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劇預定!網飛這部大尺度台劇,燒腦又治愈

  Netflix進軍亞洲市場的野心,人盡皆知。

  2019年,一部橫空出世的喪屍權謀劇《王國》,成為全球爆款。

  再看島國,全心鑽研動畫市場的網飛同樣是水花不斷:

  《惡魔人:Crybaby》《機動奧特曼》《拳願阿修羅》《攻殼機動隊:SAC_2045》。

  既有經典IP的重制,又有搭配豪華陣容的科幻原創。

  可以說,自帶「鈔能力」的網飛為日本業界營造了一番新氣象。

  正當吃瓜大眾準備感嘆「有錢是真的能為所欲為」時,預備登陸華語市場的網飛卻踢到了一塊鐵板。

  由於種種現實原因無法直接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只好先改道臺灣。

  短短一年時間裡,《罪夢者》《極道千金》《彼岸之嫁》接力上線。

  既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卡司,又有犯罪、黑幫、冥婚這類大尺度題材。

  乍看之下,賣相還挺誘人。

  等到觀眾慕名趕來之後,卻大失所望。

  粗糙的劇本、無甚新意的敘事,還有拖拉稀碎的剪輯,除開大尺度的噱頭,這幾部劇幾乎沒多大看點。

  網飛理想中的「王炸三連」,最後變成「撲街三連」。

  雪崩式下滑的評分,也讓人不由得開始質疑它的品味。

  正所謂,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

  這不,真正有資格打響「華語原創」的第一槍,順便替網飛挽尊的好劇來了——《誰是被害者》

  本劇上線僅三天,捷報頻傳。

  先是空降Netflix臺灣地區熱門榜首,首次打破了韓劇的壟斷。

  再是豆瓣開分8.3,一腳邁進了華語劇的第一梯隊。

  不過《誰是被害者》的最終成色能否經得起考驗,咱們還是眼見為實。

  01.突破口

  隨手點開第一集,你就能體會到什麼叫做「開幕雷擊」。

  空蕩的浴室,寂靜到詭異的氛圍。

  在玻璃門外圍觀的一堆警察,表情更是精彩。有的滿臉驚愕,有的下意識捂住鼻子,還有人忍不住瞪大雙眼。

  「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成功勾起觀眾好奇心之後,鏡頭一轉。

  從染滿血色的浴缸,慢慢移到浴缸中一具死狀慘烈的屍體。

  經過長時間的溶解,屍體已經血肉模糊,叫人不忍直視。

  如此「少兒不宜」的場面,鏡頭居然還貼心地給了特寫,仿佛生怕觀眾get不到道具組的「良苦用心」。

  —————高能預警—————

  這還不算完。

  溶屍、焚屍、腐屍,劇組在後期還附贈了更多「重口大禮包」。

  這些重口場景在迫使觀眾飛速放下飯碗的同時,也讓人咂摸出了幾分陌生感。

  畢竟,刑偵劇只是歐美劇的常客。

  但對於台劇來說,算得上是「人生初體驗」。

  不止如此,就連主演許瑋甯的心理承受力也被拉伸到了極限:「我的天啊,怎麼做得這麼真。」

  劇照剛拿到手,她就連忙表示剩下的還是等到正式開拍再看。

  光有大尺度和短暫的視覺沖擊,就夠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否則網飛當初也不會連載三個跟頭。

  最先讓我想安心入坑的,是極度風格化的人設。

  從主角到配角,一眾角色基本都不是「善碴」。

  方毅任(張孝全飾),一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鑒識員。

  我相信很多人對於「亞斯伯格症」的初步認知,恐怕都是從《生活大爆炸》裡的謝爾頓開始的。

  簡單點說,這是種特殊自閉症,也被稱作「天才病」。

  同為「病友」,兩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著不少相似之處:

