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家庭小餐館,床鋪邊就是餐桌,去過的遊客卻還想再去

  一個寒冷的冬日,到貴州青巖古鎮旅遊,寒風中行人百裏挑一,在西街拍老當鋪時凍得瑟瑟發抖。饑寒交迫之際,看到對面有家小餐館,招牌上寫著「花溪牛肉粉面」,也沒多想,就沿著狹窄的樓梯走進去了,只想吃一碗熱騰騰的粉面,溫暖一下凍僵的雙手。上了二樓,撩開透明的塑膠門簾,看到餐桌邊就是一張床,那瞬間真有些後悔進來。但吃完這餐飯後,卻準備再來。

  餐館裡只有一個顧客,坐在小桌前發呆,心想起碼這裡能避寒,既來之則安之。老板招呼我們坐窗邊的雙人桌,在床和窗戶之間,兩個椅子、一個小餐桌和僅容一人通行的過道。結實的木頭椅子,小小的餐桌,乾淨的塑膠桌布,桌子下面還用一塊繡花布圍起來。坐下之後,腳下一股溫暖,原來桌下有個暖爐。

  暖和過來,才看窗外的景,桌子上方吊著一個宮燈,邊上是老式雕花窗戶,透過窗欞,可以看到西街對面的黛瓦老屋。看我在張望,隔壁座先來的那位客人說窗戶可以打開,後來老板介紹,他是一位來自北京的遊客,是他家的熟客。如果不是冬天,在這兒吃飯,打開窗戶,可品味六百多年古鎮老街的韻味。

  看了他家的菜單,青巖豬腳、糕粑稀飯、米豆腐、卷皮、涼面、豆腐圓子、豆腐果、鹵汁燙菜、特色洋芋粑、炸洋芋、野生楊梅湯、野生刺梨汁和玫瑰冰粉等等,飯菜跟青巖古鎮上其他餐館別無二致,價格也差不多,最貴的是25元一斤的鹵豬蹄,其他的都是15塊錢以內。青巖古鎮待了幾天,在王萬媽、金必軒等店吃過不少古鎮特色的美食,就點了豆腐果、鹵汁燙菜、花溪牛肉粉和玫瑰冰粉。

  他家的豆腐果類似貴州雷家豆腐丸子,很像小時候吃的油炸豆腐泡,只不過我們吃的是方形,青巖古鎮的是圓形,但外面有裹了一層面粉,油炸之後好脆。咬開松脆的皮,裡面是非常松軟的豆腐,嘗試蘸著貴州辣椒粉,並不辣,鹹味足,帶著各種調料的香,滿嘴的脆爽。

  也許是暖和了,也許是好奇,大冬天的特意要了一碗玫瑰冰粉。貴州怎麼會有這種類似廣東南方的小吃?老板說以前青巖古鎮附近種了很多玫瑰,街上到處都是賣玫瑰花的,古鎮本地的傳統小吃會添加玫瑰,就像玫瑰冰粉、玫瑰糖,黃老伯玫瑰糖就在他家西街下面不遠處。

  吃了飯,並不想離開暖和的小餐館,突然聽見屋外像是鸚鵡吹口哨。老板說是他們家的鷯哥,比鸚鵡會說話,能說貴州方言,每天天剛亮,它就用貴州話喊著「老板開門囉!」天黑的時候,它就叫著「老板關門囉!」 打開窗戶,看到了鳥籠裡的鷯哥,鷯哥見我拍它,竟然用國語說了一句「朋友」,我對它說「你好!」鷯哥吹了一個響亮的口哨,然後還回我一句「你好!」

  逗完鷯哥,對這家小餐館更是好奇,四處看看,餐桌邊一個古舊的老雕花床和幾把木制椅子引起了我的興趣。記得以前爺爺奶奶家,也有這樣的木床,可惜早已經丟棄,這種古老的中式木制床已經不多了,特別是全木榫卯的床架,多半都是清朝、民國之前的古董。老板說這個是他們家祖傳的老木床,應該是清朝末期的,平時他們還睡在這張床上。

  木床前的兩方形木板「門圍子」上,左右各立著一個木雕小獅子,斑駁的紅漆,還有些許殘留的金色描邊,欄桿下面是仙鶴等圖案,雖說也有花鳥與龍鳳圖,但這張床更可能是「長壽床」,而非「龍鳳床」。掛蚊帳木架上還有騎驢的張果老、垂釣老翁等吉星神仙木雕,床架裝橫楣板鏤空雕花以「壽」字圖案為基調,很多人並不認識這種變形「壽」字圖案,小時候奶奶給我剪紙時才見過。

