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劇,從預告片曝出,殺姐就在關註。
資源剛放出,我就在朋友圈給你們分享。
可是說實話,我自己看的時候,還是做了一番思想鬥爭的。
為什麼?
也不是它有多麼恐怖驚悚,而是它著實讓人覺得瘆得慌。
比如這個鏡頭:
馬賽克保護
有些人可能要說了:這張圖看起來沒什麼啊。
是沒什麼,我也沒放最那什麼的劇照。
畢竟,午飯時間我不能影響你們食欲對不對?
這部劇的鏡頭足夠變態,而劇中的人物也是一個比一個離奇。
平常我們看到的林心如是這樣的:
溫婉美麗大方。
可在這部劇中,竟變成了這樣:
講真,這個表情出來的時候,著實有被嚇到。
按理說這麼一部瘆人的劇,沒理由追啊!
可點開看了之後,竟愣是沒忍住,一口氣刷完8集。
怎麼回事?
因為在這瘆人的背後,殺姐看到了華語劇裡久違的一股真!
《誰是被害者》
The Victims’ Game
01
夠真
影片的制作方來自Netflix。
眾所周知,網飛想要打進華語市場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在近兩年,網飛+台劇組合出產的作品不在少數,但鮮有佳作。
像《極道千金》,《彼岸之嫁》,還有去年很火,但差了一口氣的《罪夢者》。
這些作品雖都有實力派演員加入,但不怎麼討觀眾的喜歡。
離爆款總是有一定的距離。
因此網飛一度被打上了「水土不服」的標簽。
那怎麼樣才能打動華語觀眾?
這部《誰是被害者》就給出了答案。
目前這部作品豆瓣評分高達8.1,可以說是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
它打動人的形式在於足夠真實。
怎麼個真實法?
首先來源於道具。
作為一部犯罪懸疑片,屍體這個物象必不可少。
在很大程度上,觀眾的帶入感與屍體的逼真程度緊密相連。
為了讓觀眾感受到更佳的代入感,該劇的道具組就對屍體進行了最事無巨細的還原。
一個破碎的軀體,也要從三部分做起。
先從裡面的骨頭入手,再到中間的肉組織,最後是外層腐化了的皮膚。
這樣一步一步,調色制作出來。
它的逼真程度,連女主許瑋甯都說會被嚇到。
其次,是在布景的設計。
為了讓演員有更好的狀態,觀眾有更佳的沉浸感。
布景組專門查看了現實中警局的模樣,然後再進行1:1的真實還原。
像這隨便一幕。
後面的文書,日曆,水杯……這些擺放都是有講究的。
最後,來自於演員。
此次男主張孝全飾演的是一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辨別人員,方毅任。
亞斯伯格症是自閉症中的一種。
它的典型特征是:社交困難,溝通苦難,固執或狹窄興趣。
為了真實還原出這個人物,張孝全特地找來精神專家來討論,研究這些病人的習性。
來看他最後是如何來演好這種症狀的。
通過兩個細節:
講話時從不直視對方的眼睛。
當對方和自己有肢體接觸時,反應極大。
一下子,這個人物的形象就立住了。
所以,這部影片展現出來的都是人怪,物奇。
效果很瘆人!
但在瘆人的背後,是它真實的還原了警察在工作中遇到的雲波詭譎……
02
夠懸
一部犯罪懸疑片,固有的定式是什麼?
即提前給你鋪設一團迷霧,然後警方抽絲剝離揭開一層,歹徒分毫不讓填上一筆。
這樣雙方鬥的不分伯仲,影片的精彩之處也就來於此。
可在這部劇中你卻看不到兩者之間的博弈。
請注意片名:誰是被害者。
不是在找兇手,而是在找受害者。
可受害者不就在現場了嗎?
這是我們的慣性思維,就連多年辦案的警察也這麼認為。
但精於辨別的方毅任卻發現事有蹊蹺。
為什麼兇手要溶屍,焚屍。
只是為了泄憤,讓人覺得血腥恐慌嗎?
不,還有一個目的,為了掩蓋被害者的身份!
第一樁命案,過氣歌手蘇可蕓,慘死在酒店的浴缸中,屍體還被食人魚酸所腐蝕。
而且更詭異的是,蘇可蕓的死去的情形竟和她的新專輯封面十分相似。
是有意為之還是純屬巧合?
疑點還沒解決,又有一則重磅消息傳來。
經過物證辨別科的識別發現:
這根本不是蘇可蕓的屍體,而是一具男屍。
那蘇可蕓去哪了?既然她不是被害者,那她會不會就是施害者?
順著這個思路,警方開始全力搜索她。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棟建築大樓內突然起火,警方趕到後,發現了一具被火燒過的焦屍。
從屍體旁遺落的一張工牌上。
發現他是一名在房地產剛剛離職的張聰健。
可通過屍檢發現:這是一具女屍,而且頭骨有明顯的整型痕跡。
顯然這又不是張聰健,反倒是很符合蘇可蕓的特征。
前者的溶屍案是以蘇可蕓的方式死去,死的是一個不知名的男子。
而現在這具焦屍又是以張聰健的方式死去,死的是之前的蘇可蕓。
那這會不會是一場連環兇殺案?而下一個死者就是張聰健?那警察能不能在張聰健遇害之前救出他?
抱歉,殺姐不能再劇透。
可以說,前面這部分都只是這場案件的引子,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才是整部案件發生的大戲。
在《誰是被害者》中,你很少能看到兇手和警察之間的對手戲,可你依舊會被它吸引。
它向我們證明了:
即便在定式之外,它依舊可以讓你看的過癮。
03
夠深
每部優秀的犯罪懸疑劇,在結案的背後都有一抹苦味的言不由衷。
這份言不由衷即是看清了社會的無可奈何。
影片《誰是被害者》也有這份對現實的映射。
自殺。
誰自殺了,殺姐不能講。
但影片中的每一個被害者,在生前似乎都面臨不順。
蘇可蕓,一個已過氣的歌手。
想準備重新回到歌壇,可人們的關註點卻完全不在她的歌上。
找到老友重新錄歌。
卻只能寄托在老友對她的那份同情。
誰都知道,她曾經紅極一時。
但也誰都知道,她現在已經過氣了。
張聰健也一樣。
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他是公司的銷售冠軍,老板器重他,同事們也都以他為榜樣。
可直到他得了胃癌,跑不動業務,銷售成就不行了。
老板開始厭惡他,要求他自己主動辭職,而且就連之前的獎金也不打算再發給他。
而他自己則要做手術,正急需用錢,
對於這些人來說,死,不是最殘酷的。
活著,一次次被人拋棄才最令他們感到絕望。
可死真能一了百了?
真能讓那些不喜歡他們的人感到難受嗎?
當然不能!
不喜歡他們的人,不會在乎他們的死活。
真正會因為他們死去而難過的,只有那些一直以來被他們忽視的真正關心他們的家人愛人。
沒有人的人生更容易一些。
不公和委屈,危機和災禍。
他們在經歷,我們也是。
累了煩了可以想辦法放松一下自己,但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
因為無論何時,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熬夜刷完8集,這華語劇尺度大到起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