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維京人和歐洲民族的最古老起源!從4萬年前的智人講起

  維京,是一個中國人熟悉而陌生的名詞,可能很多人都曾看過關於維京人的電影或電視劇,如《維京傳奇》和《雷神》系列等,可能也曾聽說過「諸神黃昏」這一神話故事,但大家可能對維京人的起源並不了解,頂多知道維京人是北歐人,但對其更古老的歷史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今天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大名鼎鼎的維京人到底來自何方,以及和歐洲其他地區的民族有何種關係,而最終結果可能會讓大家大吃一驚哦!

  人類遷移到各大洲的時間和路線

  我今天講的知識會涉及到人類學分子人類學等非常嚴謹的科學,所以本文所用的資料均來自一些比較專業的書籍,如《人類遷徙史》、《人類大遷徙》、《槍炮、鋼鐵和病菌》、《歐洲史》、《維京人傳奇》、《維京人》等和一些知網、外網上的相幹論文,以及DNA檢測的報告。我還會用很多英文字母來表示的不同遠古人類所屬的族群,這看起來會比較混亂,大家做好準備!

  人類學所用的技術介紹

  人類學家利用一般只存在於男性體內的Y染色體上的基因來判斷人類祖先和整個人類的大致演變過程,這是因為男性祖先的基因會一直保存在自己後代的基因組中!而母系的線粒體基因mtDNA雖然也有同樣效果,但是突變幾率較大,不如男性Y染色體穩定、直觀。

  人類走出非洲Y染色體突變支系圖

  那麼人類的基因為什麼會出現突變和分化呢?這是因為人類受環境因素所致!一般冰期嚴重的時候,人類的基因就會出現一次分裂,被稱之為「節點」,而能在環境極其惡劣的生存條件下生活的古人類少之又少,常常會出現一個遠古人類部落僅僅就攜帶著一種父系基因的狀況,因此現代人類學家能夠通過分析遠古男性人類的DNA來尋找基因突變的節點,追溯人類每一次分裂的時間。

  晚期智人走出非洲的路線

  ps:我接下來要講的知識就基於上述的基因理論,看起來會比較混亂,大家多擔待一些!而作為全頭條最硬核的小編,我既然準備講維京人最古老的起源,那就不會簡簡單單的糊弄各位讀者!我將會從晚期智人剛踏上歐羅巴大陸,還沒有分化出歐洲諸民族時講起!因此本文較長,請大家做好準備(先收藏,再觀看)!

  現代人類的重要起源之一

  一支晚期智人在大約7萬年前因受末次冰期的影響,遇到了連年饑荒,於是他們迫不得已遷移出氣候越來越惡劣的非洲,尋找新的家園,而這一支晚期智人在分子人類學上按照基因的特點被簡稱為F族群。

  與之前幾支較早走出非洲的C系和D系晚期智人的遷徙路線不同,F族群從北非和亞洲交界處的巴勒斯坦進入兩河流域,隨後又遷入伊朗高原,到達了印度河流域,並繼續向東抵達了現今的東南亞地區。

  C系、D系智人的遷徙路線

  ps:末次冰期的高峰期時,地球最厚的冰蓋達3000米高,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的要低130米左右,現在的大部分淺海在當時都是陸地,因此早期人類在那個時代可以輕松跨越很多「海峽」。

  F族群在遷徙的過程中遇到了比自己更早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C系(澳洲人種祖先)和D系族群(矮黑人種祖先),而這些族群已經占據了適合居住的地方,所以為了獲取生存空間,F族群對C系、D系晚期智人進行了殛斃和驅趕,將其排擠出適宜居住的地方,壓迫至邊緣地帶,而這三系晚期智人族群在此期間也進行了部分融合。

  ps:F族群的晚期智人在惡劣的環境中練出了更強的生存適應能力和戰鬥力,C系和D系的晚期智人並不是他們的對手。

  人類基因遷移圖

  之後,隨著冰期加重,地球的氣候也越來越寒冷,F族群留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小亞細亞半島附近的晚期智人又出現了基因突變,分化出了G、H、J三個新族群,而這三個族群的遠古人類為適應冰期寒冷幹旱的氣候和較少的陽光,體貌特征出現了進化!其皮膚變得越來越淺,鼻子越來越高,並在此期間還形成了較為龐雜的語言。

  G、H、J系族群的晚期智人在當地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人口出現了大增長,但是當地的土地承載能力無法滿足太多還處於狩獵采集階段的人類生存,所以在人口增長的壓力下,G、H、J系族群的人類開始向四方遷徙,其中有一部分晚期智人在大約4萬年前沿著小亞細亞半島進入了地中海的沿岸地區,成為了最早到達歐洲的晚期智人!