  屋裡還有幾把舊木頭椅子,其中兩把放在床前,木質靠背的方框雕刻出像是竹節,有一定的弧度,也是木榫卯結構。靠背和四角都有圖案,中間的圖案像是兩位壽星老人,油漆和圖案跟老式木床很匹配。有一把椅子座板上的油漆已被磨光,露出木紋,坐在上面硬硬的,但是靠上去腰背卻很舒適。

  圍著床和椅子拍了好一陣,餐館也沒了客人,老板喊我一起喝茶,圍著火爐聊青巖古鎮,旅行中沒有比這更開心的事了。老板姓吳,祖輩都住在青巖古鎮,在鎮上做布匹和食鹽生意,家族生意昌盛的時候,青巖古鎮西街的大部分房屋都是他們吳氏家族的。後來房屋被充公,經過一段艱苦的日子,返還了目前的小房子給他們居住,樓下以及後面房子住的也是他家親戚。

  在那段日子裡,禁止私人做生意,老吳和父親都去了鎮上的青巖副食品廠工作,當時主要是加工做副食品和醬油,老吳的妻子則在當地的織布廠工作。隨著經濟改革與開放,鄉鎮小廠紛紛倒閉,於是他們便在家裡開起了餐館。

  經歷了社會變革的時代,老吳也見證了青巖古鎮的變遷,他印象最深的是青巖古鎮十字街頭的「龍頭」位置的寶地,最早是一個大戶人家的住宅,這戶人家沒有人了後人逐漸衰落,這片地最後變成了古鎮的戲臺,那時候常在這裡演地戲。如今,貴州的地戲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字街角的戲臺也是古鎮的旅遊景點,但很多遊客並不知道「地戲戲臺」的來歷。

  青巖古鎮名列貴州四大古鎮,一直小有名氣,但青巖古鎮名聲大噪離不開當代影視劇的助力。最早是拍《長征》,在青巖古鎮慈雲寺拍攝的時候,老吳和鎮上不少人都去當了大眾演員,一天還有十塊錢的補助。2019年,陸川導演的電影《尋槍》在青巖古鎮的背街拍攝,這一次古鎮旅遊更火了,小餐館的生意也紅紅火火。

  老吳說,他家小餐館如同「好好再來」的名字,有不少回頭客,他們再遊青巖古鎮,也會回到他們家,還帶來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位食客會畫畫,還給他畫了一幅漫畫,老吳背著小外孫在做鹵豬蹄,上面寫著「吳老師狀元蹄」。老吳將這幅漫畫貼在一個老櫃子的頂頭,走近拍照細看,覺得挺像他的。

  看到他家隻三四張小桌子,我問老吳,旺季的餐館是否經常爆滿,他說樓上還有地方。上樓頂一看,感覺進了植物園的大棚,樓頂上種滿了花花草草,探出頭去,還能看到整條西街,植物掩映之下,一個小木頭亭子,擺了張桌子,邊上也有座椅,飯後喝茶聊天,可是個「大隱隱於市」的絕妙去處。

  老吳家的餐館沒有精美的裝修,甚至有點像大排檔,飯菜未必是鎮上最好的,但是這種家庭餐館讓人感覺有人情味。記得2010年2月,徒步穿越尼泊爾Poon hill小環線,大年三十入住杜裡凱爾(Dhulikel)一家民宿,也是家庭餐館。老板知道當時是中國春節,晚上給我們準備了一餐燭光年夜飯,第二天早上,還在他家陽臺上擺上餐桌、刀叉,安排了「風光」早餐。雖然天寒地凍的,但在陽光下喝著咖啡,欣賞遠處的安納普爾娜雪山景色,家庭餐館給我留下了浪漫的回憶。

  也曾夢想過,在某個風景秀美的小鎮上,開一家自己的家庭小館,牆上掛滿我在旅途中拍攝的照片,桌子上鋪著潔白的餐布,配上雅致的餐具,嚴格挑選每一樣食材,精心做好每一道菜。每天不求人多,不為賺錢,只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前來,一起喝茶、聊天,說說每張照片背後的旅途故事。但最後還是沒有勇氣去實現這個夢想,怕自己耐不住那份堅守在原地的寂寞……

  PS:想看我拍攝的青巖古鎮短視訊,想聽老吳家的鷯哥說話,請點擊文章下面的「擴展鏈接」觀看。

>不起眼的家庭小餐館,床鋪邊就是餐桌,去過的遊客卻還想再去

《雪中悍刀行》播放量破53億,結局看似圓滿,卻有一大遺憾

尋夢園

《雪中悍刀行》大結局:恭喜張若昀,又欠了一個「第二季」

尋夢園

收官一個多月後,《清平樂》的口碑跌到了6.5分,原因是什麼?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