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吳京為什麼不讓易烊千璽開槍?全片精髓,都在這場戲中

  電影《長津湖》的上映,引爆了整個國慶檔期。

  截止到今天為止,上映才4天的《長津湖》,票房已經超過20億,而且其增長勢頭沒有絲毫下滑的趨勢。現在,有不少朋友預測,這部電影很有可能追上《戰狼2》創下的國產電影市場票房記錄。

  除了票房漲勢兇猛之外,《長津湖》的口碑也非常不錯,對這部電影的評語,大家用到的最多的一個形容詞,是震撼!

  無論是大場面的展現,又或者是電影中的那幾場戰爭戲,甚至有不少文戲都非常震撼。其中,七連的戰士們正在火車上打鬧時,突然看到中國的大好河山的那場戲,讓很多觀眾的印象都極其深刻。

  不過,整部《長津湖》看下來,除了震撼之外,很多觀眾對電影中的有些戲份和臺詞,也產生了一些疑問,始終沒有想明白。

  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敵團長被吳京飾演的伍千里擊中,後面趕上來的伍萬裡(易烊千璽)端起槍來想補槍,打算直接將其擊斃,但卻被伍千里阻止。而且,伍千里還說了一句很多人都沒看明白的臺詞,他說:「有些槍必須開,有些槍不能開!」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伍千里為什麼不讓弟弟伍萬裡補槍,他說的這句臺詞又有什麼意義。

  眾所周知,《長津湖》的編劇是蘭曉龍,就是那個寫出過《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的蘭曉龍。蘭曉龍的劇本裡,如果出現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臺詞,這句臺詞肯定是有深意的。雖然這次拍《長津湖》,蘭曉龍的發揮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但這句臺詞很值得分析。

  第一個原因,強調正義性。

  我們是守護者,而不是殛斃者,所以這一槍不能開。吳京不讓易烊千璽開槍,其實也從側面強調了這場戰爭的正義性,強調了我們是作為守護者參加的戰爭,而不是侵略者,也不是沒有人性的殛斃機器。

  他所說的「有些槍不能開,有些槍必須開」這句臺詞的意思,也可以解釋成守護者的槍必須開,而侵略者的槍不能開。

  第二個原因,反戰。

  現在只要說起「反戰」,很多人直接就炸了,說「反戰」是侵略者的事情,我們作為正義的一方,只需要歌頌英雄。

  這樣的說法有道理,但並不全面,因為「反戰」有兩重意思,一種是「反思」戰爭,這是侵略者應該做的,是他們給其他國家的人帶來了戰爭和苦難,所以他們當然應該反思自己,反思戰爭。

  但「反戰」不止是反思,還有「反對」戰爭的含義。因為我們沒有做錯,我們是正義的一方,所以我們不需要反思。但是,通過電影我們還可以表達出自己另外的觀點,這個觀點就是我們反對戰爭。

  我們不會發動戰爭,我們也從不懼怕戰爭,以前不怕,現在不怕,以後更不會怕。但是,我們反對戰爭,這也是「有些槍不能開」的另外一個意思。

  第三個原因,戰爭不是殺人遊戲。

  易烊千璽飾演的伍萬裡這個角色,在這場戲之前,把戰爭當成了自己的殺人遊戲,他心裡想的是自己再殺幾個才可以成為英雄。

  可戰爭不應該是殺人遊戲,我們之所以參與到這場戰爭中,是因為侵略者威脅到了我們,威脅到了我們的父母兒女,威脅到了我們的大好河山,威脅到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們必須拿起槍,把這些豺狼趕走,這才是我們開槍的理由。

  在這場戲之前,伍萬裡還不算是一個合格的戰士,但在這場戲之後,伍萬裡才真正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責任。

  而且,根據整部電影來看,三位導演其實是想通過伍萬裡的成長來作為主線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這條線沒那麼明顯,鋪墊的也不夠好。但通過這場戲,觀眾也能感受得到,伍萬裡的確成長了。所以,這場戲是整部電影的精髓所在。

  當然,除了這三個原因之外,伍千里不讓弟弟開槍,也可能有現實因素考慮,比如活捉比擊斃更有價值,比如不殺俘虜政策等,都有可能。

  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伍萬裡不讓弟弟開槍,第三個原因的可能性更大些。伍千里不想讓伍萬裡成長為一個殺人機器,軍人戰鬥的理由,也不應該是為了成為英雄。因為對於一個軍人而言,從他們走上戰場的那一刻,就已經是英雄了。

  更重要的是,軍人,應該明白自己為什麼開槍。

>《長津湖》吳京為什麼不讓易烊千璽開槍?全片精髓,都在這場戲中

易烊千璽,那個不走鮮肉路線的小男孩

尋夢園

孫儷爆料婚姻生活,每周和鄧超對行程表後才約會,還要抽空帶娃

尋夢園

內娛小生挑戰京劇造型:張藝興、易烊千璽、王一博誰贏了?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