  ps:G、H、J系族群的基因是今天歐洲人主要的母系來源,其中J部族是閃米特人的祖先,而閃米特人則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直系祖先。

  歐洲人的重要祖先——克羅馬農人

  這一批來到歐洲的晚期智人被稱之為克羅馬農人,因其化石最先大規模發現於法國克羅馬農山洞而得名,相當於是歐洲的山頂洞人。他們從今天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歐洲,然後在附近不遠處的多瑙河流域繁衍生息並沿河一路向西遷移,但此時歐洲早已經被人類的遠親——尼安德特人所占據了!

  尼安德特人是比晚期智人更早走出非洲的人類,他們是智人的遠親,70萬年前從進化之路上和智人分了家!而當智人剛在非洲出現時,尼安德特人就已經遷移到了歐洲。

  尼安德特人曾經的的分布地區

  但統治了歐洲十幾萬年的尼安德特人卻在晚期智人到達歐洲的幾千年後徹底滅絕了!消失於3萬年多前,不出意外,尼安德特人的滅亡一定和晚期智人有關!

  ps:雖然尼安德特人滅亡了,但是現代歐亞大陸上的人類基因裡卻有1%~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只要大家不是非洲人,那麼體內肯定就有一定的尼安德特人基因!這是因為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出現了部分融合!其混血時間最晚在距今3.6萬年左右就發生了,地點是東歐的羅馬尼亞地區。

  克羅馬農人

  克羅馬農人在尼安德特人滅亡後,統治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並在環境惡劣的冰期中分化出了I族群(產生於3~2.5萬年前,存疑),而這一族群此後就在歐洲繁衍開來,一直生活至新石器時代,延續了穆斯特文化、奧瑞納文化和梭魯特文化,並創造出了洞穴巖畫等藝術,成為了現代歐洲人的重要祖先之一,被稱為「老歐洲人」。

  奧瑞納文化的洞穴藝術

  克羅馬農人的特征是身材高大,其男性身高多為180公分以上,女性身高則多為167公分以上,但是這群古老歐洲人的面部特征卻不符合今天歐洲的任何一個民族!

  克羅馬農人的膚色雖然較淺,但卻不是慘白色而是棕色,其毛發為黑色,鼻子是較窄的鷹鉤鼻,眼眶為矩形,額高而穹、顱頂高而寬大,其腦容量平均為1660毫升,腦內紋褶與現代人也沒有差別,具有相當高的智慧。

  克羅馬農人

  最新的DNA檢測數據表明,雖然現代歐洲人中有很多人攜帶著4萬年前到達歐洲的那一群先驅者的DNA,但克羅馬農人的DNA在現代歐洲人的總基因中所占比例較少!這意味著現代歐洲人並不是克羅馬農人的直系後裔,頂多是個旁系後裔。

  DNA檢測的結果還表明,現代歐洲人的祖先還包括由近東遷徙而來的原始農民(中東農人)和由東歐大草原遷徙而來的印歐系-顏那亞人(The Yamnaya),而後者的基因才在歐洲人的遺傳譜系中居優勢地位,所以故事到這裡還沒有完結,歐洲人還有另外幾個重要的祖宗沒講!

  克羅馬農人

  歐洲人另外兩個重要的祖宗族群介紹

  在5~4萬年前,活動在伊朗高原地區的F系晚期智人族群受環境影響也分化出了新的族群——K系族群,而這個K系族群就是現代黃種人和白種人的最重要祖先!

  ps:此時的K系族群已經有了自己的語言,並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G、H、J系族群的語言完全不同!

  K部族也因為人口壓力問題,開始向四方遷移,但因為西方已經被G、H、J系族群的人類占領了,所以K系族群的人類主要向東方遷徙,但是在向東遷移的過程中,K系族群卻被終年寒冷又無法攀登的帕米爾高原所阻擋,因此K部族只能轉向南方的印度次大陸,與當地的先民共同競爭和融合。

  而在此期間,K部族又出現了分化,分化出N、O、P三系族群,其中N、O族群就是現代黃種人的先祖之一,而P族群則是高加索人種的祖先,也就是現代歐洲人的重要祖先之一。

  K系族群的分化

  P系族群的人類主要向伊朗高原的西北方向拓展,約在3.5萬年前到達裡海、黑海和高加索一帶,演化為了古老的遊牧民族,並在當地又進行了一次分化,分化出了R系族群。

  之後,隨著時間的發展,冰川開始融化,氣候變熱,草原變得更廣闊,R系族群的人類也逐漸占據了中亞地區,並不斷的向四面八方遷移,其中一支遷移到了新疆天山地區,成為了吐火羅人,而在此期間,R系族群又經歷了一次分化,分化出了R1a族群和R1b族群。

