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中秋,健康常伴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在中國的農歷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此夜,人們瞻仰天空中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圓。

  遠在異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同時也是氣候轉換的分界點,一過中秋,天氣明顯轉涼,早晚溫差變大。從五行學說的角度來講,中秋屬金,主肅降,應於肺,所以秋天多肅殺之氣,易脫水。

  

  中秋時節的養生要依據「萬物秋收,肺氣金旺」的特點。具體說,中秋時節要注意從四個方面調養身體。

  

  調神 · 保持舒暢心情

  

  秋天氣溫驟降,往往會使人體的新陳代謝受到抑制,此時分泌功能比較雜亂,情緒會變得低落,容易傷感,注意力很難集中,有可能還會出現多夢、心慌、失眠等症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低溫憂鬱症」。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在人的大腦底部,有一種腺體叫做「松果體」,這種腺體可以分泌出「褪黑素」。「褪黑素」能夠促進睡眠,但是分泌過盛就會使人憂鬱。

  

  氣溫的變化對這種「褪黑素」的分泌會產生間接影響,特別是在冷熱交替的秋季。

  

  所以在日常生活裡,一定要注意心理上的調節,保持舒暢的心情。可以多喝些玫瑰花茶和蓮子茶,它們有清肝解鬱的作用。

  

  防病 · 注意室內溫度

  

  中秋時節白天和夜晚的溫差變化大,暑氣漸退,但秋老虎發威時,天氣又悶又熱。涼熱不定的氣候,最容易感冒,所以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溫度,夜間睡覺時關好門窗。

  

  要防脾胃受寒,衣著以「不露」為原則,不可赤膊貪涼,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並少吃生冷食物。

  

  適當調整起居時間,早睡早起。早晚應注意適時添衣,避免受涼,尤其是年老體弱之人。

  

  但添衣不宜太多太快,以自身感覺不寒為宜,可有意識地讓身體凍一凍。想增強體質,人們不妨從此時開始堅持早晚用冷水洗臉。

  

  

  早晚天氣變得涼爽,與悶熱的夏季相比更適合運動,運動量及強度可適當比夏天增加,但不能出汗太多,或過度疲倦。

  

  此時,可選擇慢跑、爬山、踢毽子、太極拳等方式進行運動。其中,最適宜的運動莫過於登山了,在晴朗的日子裡,登高望遠,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使自己身心愉悅,心曠神怡,既鍛煉了身體,又排解了秋愁。

  

  此時,過敏體質的人群要做好積極的預防,注意避開花粉、塵蟎、動物皮毛、蝦蟹等過敏原。

  

  潤燥 · 經常補充水分

  

  中秋時節氣候比較乾燥,極易感到口幹舌燥,皮膚的水分流失得快,出汗稍多,就會口渴。切勿等到口渴時再喝水,因為當你感覺到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了。

  

  但短時間內大量飲水,會給胃部造成較大的壓力。所以,人們在秋季裡應該注意每天定時定量地喝水,盡量做到「少量多次」。

  

  有些年輕人和孩子總愛喝些帶有味道的飲料,其實白開水是最健康的飲用水,長時間喝飲料會對身體帶來傷害。同時人們還可以通過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用餐時多喝一些湯或粥的方式給身體補充水分。

  

  飲食· 不要盲目進補

  

  秋季雖然可以「貼秋膘」,不過魚肉也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肥肉,防止血脂升高。臨床實驗證明,秋天盲目「亂補」的話,不僅對健康無益,反而還會致病。

  

  即使身體虛弱,需要服用補藥,也最好選用平補之品。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可服食蓮子、芡實、山藥、扁豆、紅棗等,這些食材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維生素等,並都具有健補脾胃的功效。

  

  「潤其燥」是這個季節的養生關鍵。飲食原則宜清熱生津、養陰潤肺。可多食富含維生素類的食材,如胡蘿蔔、秋梨、芝麻、木耳、廣柑、柿子等。

  

  秋藕、蓮子、菱角、甘蔗等當季食材也是不錯的選擇,有生津、清除燥熱的作用。

  

  藥膳方面以潤肺化痰為宜,可適當選用如銀耳、百合、銀杏、麥冬、川貝、沙參、玉竹、杏仁等,並可酌情配合一些益氣滋陰的中藥,如人參、西洋參、石斛等。

>團圓中秋,健康常伴

《柳葉刀》指出:中國是錯誤飲食「重災區」,4個飲食習慣要改正

尋夢園

血糖、血壓、血脂、尿酸對照表,忌口清單,太全了,建議收藏

尋夢園

清淡飲食更健康 「一多三少」來幫忙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