  過目不忘、刻板固執,擅長邏輯推理,極度厭惡與他人的肢體接觸。

  而最大的缺陷,則是情感障礙

  就像謝爾頓在認識艾米之前,差點把一眾好基友逼瘋。

  方毅任也不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時常表現出冷漠薄情的一面。

  正因如此,專業能力過硬的他才會在職場上處處討人嫌,變成遭人排擠的「怪胎」。

  職場受挫,男主在「情場」也照樣一敗塗地。

  過去,方毅任一心沉浸於工作,完全不顧家人的感受。

  又由於他的冷漠,間接導致女兒被化學藥物灼傷,忍無可忍的妻子便帶著女兒離開了他。

  故事的楔子,則是他在溶屍案證物上搜集到的一枚指紋。

  通過識別系統,證實指紋的主人正是他失蹤多年的女兒江曉孟

  意識到對方很可能牽扯其中之後,他立即決定向警方隱瞞真相,直到找出女兒的下落為止。

  徐海茵(許瑋甯飾),一名負責社會新聞的調查記者。

  劇情前期,身為「嗜血記者」的她,無疑是最具看點與爭議性的角色。

  揪住警察小廖涉賭的把柄後,她卻不想著曝光,而是通過威脅利誘,把他當成長期的情報源。

  她還多次編造身份,騙取當事人家屬的信任。

  進屋之後,對方一邊跟她掏心窩子,一邊哭得撕心裂肺。

  她卻趁機找準偷拍角度,只想把對方痛哭流涕的模樣完整地納入鏡頭。

  在她的臉上,你壓根捕捉不到一絲真實的哀傷。

  要是往深了說,劇裡的場景也許會讓人不由得對現實中的記者也連帶地產生一絲厭惡。

  別的不說,她的變臉功夫也是一絕。

  前一秒,還是冷漠臉,下一秒,就秒變嬌嗲臺妹腔。

  語調切換的速度之快,時常把男主看得一愣一愣。

  誆警察、套情報、賣慘博同情,為了獲取新聞素材,她幾乎是不擇手段。

  如果隻憑開頭,我完全能猜到大家會給她貼哪些標簽:

  吃人血饅頭、冷血、無良、沒底線。

  但微妙的是,她和方毅任之所以能搶先摸索到案情的突破口,有時恰恰要歸功於她的「冷血」。

  比如第一起案件,要不是徐海茵主動出擊。

  像「蘇可蕓生前準備出新專輯」這樣的重要線索,也許會被耽擱很久。

  矛盾與高光並存的人設,自然也會牽扯出一系列關乎新聞倫理的話題。

  比如,新聞時效性與人性之間的矛盾。

  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

  每當社會新聞爆發,很多記者都會像是嗅到血腥味的禿鷲,對當事人窮追不舍。

  另一方面,社會事件越是離奇,對於記者來說,就意味著越是有料可寫。

  至於「同理心」,反倒沒有那麼重要。

  無助的當事人、嗜血的媒體、消費獵奇事件的大眾,最終形成了一個閉環。

  久而久之,公眾與媒體之間的矛盾便愈發顯得激烈。

  就像河南原陽記者被毆打事件爆光後,一些網友的第一反應就是:活該。

  蹭熱度、帶節奏、吃人血饅頭,早已成為他們心中對於記者的固有認知。

  

  再比如,媒體正義與利益的抉擇。

  媒體的生存困境,已經成為現代新聞業發展的頭號難題。

  這是否意味著媒體會在某些時刻,被迫向資本低頭?

  劇中,由於案件報導的對象涉及到自家金主,剛準備趁熱打鐵的徐海茵被主編敲打了一番:

  「譽品是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業主,我不想碰這個雷。」

  如果徐海茵只是個利己主義者,在報導受阻的情況下,她理應放棄這個選題。但事實上她並沒有放棄,而是默默跟進。

  這表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她作為記者的底線。

  與此同時,也讓人感受到所謂「新聞理想主義」的閃光。

  冷漠天才vs冷血記者。

  一個不通情理,另一個卻是八面玲瓏的「人精」。

  看膩了在戀愛橋段裡插播刑偵戲份的國產劇之後,再看到這對專註破案的搭檔,絕對會眼前一亮。

  欣賞兩人之間火花四濺的對手戲,也比「磕糖」更帶感。

  第一次見面,人美嘴甜的徐海茵就被只會打直球的男主噎到沒脾氣,只能偷偷翻白眼。

  眼看氣場不和,兩人乾脆就把彼此當做工具人,隻惦記對方手上的情報。

  為了以示誠意,女主主動提出要幫對方找女兒。

  結果呢,事情一有苗頭,對方立馬過河拆橋,把她晾在原地。

  這下,她的職業假笑徹底掛不住了。

  Round 1,徐海茵完敗。

  比起開始的「互看兩生厭」,兩人的相處總算和諧了一些,但還是有隨時翻船的危機。

  女主通過各種渠道得知了江曉孟的身份,也終於明白方毅任的動機。

  一旦發現對方想毀約,她毫不猶豫就甩出王牌:

