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2019年是台劇的復興,可沒想到2020年截止目前,港劇的表現可比台劇好多了。
以2020年起播出的劇集來看,豆瓣上港劇的評分確實更加亮眼。
3月底播出的《嘆息橋》,評分8.9毫無疑問是目前最佳;
4月播出的《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用8.6的高分讓我們對懸疑港劇重拾信心;
5月4日才上線的《降魔的2.0》,更是以8.8分的成就打了「續集必爛」的臉。
實際上,就在我們追港劇都追不過來的時候,有一部高分台劇也已經悄然上線。
無論從卡司、制作還是發行,這部劇的來頭都很大。且從質量上看,它也絕對稱得上是4月電視劇的遺珠。
《誰是受害者》
說它的來頭大,因為《誰是受害者》是網飛出品的華語劇集之一。
雖說此前網飛就已經有了3部華語劇集上線,但表現都令人頗為失望。
首部作品《罪夢者》在上線之初以表現大膽出圈,劇中的大尺度打鬥戲和果戲確實賺足了眼球,卡司陣容和題材內容也非常有看頭。
不過由於混亂的剪輯和敘事,最終還是沒能逃過「高開低走」的命運。
接下來兩部劇就更不行了,一個是讓人夢回20年前的黑道甜寵劇《極道千金》,一個是打著懸疑驚悚燈號結果還是古早偶像劇套路的《彼岸之嫁》。
好在,終於讓我們等來了這部《誰是被害者》。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部劇不屬於網飛出品。它是以臺灣制作公司制作,網飛發行的模式運行。
該劇在2019年後制階段時,網飛看了劇本及2集後,便決定搶下全球獨播權。
也就是說,《誰是被害者》在臺灣及海外190個國家地區,都只能在網飛獨家收看。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不僅創下網飛購買台劇版權的價格紀錄,也是網飛首次在臺灣運用的模式。
不過網飛的錢也確實沒白花,《誰是被害者》於4月30日正式登陸網飛,開播當日便登上了網飛臺灣地區點擊量第一的位置,成為自2月公開臺灣觀影排行榜後,名次最高的台劇。
目前豆瓣評分穩定在8.1,暫居2020年的台劇年度最佳,也是網飛近期上線的質量上乘的劇集之一。
說了這麼多,讓我們來看看這部讓網飛花大價錢買下的台劇究竟有多牛?
《誰是被害者》改編自臺灣推理小說家天地無限的小說《第四名被害者》,由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領銜主演,林心如特別出演。
講述的是證物鑒識官方毅任卷入一宗連環殺人案,並逐漸揭露了案件背後隱藏的一連串令人唏噓的真相的故事。
劇集一開始,就以一起非常重口的溶屍案引入。
在一間旅店的客房內,發生了離奇命案,現場已經到了能把有多年辦案經驗的老刑警都給鎮住了的程度。
在房間的浴缸裡,一具屍體被泡著,基本已經溶解殆盡。
由於畫面太過驚悚,這裡就不配細節圖了,總之就是那種光是一張圖就差點能把人送走的地步。
因為屍體經過高濃度酸的腐蝕,無法立刻辨認身份。
根據旅館的入住記錄得知,房間是以一位過氣女歌手蘇可蕓的身份開的。
進一步調查發現,整個案發現場和蘇可蕓即將發布的新專輯封面一樣。
一切證據都表明,這個案子和蘇可蕓有關。
但現場幾乎沒有留下有用的證據,只有路邊的監視器拍到了一個沒有正面的女孩身影。
可就在警方朝這個屍體是蘇可蕓的方向偵辦時,鑒識科卻傳來消息,根據對屍骨的分析,死者並非是蘇可蕓,而是一名男性。
這麼一來,案件立刻反轉,蘇可蕓從被害者的身份轉變為嫌疑人。
當警方開始尋找蘇可蕓時,循著線索跟到一棟尚未建成的樓盤裡,卻發現了正在燃燒的屍體。
這一次,死者身邊留下了新的線索,一張工作證。
可根據對燒死的這具屍體分析,死者不是男性,而是女性。
進一步檢測後發現,這具屍體的主人就是第一案的嫌疑人蘇可蕓。
案件進展到這裡,出現了2具屍體和2個身份,可奇怪的是,屍體和身份對不上號。
好不容易查出溶屍案的屍骨身份,新的被害者又出現了,在一個木雕藝術家的倉庫裡。
這回屍體沒有可以隱藏身份,一眼就能辨認,他就是留在蘇可蕓屍體邊上的那個工作證主人,張聰健。
緊接著,木雕藝術家投江而死,死前留下了一封署名為劉光勇的遺書。
顯然,這幾起命案看似獨立,實則關係密切。
死者都是大多注射過量芬太尼而死,而且在前一個死者的身邊都有關於下一個死者的資訊。
過氣女歌手死在了業務員所在血汗公司的工地裡,業務員死在木雕藝術家的倉庫裡,木雕藝術家則是死在劉光勇少年時的拋屍地。
並且在張聰健死後,已經基本能摸出連環命案的規律:遺願殺人。
每一個被害者都是通過死亡完成遺願,同時也通過他們的死來幫助下一個被害者完成遺願。
那麼究竟這些命案的兇手是誰?