  人類基因走勢圖

  其中R1a族群主要在黑海和裡海以北的草原地帶活動,而R1b族群則在小亞細亞半島、伊朗一帶活動,與當地人融合在了一起,並於大約1.1萬年前在近東地區的新月沃地發展出了農業,馴化了野生綿羊、野豬等家畜,成為了最早期的農民,被稱為中東農人(他們有可能使用原始印歐語),他們的體質特征是黑發、褐眼、淺膚色。

  克羅馬農人

  這些中東農人雖然開發出了農業,但是早期農業技術還無法讓土地承載更多的人口,所以在土地不夠使用的時候,一部分中東農人選擇向外遷移。

  而在這些外遷的中東農人中,有一小部分人帶著先進的農業技術從敘利亞和小亞細亞半島等地進入了歐洲的東南部,並在遷徙的過程中驅逐、融合了還過著狩獵采集生活的克羅馬農人的後裔。

  但中東農人卻沒有完全消滅掉克羅馬農人的後裔,只是將大多數的土著居民排擠到不適宜農業生產的歐洲邊緣地區,比如此堪的那維亞半島。

  在此期間,「歐洲人」因為環境、混血、基因突變等因素,體貌特征出現了轉變,其膚色逐漸變的更白,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人類還出現了金髮碧眼的普遍性狀!

  ps:北歐地區的人類之所以金髮碧眼,是因為這一地區的男人追捧金髮,所以金髮女性可以得到更多的生育機會,因此可以留下更多的金髮後代,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金髮現象就變成了北歐人的普遍性狀。

  而當中東農人在歐洲繁衍開來之時,生活在中亞草原地帶的R1a族群也沒閒著!

  這一系族群,在西元前5000年左右的時候,有了最初的名字——原始印歐人,創造出了顏那亞文化(Yamnaya)。

  這些印歐人此時講原始印歐語,屬於遊牧民族,是最早馴化馬匹、制造車輪和戰車等科技開發草原資源的人群!他們還會制造青銅武器,所以他們的戰鬥力較高,而隨著中亞草原地區的人口問題越來越嚴重,原始印歐人就開始駕著戰車四處遷徙,順路征服當地的土著人,傳播自己的語言、文化、戰車技術、青銅冶煉技術和大麻籽。

  顏那亞文化的原始印歐人相貌

  雖然印歐人的文明程度不如同時期的蘇美爾人,但印歐人的戰鬥力卻很強,在戰車和馬匹的幫助下,印歐語系的人類迅速地遷入了當時幾乎所有適宜生存的地區。

  顏那亞文化的馬拉戰車

  印歐人的遠征與克羅馬農人的衰亡

  其中向西遷徙的原始印歐人主要分三路進入歐洲,並沿路征服、融合當地的土著——克羅馬農人和中東地區遷移到歐洲的農業部族,而因為印歐人具有一定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因此在傳宗接代上印歐人占據上風,得以留下更多後代,使得老歐洲人逐漸消失,隻保留下很少的一點語言,比如巴斯克語。

  原始印歐人的遷徙路線

  原始印歐人的遷徙路線

  巴斯克語被認為是最後剩下的在印歐語言來臨歐洲之前就存在的語言(其實高加索地區也保留了一些古老的歐洲語言),其主要分布於西班牙和法國邊地步區的比利牛斯山脈附近,為當地巴斯克山民所使用,屬於孤立語言,與任何其他語言都沒有已知的關聯!

  歐洲大陸上的幾個語系

  巴斯克地區

  歐洲各主要民族的形成

  在西元前3000年左右,進入希臘半島和義大利半島的印歐人成了希臘人和羅馬人的祖先!而進入歐洲大陸中西部的印歐人則成了凱爾特人的祖先!最後進入歐洲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東歐平原北部的印歐人成了原始日耳曼人原始斯拉夫人的祖先。

  印歐語系的傳播

  丹麥日德蘭半島新石器時代晚期(約西元前2000年)的燧石刀

  這最後一支遷徙到北歐地區並融合了當地克羅馬農人和中東農人後裔的印歐人就是「維京人」的直系祖先了!而因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區保留了很多古老的I系克羅馬農人後裔,所以雙方在融合的過程中,留下了繼承雙方基因的後代,這也是為什麼現代北歐人的基因中I系基因比南歐人和西歐人的I系基因多的原因。

  世界基因分布圖,能看的代表克羅馬農人的I系族群已經被擠壓至北歐

  ps:因為遠古人類的遷移史太過龐雜,所以為了提高大家的閱讀體驗,我沒有將人類的所有遷移過程都寫出來,也沒有介紹人類更細支的分化和遷移過程,所以學習人類學的讀者朋友會發現我的這篇文章缺失很多細節性的東西,勿怪。

  印歐語系大家庭

  北歐人其實就是日耳曼人!

