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璽,乖小孩也可以很「瘋」

  

  #《長津湖》伍萬裡#

  

  電影《長津湖》火了。上映13天,票房突破40多億。

  

  看完電影,我們不由自主地記住了那個瘋狂又「野性十足」的戰士伍萬裡。有人說,易烊千璽又給了大家驚喜。

  

  參軍前的伍萬裡(易烊千璽飾)

  

  而這樣的驚喜已不止一次,無論是《少年的你》中的「小混混」劉北山,《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世家子弟李必,還是《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患癌男孩韋一航……他都在角色中遊刃有餘,舉動皆故事,眉目都是戲。

  

  才二十出頭的年紀,就已提名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外界對他也不吝盛讚。

  

  導演曹盾誇他「鬼斧神工永遠比不上渾然天成」。陳可辛誇他「是一位特別有靈氣的演員」。就連胡歌在內的一眾明星都成了他的粉絲、認為他是個好演員。

  

  有作品、有人緣、有前途,易烊千璽到底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魅力呢?

  

  

  易烊千璽有怎樣的魅力?

  

  接下來,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品鑒。

  

  ①努力 VS 對苦難的升華

  

  見過易烊千璽的人,都訝異於他的努力。

  

  比如,拍《長安十二時辰》時,他發著高燒但瞞著所有人,直到殺青過後才去輸液。拍攝《長津湖》時,韌帶斷了,他居然打著夾板繼續拍戲。

  

  這樣的努力,並不是常人輕易能做到的。為什麼他可以?

  

  有網友說,「那是因為他從小就吃過很多苦」。

  

  眾所周知,易烊千璽有一個「虎媽」。母親從小對他有著嚴格的教育,2歲時就帶他參加各種培訓班。5歲時,母親更是辭去工作跑到北京郊外租房住,讓兒子開始學舞蹈。

  

  自那以後,千璽便乖乖地早5點多起床、晚10點多下課。因為舞蹈班距離租的房子遠,每天往返要4小時。所以每天訓練完,他便在車上用自帶的小砧板寫作業。

  

  多年以後,母親在節目說:「應該沒有幾個人經歷過我和千璽之間的東西,真的很辛苦!」

  

  而這些苦,似乎並沒有讓易烊千璽崩潰,反而是被轉化成了滋養生命的力量,讓他在演員的職業生涯中綻放光芒。怎麼做到的?

  

  這可能是因為「吃苦」的同時,甜的部分也足夠多。

  

  因為在整個過程中,母親一直陪著他學習,練舞,甚至自己去學習舞蹈給他做舞伴,認真為他記筆記。「小時候那段最辛苦的時候,您一直陪在我身邊,鼓勵我。」而這份陪伴也浸潤著易烊千璽,讓他感知到「我是值得被愛的」 。

  

  易烊千璽小的時候可以直接與母親吵架或為自己辯解,而不用吞下憤怒;學習跳舞也為自己,可以從跳舞中享受到很多的樂趣。

  

  他的父母可能是允許孩子忠於自己,成為自己。而不是,用來滿足父母自身願望的工具。

  

  

  這也可能是,他可以理解那份苦難的意義的原因。

  

  多年後母親和易烊千璽一起上節目,她含淚問兒子,「我知道對你太嚴厲了,你恨媽媽嗎?」 已經長大的千璽眼睛濕潤,卻乖巧地說:「沒有,我知道,你都是為了我好。」

  

  天下父母心,總那般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在期盼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孩子身上的壓力,允許他們在學習中自由探索找到內生的動力、去理解困難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父母對他們的愛的表達和傳遞。

  

  而這些愛,才是孩子努力的源動力。

  

  ②真實 VS 整合而深刻的鏈接

  

  制片人梁振華這樣評價易烊千璽:他是一道光,澄澈且耀眼。

  

  「澄澈」這個詞語,我覺得用得很到位。和易烊千璽打過交道的人,似乎都能從他身上感受到那種真實、自然的氣味。

  

  綜藝裡,易烊千璽要親手為母親做一道愛吃的菜。主持人問他,為何將菜擺得整整齊齊。他脫口而出,「這不是在鏡頭前麼 。」實誠的答案,令人忍俊不禁。

  

  易烊千璽就如同《皇帝的新裝》裡的那個孩子,毫無芥蒂地向世界呈現真實。而這份呈現,又非莽撞無知的,而更像是經由他個人的價值觀塑造而作的反應。

  

  

  對此,有兩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個,是圍繞著自我的感覺來構建生活的。

  

  比如對職業的選擇,「就是自己做到什麼事情的時候,會覺得我特別自如,我在這個裡面會,好像看到真的適合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在,我在找。」他說。