  「溶屍案鑒識員和嫌疑犯是父女,這標題你喜歡嗎?」

  因為被對方拿捏住了軟肋,一向面癱的老父親又急又惱,連個「不」字也說不出口。

  Round 2,方毅任完敗。

  經過一番磨合,雖然偶爾還是會互嗆,但相互配合卻越來越默契。

  一個負責搞定人際關係,或者打掩護。

  另一個就負責深入觀察現場,尋找蛛絲馬跡。

  Round 3,雙贏。

  兩人組隊破案,不僅是在找出真相,也是相互影響的過程。

  在女主潛移默化的指引下,這座萬年冰山總算開竅。

  這對離散多年的父女也終於有了開誠布公,坐下來談心的機會。

  當方毅任一貫的冷漠淡定被親情撬動,撕開的這條裂痕就成了我們窺伺人物內心的絕佳窗口。

  相比正常人,他的情緒感知更遲鈍,但不代表他是個徹底的「情感絕緣體」。

  談及往事,他無比懊悔。

  他後悔當年不該自作主張拋棄她們,不該讓她獨自承擔一切。

  所以站在他的角度,這實際是個不通人情的失職父親,試著去找回愛與親情的故事。

  真實走心的刑偵細節、對標美劇的利落節奏、立體豐滿的角色,還有最讓人舒心的「零戀愛戲碼」。

  光憑這些,就足以讓我對《誰是被害者》另眼相看。

  02.遺願鏈條

  一般來說,刑偵劇都會把焦點放在「兇手」身上。

  搜集證據、推理、追兇、破案,算是一套固定流程。

  但本劇卻反其道而行之,選擇把懸念放在「被害者」身上。

  什麼意思?

  咱們不妨梳理一下,從頭說起。

  過氣歌手蘇可蕓被人發現慘死在浴缸中,兇手還特意把命案現場布置的和她生前未發表的專輯一模一樣。

  還沒等到觀眾唏噓,「過氣明星實在太慘」。

  故事就反轉了——根據屍檢結果顯示,死者是一名身份不明的男性。

  還沒等警方找出蘇可蕓的下落,相似的命案就接二連三地發生。

  地產開發商譽品尚城的頂樓突然著火,現場隻留下一具面目全非的焦屍。

  根據遺留的物證,警方迅速鎖定了被害者的身份:譽品公司的離職職工張聰健。

  但經過方毅任的仔細勘察,他根據屍體的體征,做出了新的推斷。

  死者極有可能是蘇可蕓,而不是張聰健。

  就在警方一籌莫測之際,新的證據浮出水面。

  蘇可蕓胃裡藏著的記憶卡,揭開了譽品尚城的黑幕。

  原來,這是家臭名昭著的血汗工廠。

  公司高層不僅肆意壓榨員工,瘋狂加班,還把那些罹患重症的員工掃地出門。

  而張聰健,只是其中之一。

  在報導焚屍案的同時,譽品剝削員工的事實也被一並曝光。

  故事還在繼續。

  警方接到報案,有目擊者稱有一具屍體出現在知名藝術家莊秉耀的倉庫裡。

  死者不是別人,正是張聰健。

  按照先前的套路,這位藝術家深藏多年的秘密,也即將公布於世。

  這些看似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案件,實則有著層層嵌套的關係。

  而破解的關鍵,則在於被害者的經歷和共通點:

  每一位死者,都是下一個被害者的替身。

  而目的,則在於替他人完成遺願——

  有性別認知障礙的遊誠皓打扮成蘇可蕓的模樣,實現了過氣歌手發專輯的心願;

  蘇可蕓在頂樓自焚,由此揭發了房地產公司壓榨員工的惡行;

  張聰健在藝術品倉庫注射麻醉藥自殺,戳穿了藝術家掛名的騙局;

  盲人木雕師跳河自殺,代替曾經的少年犯贖罪;

  長大成人的少年犯戴上手環跳樓自殺,替早已死去的周洋揭開養老院虐待老人的事實。

  截至目前,主角掌握的線索已經夠多,但案情依舊撲朔迷離:

  江曉孟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她是故意想引方毅任入局嗎?

  這所謂的「遺願命案」幕後主使人是誰?TA的目的安在?

  這些人為何會心甘情願放棄生命,任由TA擺布?

