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場還是要提《魷魚遊戲》。
但Sir要說的是缺點。
或者說,遺憾。
很多影迷都提到的:
為什麼不是黃政民來演成奇勛?
當然不是苛責李政宰的表演。
而是。
黃政民身上的「無賴氣質」,實在不可替代。
黃政民何人?
身份很多,這裡向不太熟悉韓影的毒飯簡單介紹:
作為演員。
韓國當下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實力派男演員,大鐘獎、青龍獎雙料影帝,長著一張為了說「阿西吧」而生的嘴。
作為搭檔。
他和李政宰之間的緣分,妙不可言。
最經典的《新世界》,兩人演一對混跡黑道的難兄難弟,一痞一帥,硬生把黑幫片演成「愛情片」。
最近,他又多了一重身份。
惹來大量中國觀眾的關註。
畢竟。
他這次是「翻版」劉德華:
《人質》
인질
中國翻拍韓影我們見多了,而且類型不限。
《關於我媽的一切》《陽光姐妹淘》《你的婚禮》……
韓國翻拍國片,其實也不少。
但大多專註「犯罪懸疑」類:
《英雄本色》《毒戰》《全民目擊》……
最近,又看上一部。
《人質》,翻拍自丁晟導演,劉德華和王千源主演的《解救吾先生》。
忘記了?
一個動圖你就記得:
改得好不好?
即使韓國票房不錯,但評分也不高,韓國大眾評分網站naver上評分7.58(滿分10),豆瓣更低,6.1。
僅從口碑看。
這次中韓影視友好交流,是我們勝出(原作豆瓣7.7)。
可喜可賀。
但Sir作為影評人,不想簡單地唯分數論,尤其對於這樣難得的「同題競賽」。
放下立場,回歸電影。
Sir更感興趣:
我們這一次,究竟「贏」在哪?
會一直「贏」嗎?
01
群戲VS獨角戲
故事不陌生。
原型,2004年的真實案件,內地著名演員吳若甫被綁案。
《重案六組》《特警力量》都以此改編過。
《解救吾先生》無疑是最被大眾熟知的一次。
中韓兩版,劇情主線基本一致:
著名演員被綁架後,演員怎麼跟綁匪鬥智鬥勇,警察又如何把他救回。
但具體操作則區別很大。
海報就亮明態度:
中國版,「人質」劉德華C位,但綁匪、警察所占面積不小;
韓版,「人質」黃政民也是C位,且是絕對C位,後排六人,都不是全臉,五個是綁匪,完全沒有警察的戲份。
這便是兩版對於「視角」的取舍:
前者,多線並行,強調人質、匪徒、警察三方你來我往、見招拆招的對壘快感。
後者,更像黃政民的獨角戲,同時,Sir預感到電影裡警察都是豬隊友。
別小看這細微的調整。
電影視角,將決定整個故事的位移。
目前來看,兩種選擇不分優劣。
02
劉德華VS黃政民
演技不必過多比較。
Sir這裡討論的是角色設計。
《吾先生》中有一個亮點常被忽略:
原型人物吳若甫,的確出現在片中,並出演一個警察。
於是,當吳若甫扮演的警察,在戲中對著當年綁匪喊話時。
虛實難辨。
韓版也保留這一妙筆。
但它的做法簡單粗暴——黃政民演黃政民。
他「演」的就是自己。
在Sir看,正是這一改動。
讓「妙筆」成了「敗筆」——黃政民演的「黃政民」,大概是他演藝生涯中最不自然的角色。
這是一名怎樣的演員?
身手比成龍還靈活;
打起架來,比綁匪、警察都猛。
這哪是黃政民。
明明就是那個在《新世界》裡,美隊上身,被稱為「電梯戰神」的丁青嘛。
不光身手開掛,還智力下降。
面對綁匪,不是傻傻地尬聊,就是一次次激怒對方。
綁架啊大哥,還顧著臉呢!
這哪是演繹過無數個角色的青龍影帝?
明明就是個沒腦子的十八線網紅啊。
總之,我們無法相信,這是一個「黃政民被綁架」的故事。
編劇苦心的建立起來的「虛實結合」,因此沖散。
反觀《吾先生》。
人質雖然叫「吾先生」,電影卻始終讓觀眾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劉德華。
人設清晰:
香港影帝,頭腦清醒,且,沒有戰鬥力。
行動一致:
被綁後迅速冷靜,認清現狀:打不過只能智鬥。
並且形成基本策略,花錢買命。
綁匪被困,他主動獻策,以便對方盡快安全地拿到錢,好令自己盡快脫險;
綁匪發怒,他據理力爭,因為以他的經驗,認慫反而會讓對方多疑。
Sir認為最絕的一幕。
喝水。
綁匪端來可樂,吾先水果斷拒絕,說要喝白開水,還讓綁匪把杯子洗一下。
膽大包天?
不對。
首先,不喝可樂因為擔心裡面被投放藥物,說明他謹慎;洗杯子,則表現了他即使身處絕境也沒有丟掉基本的體面。
自尊,是目前吾先生唯一能緊握的籌碼。
結果?
綁匪不僅沒發飆,更帶來我們不可思議的反轉:
得了個「惺惺相惜」。
黃政民那邊呢?
