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又扒開表象講人性了!這次是為邊緣人群發聲,respect

  懸疑豆又回來了!

  今天介紹一部台劇——《誰是被害者》,是奈飛在臺灣劇集市場的又一次試水。

  算是這部最新的《誰是被害者》,Netflix已經出品4部華語劇。

  2018年,奈飛先是拿下《麻醉風暴》、《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與《誰是被害者》同為瀚草影視作品)以及《一把⻘》。

  往前追溯的話,2017年,Netflix挖來了制作《通靈少女》的HBO Asia制作總監Erika North,專門負責平臺亞洲的自制劇制作。

  Erika North在Netflix任內經手4部原創,1部泰劇,3部台劇。

  也就是臺灣Netflix自制原創劇歷史的前三部──《罪夢者》、《極道千金》、《彼岸之嫁》。

  不過前3部除了《罪夢者》之外,其他兩部豆瓣評分都沒及格,口碑慘不忍睹。

  但,這次的《誰是被害者》和之前的劇有些不同。

  Netflix並沒有參與制作過程,而是直接買斷了播映權。

  背後的制作公司,代表作品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

  沒錯,就是之前刷爆朋友圈的大尺度爆款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次,《與惡》班底再發力,《誰是被害者》的尺度更大!話題更深刻!

  (插播一句:《誰是被害者》已於8月14日在西瓜視訊獨家上線,VIP一次看全集!!

  

  劇集改編自推理作家天地無限的小說《第四名被害者》。

  講述了證物鑒識官方毅任卷入一宗連環殺人案,並逐漸揭露了案件背後隱藏的一連串令人唏噓的真相的故事。

  還是熟悉的壓抑畫面,寫實風格和濃重的悲傷氛圍。

  

  

  

  

  通過一樁連環命案串起多個被害者,不遮不掩的大尺度直擊現實苦難,將鏡頭對準底層群像,將人性的冷暖善惡一點點揭露。

  這是豆子看過的為數不多的男女主連愛情萌芽都沒有的懸疑推理劇,純高能燒腦。

  林心如也貢獻了較之以往更加突破的演技。

  品品這個截圖,從內而外的驚悚氛圍真是絕了。

  自小患有亞斯伯格症(一種交流障礙症)的方毅任是個擅於觀察、心思縝密的證物鑒識官,他在一起離奇溶屍案的鑒定證物過程中偶然發現了與失聯女兒有關的線索,於是作為非前線警察的方毅任開始背著警地契獨偵察。

  參與報導此案的電視臺記者徐海茵在得知方毅任女兒牽涉兇殺案後,立即找到並威脅方毅任,要求方毅任向她提供案件的資訊,以獲得獨家的報導。方毅任有警方的資源,徐海茵有電視臺的資源,倆人協商後決定一起合作。

  溶屍案僅是這樁「連環兇殺案」的開端。

  隨著案情的深入,他們發現了這樁連環案的規律和真相:這些「被害者」都是被社會各種力量驅逐的邊緣人。

  上一個「被害者」為下一個「被害者」完成遺願後自殺,以這種「接力賽「的方式在生命的最後一程成績彼此對方,燃燒自我來喚起社會的注意。

  方毅任所能做的,就是阻止接下來出現的「被害者」。

  更多的故事豆子就不劇透了,懸疑愛好者們一定要去感受一下這部劇的懸疑氛圍。

  主創採訪中透露了故事設置中的一種反諷:「活著的時候沒人在乎你是誰,但你死之後大家就有興趣了。」

  

  劇集播出之後,也有很多人在批判這部劇的細節處理不合邏輯,不嚴謹。

  但豆子覺得,在看到這部劇所想表達的故事核心後,這些都不重要了。

  與其說它是一部懸疑推理劇,不如說它是一部自殺心理治愈作品。

  它從頭到尾關註及講述的都是那些平日裡不被在意的人,他們因為不被理解,被家人拋棄,被社會拋棄。於是他們希望通過結束生命,找到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證據。

  他們想要尋找死亡的意義。

  說到底:因為活著時候的不理解,所以他們希望用死亡來換取這個世界的理解。

  自殺,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可比起看他們痛苦的活著,燦爛的死去是不是會好一些?

  畢竟,活著的人各有各的苦難,鮮少有人有勇氣去面對,逃避往往是第一選擇。

  方毅任始終都學不會怎麼和人相處,不懂得怎麼去愛人,所以他離開妻女,不聞不問。

  直到曉孟再次走進他的生活,他才醒悟逃避沒有用,只有努力靠近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暖。

  徐海茵也因為悲慘的童年陰影,一直用工作麻痹自己,行事決絕狠辣,可當你所追求的獨家!頭條!摻和著別人的苦難和血肉時,你還能拋棄良知嗎?

  一環扣一環的案件很是過癮,但懸疑味兒差點,過早的揭露案件自殺性質也確實削弱了故事的懸疑氛圍。

  
不過,能為自殺人群說一句心聲,在豆子心裡,這部劇已經勝過市場上的許多劇了。

  自殺,不是唯一的選擇。

  活著,比死亡更有勇氣。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林心如這次的表現還挺抓人的。

  沒錯,這個面目猙獰,偏執癲狂的女人就是林心如!

  素顏出鏡,扮相醜陋,無限接近遠嫁臺灣、操一口廣東話的印尼籍清潔工形象。

  出演性格扭曲的反派,比起以往的幹瞪眼演技,微表情用得很好。

  徐海茵來探監,李雅均帶著嘲弄的口氣和她說話,狀態是很放松的。

  直到徐海茵強灌一鍋雞湯後,李雅均的表情才有所變化,不可置信從她臉上滑過。

  漸漸的眼神遊離,目光閃躲,明顯感受到她的信念在動搖,在自我懷疑。

  再到最後「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的自欺欺人。

  可惜劇中戲份不多,可以說是功能性人物,沒有展開去聊她的動機和信念養成,感染力稍弱了。

  演技方面除了個別度沒把握好之外,的確有讓人想給她點讚。

  豆子真心覺得,《誰是被害者》才是被需要的影視作品。

  和豆子一樣的懸疑重度愛好者,一定不要錯過這部高能劇!

  貼心豆附上追劇鏈接:https://v.ixigua.com/JMqj9KE/

  真正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品,值得被關註。

>台劇又扒開表象講人性了!這次是為邊緣人群發聲,respect

何泓姍獻唱《鳳弈》發布會 新劇開播甜力上線

尋夢園

5歲時父母離異,為實現外婆心願而拍戲,如今她卻腫到粉絲認不出

尋夢園

《斛珠夫人》褚琳瑯和蘇鳴的臨終遺言,其實已暗示還有漏網之魚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