德聖人,可曾真正摸過銅錢?知道一個饅頭得花幾文錢嗎?」

  

  02.

  其二,追名逐利,無德無信,以自私為動力。

  書裡的儒聖張扶搖曾說,儒家有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再次立功

  可身在廟堂的儒生們,有幾個心裡還有立德的想法?讀的書越多,官場浸潤地越久,越是想求功名。既想得當世之功,又想留青史之名。

  明朝的「文官集團」就是典型的例子。這些儒家的頂級人才,整天盯著皇帝的過錯,他們不怕廷杖,不怕戴枷示眾,不憚於死諫,看似忠肝義膽,然而正是這個文官集團,把明朝拖入了衰敗的深淵。為何?

  因為他們所求的,與百姓的饑飽寒暖無關,與皇帝的江山社稷無關。

  所求者何?今日在禦前冒顏直諫,犯下不敬之罪,明日便可名揚史冊,以忠臣之名光耀門楣。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名利更重要的了。

  其三,徒有其表,不接地氣,以偽善為門面。

  徐鳳年對儒生的厭惡,源於讀書人的誇誇其談。那些仁義道德、禮教規則,都在唇舌之間,經論之內,卻沒有落在實處。

  對己,以天理為借口,行齷齪之事;對人,以人欲為約束,給別人添堵。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對自己自由主義,對別人馬列主義。

  理論學得越多,內心越傲慢。以知識的優越感凌駕於眾生,以鄙視和不屑面對他人。

  對儒學經典,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到一點理論的皮毛,卻完全感受不到儒聖們對於眾生的慈悲和家國的責任

  面對疾苦的眾生,甩一堆生硬的儒家理論過去,好像是反正道理我都已經和你說了,接下來怎麼做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聽不懂,是你愚笨,做不好,是你無能。

  這是全然把孔孟之道歪曲了的。偽善的背後,是滿滿的傲慢和自私。

  謝西陲對寇江淮的自負狂傲,很能接受,對宋茂林那無懈可擊的溫良恭儉讓,卻是相當不喜歡。

  為何?自負狂傲是真實的,狂傲在外,內心純良。溫良恭儉讓是虛偽的,偽善在外,內心齷齪。

  徐北枳曾說:「自古以來讀書人殺讀書人,就是最拿手。」——只要有利益在眼前,內心的齷齪就藏不住了。

  

  03.

  什麼是真正的儒家精神?

  一個簡單的詞——講道理

  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王陽明的「天理即人欲」,在遵循天理這一部分,是沒有沖突的,矛盾之處僅在於人欲和天理的關係。

  在儒家看來,天理,是世間萬物運轉的規律,世間的道理也被包含於其中。

  日升月落,春去秋來,草木朝陽而生,這是天道。人立於天地間,也有世間的道理要遵循。

  「不因人少而無道理,不因人多而有道理。不以人貧而欺之,不以人貴而媚之。不以人貧而以為皆善,不以人貴而以為皆惡。知理自有禮,有禮自無崩壞之憂,故而天下太平,人人自得,這便是儒家的道。」

  儒家精神,莫過於此。

  禮制是儒家的核心,儒家說「恪禮」,看似迂腐古板,約束人性,其實既是禁錮,也是捷徑。順「禮」而為,如順流而下,是修身成聖最快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談禮,必須從自身為主,所謂「低廉甜頭復禮」,「復禮」在後,「低廉甜頭」在前。儒道精神,是建立在對自己的高要求之上的,是要自己躬身入局,親身歷險的。

  就像曹長卿一樣,徐北枳之前一直不理解,為何大官子曹長卿有著以天下為棋局的謀劃能力,卻要孤身一人,三入皇宮,刺殺離陽皇帝。

  直到後來他才理解,即使身為儒聖,也不能只是擺布棋子,儒家的精神,就是要自己走出九宮格去,走到戰場裡去,獨自擔當起理想,對抗天下。

  

  04.

  儒家的聖人是如何煉成的?

  養浩然正氣。

  孟子說,浩然正氣是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充滿在天地之間。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這種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

  同時孟子也說,到底什麼是浩然正氣,很難解釋,所以上面的描述,也並不一定準確。

  在《雪中》裡,浩然正氣是一股豪氣——」雖千萬人吾往矣「——只要是道理在的地方,即使有千萬人反對和阻擋,我也奮不顧身。

  這種充滿心胸間的豪氣,過天門而不入的呂祖有過,一劍飄過廣陵江的李淳罡有過,獨自一人也敢單挑天下的王仙芝有過,主角徐鳳年自然也有過。但要說氣勢最盛的,還數儒聖曹長卿。

  曹大官子的豪氣,在西壘壁躋身儒聖時有過,在孤身三入太安城刺殺離陽皇帝時有過,在太安城下一人戰一城時,更是達到了頂點。

  儒家的浩然正氣,不僅體現在巔峰的武技和戰場的廝殺上,也體現在官場和對待家國百姓的態度上。

  縱觀歷史上那些翻天覆地的變法,推進變法的儒生,往往下場淒慘,畢竟變法的對象一定是當時的利益集團。但儒家的那股磅礴豪氣代代相傳,他們沒有選擇「退則獨善其身」,而是選擇了「達則兼濟天下」,即使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句話無論在何時讀來,都是如此蕩氣回腸。

  可仔細一想,萬世何來太平。天道循環,輪回之內,處處是苦。以禮循理,順天而為的儒家,其中那些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尤其是那些躋身儒聖的大賢,偏偏在這一點上,不惜違背天道,為求萬世太平。

  不憂己身憂後世,雖千萬人吾往矣,不惜與天道玉石俱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們這是在慷慨赴死啊!

  如此胸懷,如此豪氣的儒家,又怎麼可能會有半點」迂「、」腐」、「酸」的樣子?

  《雪中》第四十八章,北莽進攻北涼在即。徐鳳年路過黃花關,遇到李茂貞、李厚師、李景福這爺孫三代。這三位人物在全書裡只出現過一次,是典型的路人。但李景福的一句話,卻讓我印象深刻。

  喝了酒的少年李景福,趴在父親的背上,醉話呢喃:

  「爹,我要很用心去讀書,讀出一個儒聖,不憚己身走羊腸小路,卻要為天下人鋪出一條陽關大道。」

  儒家精神,莫過於此。

  浩然正氣,從來都不是聖人的專利,只要心懷道義,胸懷豪氣,天下千千萬萬的讀書人,人人皆可得。

>《雪中悍刀行》:被扭曲的儒家精神,原是如此豪氣萬丈

MBC不考慮安宰賢下車,本色出演「有瑕疵的人」,女主無辜被牽連

尋夢園

口碑與收視齊飛!沉浸式解說新年第一部高分台劇《想見你》

尋夢園

惠英紅:因為周迅接演《不完美的她》,認同角色的偏心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