劇情發展到這裡,很明顯,這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懸疑故事。
不僅在連環殺人案上的布局疑點很足、口味很重、尺度很大,接下來的每一步也都是層層反轉,環環相扣,不愧是編劇梁舒婷、徐瑞良費時2年才完成的8集劇本。
但這個費時2年的劇本不僅是故事好看,故事裡的人也豐滿立體。
劇中一路追蹤案件的主人公有兩個,一個是鑒識科的方毅任,一個是新時報的記者徐海茵。
不過他倆之所以這麼賣命的投入案件裡,一開始並不是出於內心滿滿的正義感,而是都有私心。
作為鑒識人員,方毅任比對在第一個溶屍案的現場證物時,發現了自己親生女兒的指紋。
為了保護女兒,他隱藏了關鍵性證物,並開始了一邊追蹤案情,一邊拼命隱瞞。
方毅任是一個患有亞斯伯格症的人,這是一種與自閉症相似的病症,雖然並不影響他在工作上的專業度,但他在與人交流方面有障礙,也會影響他在情感上的表達。
他曾經想要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於是結婚生子。可他對於工作的專註度還是遠超其他,最終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女兒受傷,他也就此離婚。
十多年來他一直沒有和前妻和女兒聯繫過,直到這次發現了女兒的指紋,調查後才發現,前妻已經因病去世,而自己的女兒也因為生活所迫當了陪酒女。
於是一方面出於對女兒的愧疚,另一方面擔心女兒的安全,他才開始深入調查這起連環命案。
徐海茵則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社會線記者,不否認的是她的專業性也很高,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升職、獎金。
她是一個八面玲瓏的人,懂得怎麼和警方交換線索,知道怎麼偽裝靠近受害者家屬套取資訊。
她一路追蹤案件,也不過是為了積累資本來擁有更好的待遇。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她的背後其實也有一個關於自殺未遂的故事。
當年她的父親帶著她們一家人自殺,結果父親自己死了,留下了她和她母親兩個人。
或許是因為這樣,盡管帶著目的性,但她說出來安慰受害者家屬的話,也是出自真心的。
所以這個故事裡的每個人都有兩面性,並不是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直接。
這樣兩個主角人設,放在一般的懸疑劇裡,根本不可能成為主角,他們不是偉光正的,而是懷揣私心,各有目的。
但也正是因為人物的反常,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這起案件和它背後的故事。
甚至不僅主角身上有反轉,配角身上也有故事。
比如一出場和方毅任對著乾的火爆刑警趙承寬,展現出來的一面是為了讓人被判刑入獄不惜偽造物證,一副「壞人」的嘴臉。
可在故事的最後,盡管手段不同,但他想要做的也只是為了能讓正義能夠得到伸張,逝者不用枉死罷了。
如此看來,主角配角、好人壞人,誰又說的清呢?
最後想說的是,雖然《誰是被害者》是以重口味懸疑劇拉開序幕,但在劇情的推進過程中並不是把重心放在懸念的揭曉上,而是更深層的議題,對社會、人性和生死的討論。
劇中出現的所有被害者都是社會邊緣化人員,他們當中有想要做女孩卻被人謾罵嘲笑的男孩;
有經歷低谷想要重新復出卻被世俗眼光禁錮的歌手,有身患絕症卻沒有得到一點關愛反而受到公司變本加厲的剝削的社畜;
有天賦異稟卻因生理缺陷被奪去作品權的木雕藝術家,還有年少時被迫犯罪卻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的前科人員。
他們活在痛苦中,每天都承受著來自於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歧視、偏見和壓力。
於是在指使者李雅均的眼中:幫他們完成願望後去死,或許是最好的結局,甚至還為她的這個舉動冠以了「選擇自由,死是解脫」的帽子。
而她的指使計劃之所以能成功,在於她抓住了人性的弱點和社會的漏洞,她知道這個病入膏肓的社會有很多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
在很多時候,弱者始終是弱者,不會因為自己的一點堅持就能有所改變。
盡管如此,她的做法就是對的嗎?
究竟生和死應該是一個怎樣的議題,在劇集最後,徐海茵和李雅均的一場對話給出了答案。
當李雅均還在堅持「死亡才是解脫」的理論時,經歷過「死亡」的徐海茵卻告訴她對抗痛苦的方式不是死亡,而是「活下去」。
因為只有活下去才有改變,才有希望。
沒想到看到最後,這個從頭到尾都喪氣滿滿的故事卻會以這樣溫暖治愈的方式結束。
說到底,《誰是被害者》之所以讓人入迷,還是逃不過三點:故事精彩,人物好看,內核深刻。
其實從2019年開始,台劇就迎來了一次題材和內核的爆發。
《我們與惡的距離》深入討論了人性和法律,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什麼是「惡的距離」?
《俗女養成記》沒有所謂的成長,只有坦然的接受,但比起惡意滿滿的毒雞湯,它才是真正詮釋了什麼叫治愈。
《想見你》把一個愛情故事用懸疑的外殼包起來,恐怖燒腦的同時,也能被這個跨越時空的愛情故事感動。
而《誰是被害者》的出現,更是讓我們重新審視它拋出來的問題。
在這裡,有對邊緣型人格的探討,有對社會問題的反思,有對事件相幹環節部門的控訴,也有對一件事的正反面理性的分析。
或許作為一部懸疑劇,它確實還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而且受限於時長,很多應該更為深刻問題也沒有深挖下去。
但它拋出的問題能夠觸動到我們,讓我們願意去思考,去探究,那它實際上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所以,毫無疑問,《誰是被害者》是一部值得看的好劇。
至少,它為2020年的台劇開了一個好頭。
青石電影編輯部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4月高分懸疑劇!創網飛購台劇版權紀錄,這部劇可真敢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