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拎不清的閨蜜。
小芬的閨蜜常常讓她很惱火。
小芬和男友冷戰,閨蜜心疼小芬,私下去找她男友,讓他對小芬好點,小芬從小父母離異,很缺乏家庭的溫暖,不要再傷她的心。
誰知男友聽了小芬閨蜜的話,第一時間想起媽媽的教導:不能找單親家庭的孩子結婚。利索地對小芬提出了分手。
小芬氣憤男友無情,對閨蜜也有點無奈:自己的家庭情況,不是應該自己告訴男友嗎?即使閨蜜是出於好心,小芬也覺得她說的話越界了。
但她能說什麼呢,畢竟閨蜜是好心。
閨蜜是做室內設計的,小芬經常找她幫忙修圖、改改海報什麼的,雖然都是小事,但小芬覺得不能讓閨蜜白幫忙,總是按市場價給閨蜜轉帳,閨蜜從來不收。小芬也覺得轉帳太生硬,就請閨蜜吃飯、買禮物,閨蜜都開心接受了。
而閨蜜讓小芬幫忙的時候,就完全是「自家人」的做派,閨蜜找小芬咨詢法律事務,還無數次幫助七大姑八大姨、單位同事咨詢,問完了就道聲謝謝啦,一次兩次也就算了,次數多了,這些不以委托為目的免費法律咨詢,感覺是在壓榨她的勞力。
小芬的工作已經很忙,對閨蜜說以後那些無關緊要的人,你就別介紹來咨詢了。閨蜜不以為然地說,這些問題對你來說,不就是張張嘴就能解答的事嗎,別那麼小氣嘛——倒還成了小芬的不是了。
沒有邊界感,做事沒有分寸的朋友,的確是挺讓人鬧心的啊。
二、最親近的也最疏遠,親近和疏遠,往往就在邊界和分寸的把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際邊界,這個邊界在個人心裡,是屬於自己的地盤,一旦別人越界進入,就會感覺不舒服。
有個詞叫熟而逾矩,是說關係越是親密的人,越是容易越界,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就像小芬的閨蜜,認為自己有責任拯救小芬的感情,也把親戚同事的問題攬做自己的事情,同樣認為自己的事就是閨蜜的事,卻不知道自己的做法給別人造成了困擾。
三毛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好朋友之間不講禮節是隨性,但再好也不可越界、不碰觸對方的隱私、不過度消費對方,這是一種修養。
無論遠的還是近的關係,要想長期維持,都要有分寸、有顧忌。
唐代李治有首詩說:「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意思是,東和西是兩個不同的方向,是最遠的,卻也是最近的;清亮的溪水,是最淺,也是最深的;最高最明亮的是日和月;最親近,也最疏遠的,是夫妻。
最親近的也最疏遠,親近和疏遠,往往就在邊界和分寸的把握。
所以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需要頻繁往來以顯示親密,而是追求道義基礎上的交情高雅純淨。
三、有人壓縮自己的心理邊界,就會有人入侵。
沒有分寸、讓別人感覺不舒服的人,缺乏邊界感。
而那個被入侵了心理邊界的人,其實也邊界不清,因為TA沒有守住自己的心理邊界,別人才會一而再地進入TA的地盤。
有部日劇叫《凪的新生活》,女主大島凪是個沒有性格的老好人,做著一份打雜的工作,完成很多不屬於她的工作,還要不時地替同事背鍋,她沒有拒絕過任何人,卻總被人欺負,同事排擠她,男友奚落她,有一天她開始反省自己憋屈的人生,辭掉了工作、甩掉男友、退掉租房,斷絕所有過去的聯繫,搬到東京郊區開始新的生活。
她本想放飛自我,手上只有3個月的積蓄,那就快活地過3個月吧。沒想到她在真正按自己的意願生活,不再迎合誰之後,日子反而越過越好。
人沒有必要在關係中討好誰,我們常常因為太在乎,害怕失去友情、愛情,一再退讓,甚至放棄自己的底線,去維持一段關係,卻事與願違。
要想關係長久,雙方必須互相尊重,而對方的尊重,實際上卻取決於每個人自尊的程度。
著名作家杏林子在《現代寓言》裡,寫了「三隻耳朵的兔子」的故事。
這個寓言故事說,有一隻兔子長了三隻耳朵,其他兔子說它是怪物,排擠嘲笑它。為了讓兩隻耳朵的兔子們接受自己,三耳兔忍痛割掉了自己的一隻耳朵。
它以為這樣就能得到其他兔子的接納,但並沒有。過了段時間,它去到另一座森林,發現那裡的兔子全都是三隻耳朵!在這裡,所有的兔子同樣嫌棄它,因為它缺一隻耳朵。
為別人壓縮、放棄自己心理邊界的人,多麼像這隻兔子啊。他們改變自己,放棄自己的立場和邊界,結果只是把自己弄得「四不像」,心裡滿是憋屈。
這其實都因為人對自我認知的不足,沒有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所以不知道該如何去維護自己。
舒展的關係,來自舒展的自我,需要小小翼翼才能維持的感情,不要也罷。
「做自己」不是一句空話,也沒那麼簡單,就單是說「不」,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你有為自己設定界限的權力,說「不」也並不冷漠,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對別人不合時宜的行為說「不」,是有原則的表現,不浪費雙方的時間來處理沒必要的事情,是對別人的尊重,讓對方不再越界,也利於感情的長遠發展。
>最親近的人也最容易疏遠,親近和疏遠,往往在於邊界和分寸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