  

  這也是溫尼科特所說的「真自體」,真實地感知,真實地生活。

  

  第二個,是對待外界更為整合的態度。

  

  在別的孩子肆意玩耍的時候,他已為生活吃足了苦頭。後來有人問及他那段生活,他說,「也不是很開心,只是習慣了。」

  

  那的確是不快的,本該像同齡孩子般過著上學、下課、與朋友玩耍,與家人團圓的生活,但他錯失了。在易烊千璽後來的採訪中,他曾提到,那是一種遺憾。

  

  他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沒有否認自我去討好父母,也沒有那種「含著奶瓶」的抱怨,只是清清爽爽地表達。由此推測,他內心對「好母親」和「壞母親」的感受可能是整合的,那個陪伴自己的母親是溫暖的,同時也是嚴格而令人不爽的。

  

  其實很多時候,在困難中欺騙自己不難「一點都不苦,其實我挺享受的」,真正難的是對自己的情緒、需求始終保持誠實,「我其實是不開心的,但我可以讓自己去習慣、去適應、或者有一天去改變」。

  

  

  沉穩 VS 對自我的探索

  

  沉穩,是很多人對易烊千璽的感覺。

  

  《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評價他:「眼睛是帶著感情的,裡面是有思想,有東西的,我很少見到一個年輕人是這樣的。」

  

  而這樣的外在氣質與他保持自我探索的狀態可能是相一致的。

  

  他閱讀,喜歡讀《未來簡史》《時間簡史》、餘華的《活著》、班宇的《冬泳》……作者班宇說:「這小孩挺好,他應該是有自我探索的需求,才看這書。」

  

  他演戲,在不同角色的演繹中尋找內在。「進入演員行業後,我終於找到了向內在發展的自在生長環境,安心踏實地尋找自己發芽的空間,不再受奇怪事情的影響。」

  

  他如一棵紮根極深的大樹,自在自得地吸收周圍的陽光、雨露、山嵐、霧靄,然後發酵著內在力量,長成一棵與眾不同的樹。

  

  他的自體是豐富、韌性的、穩定的。而這樣的內在成長,可能跟他的家庭分化比較好有關。

  

  易烊千璽對母親有很深的情感。在給母親的信中,他曾深情表白愛意。同時,他對父親也充滿了崇拜和認同,在訪談中他曾多次提到自己的性格像父親,成熟的男人應當是像父親那般。

  

  「永遠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回事兒,也不要不把別人當回事兒。」是父親給他的人生建議。可見,父親在家庭中不僅在場,並提供了很好的功能。

  

  再者,易烊千璽的父母之間情感可能是比較好的。在綜藝《熟悉的味道》中,母親謝水萍曾透露丈夫給自己送花的細節。

  

  如果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穩定,在家庭中起到定海神針的效果。母親給予孩子陪伴和支持,而父親也很好地鼓勵引導給孩子做榜樣,那麼這就形成了一個穩定而健康的三角關係結構。

  

  他們相互獨立,又相互支持,最終內化成孩子人格重要的客體關係,讓他們可以做一隻自由飛天的龍,而非受到俄狄浦斯三角的局限,去盡可能地享受現實中的成績和內在的幸福。

  

  

  易烊千璽曾說:「其實我覺得有些光芒一定是要經過黑夜的洗禮才會更加透亮。有時候,我覺得我就像老家的糍粑,要煎很久才會出味道。」

  

  而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面對生活的磨折,我們也許覺得壓力山大。但最終還是會一點一滴地去堅持,去理解,去穿越,蓄力等待,有一天把那些苦的痛的都轉化成滋養生命的強大力量。

  

  面對與他人的相處,我們常常擺不清位置。有時討好別人委屈自己,有時隻在乎自己不小心刺痛別人。所以,我們不斷地摸索用一種更真實、整合的態度去生活,做事,建立關係。

  

  面對自我的成長,我們也時時感到迷茫。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到底適合什麼樣的職業?為什麼我無法允許自己得到更多財富,亦或是進入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這些答案,都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尋找。

  

  願我們最終都能勇往直前,成為自己。

  

  

  轉自: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超過2000篇原創親子/兩性/個人成長心理文章,7年陪伴,少點內心的沖突,多點精神的自由(ID:zqfxlgzs)

  

>易烊千璽,乖小孩也可以很「瘋」

趙麗穎真實路透被爆,滿臉紅疹加「彌勒臉」!劇方哭死粉絲幻滅了

尋夢園

剛剛,林俊傑自宣確診新冠

尋夢園

專家也稱讚的防彈少年團智旻,抓住LA的魔性主唱+現場功底 BTS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