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碧
《王國》與Netflix互相成績
隨著《王國》第二季全智賢驚鴻一瞥式的絕美回眸,這部由Netflix出品的韓劇再一次引起了超高的關註度與討論度。雖然《王國》第二季的評分與第一季相比略低了一些,但是8.4的高分仍然十分可觀。
韓劇在今年尤為大放光彩,前一陣《寄生蟲》攬獲金棕櫚獎與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語片等等大獎,隨後全球多個國家的Netflix用戶又成為《王國》的忠實擁躉。
眾所周知《王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純粹韓劇,它是由Netflix發行的。
Netflix早已不是以前那個小眾的流媒體,在推出《紙牌屋》、《奇怪物語》等爆劇後,它開始不滿足於北美市場,Netflix開始進行全球擴張戰略,而《王國》正是在「亞洲戰略」的擴張中比較成功的一部。
按道理講,《王國》的喪屍題材並不新穎,前有《陰屍路》後有本土的《釜山行》,但為何能大獲成功,是因為Netflix進行了本土化的適應,將喪屍題材放在了韓國的歷史上,這聽上去就很帶感,編劇他們找到了寫出過《信號》的金恩熙,因為Netflix深信制作原創劇集最重要的一環是編劇,其次才是導演。
金恩淑自從2011年就開始醞釀這個題材了,她說她想講一個「血」的故事,血脈和血統也包括在內,然後再講一個有關饑餓的故事,其實追本溯源是想通過這個故事來隱喻現代人的恐懼與焦慮,從目前來看,還沒有崩。
接著編劇金恩淑推薦了導演金成勛,這位導演拍過《隧道》和《走到盡頭》,都是在災難中挖掘人性的劇,隱喻做的非常到位,然後又盤了朱智勛、裴鬥娜這樣一個電影咖位的陣容,不得不說其中的女主裴鬥娜,在韓國是相當於章子怡一般的電影咖,很多觀眾覺得看到她就看到了保證。最後Netflix給予極大的創作自由與韓劇不敢想像的資金支持。
《王國》第一季超出預計的制作時間,並且還超出了預算,最終每集花費約178萬美元;群演人數據說最多達到了3000人,連韓國方面都開了綠燈,首次去昌德宮、昌慶宮等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實景拍攝。
所以說,《王國》和Netflix是互相成績,《王國》給Netflix進行「亞洲戰略」打了一劑強心針,Netflix給了《王國》榮光。
華語的失效
Netflix進軍亞洲,當然不止韓國。
最早要追溯到2014年的《馬可波羅》,但是最終效果並不理想,所以Netflix在學會了因地制宜。在日本,出品的《火花》和《全裸導演》口碑都相當不錯;印度的《德裡罪案》非常有現實意義,評分也很可觀;泰國的《禁忌女孩》則是達到了一片好評的程度。
以上的成功都給了Netflix極大的信心,但是沒想到卻在華語失效了。
在華語,Netflix第一部是《罪夢者》,劇中的咖位也都不小,分別是張孝全、賈靜雯和范曉萱,都是有實力的演技派。Netflix本意是打造經典的臺式片,涉及到了「兄弟情、復仇、死刑」等等關鍵字,看起來這樣的犯罪作品似乎很合我們的胃口,但是卻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雖然其中的男演員許光漢意外出圈了,可這並不代表《罪夢者》的成功。
其實在《罪夢者》中,Netflix本意是想把大場次、沖突面先放到前面來,抓住觀眾的視線,遵循Netflix一貫的「15分鐘」原則,但是《罪夢者》的編劇、導演兼剪輯堅持先含蓄一些,她認為華人最特別的就在於「情懷」。最終雙方各退了一步,保留原有的含蓄開頭,但是音樂和旁白進行了調整。
但是最終呈現出來的則是碎片化的剪輯,讓觀眾一頭霧水。
而第二部的《彼岸之嫁》和第三部的《極道千金》則是直接沒有水花,糊的徹徹底底。像《彼岸之嫁》預告片剪輯的很帶感、很精彩,但是看過正片之後才發現,精彩全在預告片裡了。
華語接連失敗,是誰之過?
明明是不破不立、一往直前的路數,為安在華語就頻頻失敗?到底是Netflix對華語的不了解還是華語圈的創作者不給力呢?
首先我們可以知道Netflix一向是給予了創作者極大的自由的,《王國》的編劇金恩淑就曾說:Netflix給了她任何公司都沒有過的自由,他們基本不會干涉她的想法;而導演金成勛也說提供給了他無與倫比的自由,所以可以肯定,Netflix是不會限制編劇導演過多的。
其次Netflix資金支持無疑是到位的,他們可以用壕無人性來形容,Netflix日常的操作就是大明星+大投資+好萊塢級別的大制作,所以如果說是在資金上限制了華語的發展那也是不太現實的。
如果追其根本原因,Netflix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給予的過分充分,不能完全為了「入鄉隨俗」的本土化而丟失自己的優勢,而對於華語來說,也不應該過分追求所謂的「情懷」,使得劇本的內核經不起斟酌。
當然這還不是華語的結束,在今年還將有一部Netflix的華語劇播出,是由張孝全和許瑋甯主演的《誰是被害者》,是否能翻盤,拭目以待吧。
>同為Netflix的亞洲定制劇,為何《罪夢者》不如《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