  至此,北歐人就算是形成了,但是這些北歐人還並不是維京人,此時的北歐人在語言和人種學上,應該被叫做原始日耳曼人

  因為「維京」這個名詞來自北歐的古詞「維克」(vik),意思是「港灣」、「小海灣」,西元8世紀時,斯堪的納維亞人用這個詞表示包括貿易和劫掠在內的海上遠征,之後等到西元9世紀時,「維京」才變成北歐人的統稱。

  早期「北歐人」使用的語言被稱為原始日耳曼語(屬印歐語系),起源於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為當地北歐人所使用,但隨著「北歐人」的遷移,最晚在西元2世紀的時候,原始日耳曼人就形成了不同的語言變體,若按照語言學上的分類,則大約可以將其分為西部、東部和北部方言,分別代表著在不同方向生活的日耳曼人。

  原始日耳曼語的分支

  其中分布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丹麥半島的北歐人被稱為北支日耳曼人,講斯堪的納維亞諸語,成了後來的瑞典人、丹麥人和挪威人,是維京人的直接先祖!ps:丹麥語、瑞典語和挪威語的一些方言是大致互通的,所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人能夠互相理解彼此國家的語言。

  分布在德國北部、易北河到萊茵河之間地帶的北歐人則被稱之為西支日耳曼人,是法蘭克人、薩克森人、士瓦本人的直系祖先。

  而分布於奧得河以東的北歐人則被稱之為東支日耳曼人,是勃墾地人、汪達爾人、倫巴第人的直系祖先。

  北日耳曼語的傳播

  這三支原始日耳曼人在人類文明早期並沒有創造出值得一提的文明,也沒有創造出統一的國家,他們大都以部落和村社的形式生活在北歐的森林和湖泊附近,與任何文明中心之間都完全隔絕,所以直到有日耳曼人部落遷移到南方遇到了希臘人、羅馬人等文明社會的人類後,日耳曼人才逐漸為人所知。

  羅馬共和國時期的獨裁官尤裡烏斯·愷撒在他的《高盧戰記》中如此描寫他遇到的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尚武,除此之外生活中只有狩獵…他們在河裡男女同浴,只用小塊鹿皮遮羞,而裸露出大部分身體。他們不重視農耕,主要食物是牛奶、奶酪和肉類;他們也沒有數量明確和疆界分明的私人土地……他們認為,最能表現勇氣的事情,莫過於把鄰人逐出家園,因此誰也不敢與他們比鄰居住……搶劫他人,如果是發生在領地以外,就不會令他們感覺羞恥……

  與羅馬人戰鬥的日耳曼部落

  而生活在不同地區的這三支日耳曼人按照各自的血緣親疏關係,分為各個互不統屬的部落,因此他們並沒有統一的政權和行動規劃,但這些日耳曼部落(主要是東支和西支日耳曼人)常常會因為環境、人口等問題而主動向溫暖的南方遷移。

  可是南方的土地早已經被凱爾特人和羅馬人占領了,所以這些南遷的日耳曼人部落與凱爾特人、羅馬人發生了很多的戰爭,但勝少敗多。

  羅馬人曾多次打敗跨過萊茵河入侵羅馬土地的日耳曼人,但是也有很多日耳曼人生活在羅馬帝國境內及其附近,為羅馬帝國提供奴隸、雇傭兵、琥珀、毛皮和蜂蜜等特色產品,而這些日耳曼人則從羅馬帝國吸取了先進的知識,不斷提高本民族的實力。

  原本日耳曼人的生活還比較平靜,很多日耳曼人還成了羅馬帝國的公民,但是在西元4世紀中葉,東支和西支的各個日耳曼人部落在匈人的壓力下,「像被上帝用鞭子抽趕一樣」開始瘋狂地向南奔逃,史稱日耳曼人大遷徙