  問題的答案,還有待揭曉。

  03.失語者

  「父親的骨,無意中捐出,可使你的兒子再生。」

  「仆人的肉,自願捐出,可使你的主人重生。」

  「仇敵的血,被迫獻出,可使你的敵人復活。」

  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叛徒蟲尾巴曾揮舞魔杖,用黑魔法復活了他的主人伏地魔。

  別急,我突然岔開話題不是為了懷舊,而是想強調下:

  「血」、「肉」、「骨」,是一種多麼奇妙的存在。

  在JK·羅琳的筆下,它是蘊含著非凡魔力的「施咒素材」。

  在現實生活中,它們既是人體的組成部分,又可以是含義多樣的「喻體」。

  就拿《誰是被害者》的幕後制作來說。

  為了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道具組可謂是費盡心血。

  他們既要考慮到屍體的腐化程度,又要為了視覺效果,做出適當的調整。

  哪怕最後呈現出來的只是一閃而過的鏡頭,也絕不怠慢任何一根需要上色的骨頭。

  再說回劇中。

  血,對應著個性鮮明的人物和紮實的細節。

  肉,對應著緊湊豐滿的情節。

  警察瀆職、資本剝削、職工過勞、媒體生態、養老院超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龐雜多面的現實議題則更像是「骨架」,牢牢支撐著《誰是被害者》。

  當血肉被層層剝離之後,我們才得以窺見整個故事中最核心,也是最深邃的命題:

  生與死的抉擇。

  這起連環命案中的受害者統統都是社會中的邊緣人物。

  性少數群體、過氣歌手、癌症患者、盲人、更生人、少年犯。

  一無經濟實力,二無社會地位,他們甚至喪失了活下去的希望。

  再回過頭去看劇集海報,不難發現主創人員早就埋下伏筆:

  被害者都是「無口之人」,或者說「失語者」。

  然而最吊詭的是,這群生前被剝奪話語權的人,卻在死後得到了媒體和大眾關註:

  「當你活著的時候,沒有人關心你,沒有人在乎你。可是當你死了的時候,連DNA都要把你查出來。」

  「遺願」,變成承載生者與死者之間最重要的情感聯結。

  一方面,是這群失語者們想以極端的方式,來完成遺願。

  另一方面,是方毅任和徐海茵試圖提前找到「被害者」,阻止他們自殺。

  劇情的核心也很明確,就是講述「放棄生命」與「把握生命」之間的拉鋸。

  被害者們要麼有難以解開的心結,要麼就承受著被眾人拋棄的痛苦。

  那麼對他們來說,到底應該繼續活著,等待希望?

  還是說,以死亡的方式來換取解脫更好?

  本劇沒有給出明確答案,而是通過角色對話,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觀點對壘。

  故事中,林心如扮演的護工李雅均曾經遭受過長時間的家庭暴力,也親眼目睹了養老院的骯臟內幕。

  在唯一的知己周洋死後,她失去了所有的精神支柱。

  於是,她開始刻意接近那些迷失自我的人,不斷宣揚死亡至上的價值觀:

  「死了比活著更有價值。」

  在她看來,自殺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

  相比起有些瘋魔的李雅均,僥幸從自殺事件中存活下來的徐海茵,懷揣著截然相反的信念: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一死固然能解千愁,但倘若那些被害者願意再多堅持一會兒,總有人會站出來,證明他們沒有被拋棄。

  作為旁觀者,我們無法替失語者們做出價值判斷,更沒有立場去指責他們。

  但有時候,一個溫暖動人的結局勝過所有雄辯。

  瓢潑大雨中,方毅任父女久久凝視著彼此,像是在等待對方的答案。

  最後的鏡頭,兩人肩並著肩,走向遠方。

  萬念俱灰的倦鳥,終於等到她的救贖。

  頑固不化的冰山,最終找回他的珍寶。

  而這一切,只有選擇活著才能看到,不是嗎?

  在議題數量上,《誰是被害者》有著不遜於《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包容性。

  甚至,它還嘗試著帶領觀眾深入到社會中更深邃幽暗的角落。

  隻可惜劇中的探討角度太分散,很難擰成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

  總體來看,治愈有餘,震撼不足。

  但不管怎麼說,這是部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好劇。

>神劇預定!網飛這部大尺度台劇,燒腦又治愈

聽雪樓迦若到底是誰?迦若喜歡誰結局是什麼?

尋夢園

‘楊大奔’是我對她最大的誤解,在《初戀了那麼多年》中美到窒息

尋夢園

高顏值新劇《一起吃晚餐嗎》宋承憲、徐智慧四位主演齊聚一堂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