綁匪拿水,他滿不在乎、來者不拒,只管喝不管後果。
這一句。
電影裡的「黃政民」,算是徹底敗給電影裡的「劉德華」。
但必須重申:不是演員的鍋。
03
王千源VS綁匪們
反派塑造,是雙方決勝關鍵。
華子(王千源 飾),可以說是《吾先生》的「魂」。
說他是華語電影最經典的反派之一,不過分。
Sir就說幾個動作。
華子是誰?
他是一個悍匪。
開場,華子去跟俄國人買槍,被懷疑是警察,怎麼自證?
一把摟住翻譯,掏刀,捅。
又狠又瘋,但不失理智。
他還是一個控制狂。
激情戲,狂躁地從背後進攻,雙手死死按頭。
鏡頭拉遠,伸手可及的地方放著手雷與手槍。
這僅是華子的A面。
他的B面,藏得更深。
底層單親家庭出身,長久以來物質和情感的雙重匱乏,導致極度自卑。
犯案前,看到漂亮女孩,他還是會下意識扭頭偷看。
犯案後,華子來到吾先生家裡翻找信用卡。
他還幹了什麼?
坐下沙發,打開飲料,慢悠悠地翻開雜誌……
暗自模仿起劉德華的手勢。
一個粗暴悍匪的標簽下,他漸漸展現出「人」的血肉:
恃強凌弱,用武力掩蓋自卑的扭曲性格。
華子的成功,不僅是演員功勞。
全片最過目不忘的鏡頭:
審訊室裡的他,像一團巨大的陰影,眼皮子朝上頂,透著股危險和頹喪氣。
最終這個陰鷙的眼神看得人寒毛直豎。
然而華子沖著照相頭,隔空挑釁警察後,那粒沒抓穩的餃子緊接著拆穿他的自信。
這一幕,是導演對「華子」宿命的預演。
以上一切,才讓結尾那段封神的哭戲成立:
華子被執行死刑前,媽媽去探監。
他努力保持以往不務正業的樣子,裝作不怕死。
他想哭,卻又拼命咧開嘴笑。
最後他說,下輩子再給媽盡孝。
矛盾、懊悔,又不願承認。
一言蔽之,華子為什麼深入人心?
他是個惡人,卻也是個活人。
韓版裡的綁匪頭子崔基煥。
狠也是真狠。
光天化日之下就敢殺人,兇器還是隨手拿的易拉罐。
可惜。
兇悍有餘,有勇無謀。
暴戾有餘,臉譜化嚴重。
沒有感情,沒有掛念,沒有軟肋。
兩個版本都有的一個情節:綁匪頭子去人質家裡搜信用卡(U盾)。
《吾先生》裡是搜到了信用卡,但華子回來說沒搜到,同時上手勒脖子。
華子為何要撒謊?
因為他想詐出吾先生家裡可能還有的其他卡,目的是把吾先生吃幹榨淨。
華子狡詐又貪婪的形象瞬間入木三分。
韓版卻直接改成了真沒搜到。
被勒得快死了,黃政民才來了一句「在便利店」。
大哥,你到底是真忘了還是想撒謊?
不管是哪種,都是蠢到家了。
原版綁匪給吾先生捆上的都是鐵鏈,完全杜絕他自行掙脫(劉德華上演動作戲)的可能,吾先生想博弈只能智取。
韓版綁的卻是繩索,分明這些綁匪是生怕黃政民沒有機會逃跑。
這一局,又敗。
04
類型VS表達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好奇——韓版為什麼要這麼改?
反派越黑,主角越強,警察消失……
像什麼?
老套的超級英雄片。
正因為對現實裡的「英雄」不滿,才更需要電影裡的英雄。
所以。
比起把這個故事拍成一次精彩的綁架,韓國版更願意跟隨創作慣性,把它呈現為一次對政府的諷刺。
韓影敢黑是傳統藝能。
《魷魚遊戲》,剛借反派之口諷刺過韓國警察。
《人質》同理。
警察們幹了什麼?
面對同一個匪徒,人家用的土炸彈,警察全副裝備,還硬是讓對方逃了三次。
接到報警電話,明明是重要線索,卻生生放過,完全沒有發現線索的敏感度。
還有最無語的。
韓版主犯直接自首,這本是極度無腦的行為,但在警察們更無腦的襯托下,反倒顯得運籌帷幄、胸有成竹。
另一個例證,是韓版明顯加強媒體的戲份。
這本是一個新鮮的角度。
畢竟,原版媒體作用基本消失,被警方嚴控。
但韓版裡的媒體是怎樣?
沒有調查,沒有對警察的不作為有任何披露,全程只有添亂。
尤其遺憾。
最終,電影也就成了韓國電影對政府(警察)又一次無關痛癢的諷刺。
但。
這只是韓國電影的毛病嗎?
《人質》給予我們的警示在於:
當創作者為電影、人物、故事預設下鮮明的立場,從而放棄最基本的,對邏輯的尊重,對敘事的打磨,對「人」的體恤時。
電影,便終成為某種意識和口號的「人質」。
然而。
誰又能解救電影?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哆啦C夢
>「妙筆」成「敗筆」,青龍影帝演「翻版」劉德華,演成十八線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