  之後,這些日耳曼人部落沖破了萊茵河和多瑙河流域的羅馬帝國邊境,導致西羅馬帝國全線崩潰!最終也是這些日耳曼人滅亡了西羅馬帝國,並占領了西羅馬帝國的廣袤領土各自據地為王。

  羅馬將自己疆域北部的蠻族統稱為日耳曼人

  其中法蘭克人占領了高盧地區,建立了法蘭西亞(法蘭克人之地),成為了今天的法國人。盎格魯和撒克遜部落則渡過英吉祥海峽,占領了不列顛島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英格蘭(盎格魯人的土地),成為了後世的英國人。西哥特部落、汪達爾部落則一路南遷至西班牙,建立了安達盧西亞(汪達爾人之地)、加泰羅尼亞(哥特—阿蘭人之地),成為了今天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日耳曼人和羅馬人的戰爭

  幾支早期日耳曼人在歐洲大陸的分布圖

  維京人的出現!

  而與東支和西支的日耳曼人相比,北支日耳曼人的生活就比較平靜了,一直安平穩穩地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波羅的海海域,被「文明世界」所遺忘,一直等到西元8世紀左右,北支日耳曼人以維京人的名號開始崛起時,歐洲的各個國家才意識到歐洲原來還有這樣的一個民族!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維京人在西元750年左右崛起,開始駕著龍頭船四處航海探索,開啟了「維京時代」,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中給予歐洲大陸上的各民族以慘痛打擊,並探索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

  北歐地區的如尼文字

  維京人既然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走向海洋呢?

  這是因為隨著氣候變得更加溫和,很多永凍土蛻變成了可耕種的土地,為維京人提供更多的食物,養活了更多的人口,老人的死亡率和冬季新生兒的死亡率也在降低,但隨著維京人人口的快速增多,貧瘠的斯堪的那威亞半島已經無法為當地人提供更多的牧場和耕地了,維京人迫不得已地向海洋索取食物、財富和貿易市場。

  而斯堪的那威亞半島四面環海,峽灣眾多,進入臨近的大陸很方便,並擁有著眾多的森林資源,這給了維京人海上掠奪的優勢,並且維京人本就是一個勇猛、喜歡冒險,愛好遊歷,同時還非常貪財的民族。因此,維京人駕著長船四處劫掠就不足為奇了。

  歐洲地形圖

  ps:人們現在將維京時代開啟的標誌定為西元793年!在這一年的6月份,來自丹麥地區的維京人洗劫了英格蘭海岸邊的林迪斯法恩修道院(Lindisfarne)和另外幾個地方,讓其陷入血和火的海洋,這些閃電般快速、殘暴的劫掠標誌著維京時代的來臨!從8世紀開始,英國所有的教堂都回蕩著這樣的祈禱:「上帝啊,保護我們逃過北方人的侵襲吧!別叫我們遇上他們的暴行吧!」

  小編有話說

  寫這一篇文章前,我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梳理相幹知識,不誇張的說,這篇文章是我有史以來寫過的最耗費心神的一篇文章,比寫論文還要費力!我寫了很多遍,也刪減了很多遍,但總是不能讓我滿意,因為幾乎每一份資料都與其他資料的數據相抵觸!甚至在某些地方完全不一樣!這是因為人類學以及分子人類學的知識更新速度非常快,它們會不斷地隨著新的考古發現而隨時更新!所以2015年的資料經常能完全推翻2010年之前的資料和論據!讓我看的一頭霧水,幾個完全相抵觸的資料混雜在一起讓人根本分不出誰對誰錯!

  萬幸,經過幾個月的梳理,我終於大致搞清了維京人的古老起源,以及大部分歐洲民族的起源,但我無法保證我的文章、資料和理論完全正確,因為如今的這些知識還會隨著考古發現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證實或推翻原有的理論和假說!

  文章參考文獻:

  • 《人類遷徙史》鄒宇宇 著
  • 《人類大遷徙》楊大路 著
  • 《槍炮、鋼鐵和病菌》賈雷德·戴蒙德 著
  • 《歐洲史》[英]諾曼·戴維斯 著
  • 《維京人傳奇》[英]馬克·哈裡森 著
  • 《維京人》[法]伊夫·科哈特 著

>詳細介紹維京人和歐洲民族的最古老起源!從4萬年前的智人講起

動漫:女生參加跑步比賽,在健身房瘋狂練腿,只為贏得第一名

尋夢園

海賊王1021話,羅賓用魚人空手道擊敗黑瑪利亞,飛六胞全滅

尋夢園

日劇雜感:《騷動時節的少女們》山田杏奈、玉城TINA主演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