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台劇又發狠了,可別錯過這部小眾懸疑劇

  恭喜它,終於炸了。

  

  《罪夢者》《彼岸之嫁》延續撲街後,網飛終於憑一部小眾的懸疑刑偵劇,交出漂亮的答卷——

  《誰是被害者》

  

  講真,最初看到這缺乏新意的海報,飄是帶著狐疑的——

  色調陰冷,題材老套的懸疑刑偵劇還能翻出什麼花兒?

  

  沒想到,它不僅豆瓣評分堅挺在八分之上。

  口碑也越來越好。

  

  不信邪,飄去看了,真香。

  

  今兒就來聊聊,它香在哪?

  

  真不怪飄最初低估,這劇打眼望去,是有撲相的。

  明明坐擁當下台劇最高配的顏值王牌——

  型男代表張孝全,搭身材熱辣的混血美女許瑋甯。

  可惜,兩位臉蛋天才,全程被各種老幹部造型套牢。

  

  主角的人設,也毫無光環。

  作為劇情主線推進人,張孝全飾演的方毅任,可能是史上最弱雞的刑偵劇男主。

  不夠爽,還無趣。

  因為患有亞斯伯格症(自閉症),天生注意力單一,雖然心無窗外事,練就了一身優渥的專業技能。

  

  然而,這是把雙刃劍。

  足夠專業的他,很不通人情世故。

  不僅常因為正義到古板的為人,被企圖混日子的同事排擠嘲諷,戲謔為「瘋子一個」。

  

  家庭生活也十分不順心。

  

  由於擔心充滿風險性的職業,會給家人帶去傷害。

  方毅任選擇在女兒幼年時離家,並就此斬斷了和前妻女兒的聯繫。

  

  但,誰能想到?

  在一起旅館溶屍案的證物鑒定中,方毅任意外發現關鍵證物的指紋資訊,與自己失聯十年的女兒完全重合。

  

  於是,為了先警隊同事一步,找到和命案兇手相幹的女兒。

  

  方毅任和功利的社會記者,徐海茵一起調查這案子。

  

  卻發現,這起連環兇案的規律,十分簡單——

  最初發現的溶屍案,屍體擺放的姿勢和過氣女歌手蘇可蕓的新專輯一模一樣。

  所以下一個死亡者就是蘇可蕓。

  

  而蘇可蕓自焚的屍體旁,擺放了一張房產業務員張聰健的職員證。

  所以下一個被害的,就是張聰健。

  

  但,很快又證實,這些死者統統死於自殺。

  

  ……

  看到這,你大概和飄飄同樣迷惑——

  這結果給得又快又平,似乎除了最後一個閉環兇案的被害者,可能是男主女兒外。

  再無看點。

  懸疑破案,平鋪直敘。

  尋女設定,又十分老套。

  這劇怎麼就能爆了?

  

  別急。

  

  真正的反轉來了——

  

  這根本就不是一部刑偵劇。

  

  是的,飄耐心看下去後,才發現它騙了我們。

  

  所謂懸疑刑偵的劇種,連環命案的噱頭,方毅任尋女的懸疑追蹤,都不過是虛假的外殼引線。

  真正主角,整部劇的內核闡述人,是每一集開頭就死去的他們——

  

  遊成皓,翻開全劇幕簾的第一名死者。

  

  20出頭的青春挺拔男孩,外貌清秀,家境優渥,似乎不該有煩惱。

  

  但,作為LGBT人士,遊成皓內心的自我認知是女孩。

  可是,由於長期不被家庭和社會接納,「她」隻可以做「他」。

  

  甚至父母還會對她說:

  

  她只好假扮自己喜歡的過氣女歌手蘇可蕓,自殺在賓館浴室。

  

  既滿足了自己成為女人的心願,也幫助蘇可蕓的新專輯因為這場自殺案的消息,得到社會關註後熱賣。

  

  蘇可蕓。

  

  40歲的中年過氣女歌手,因為事業落魄,受盡八卦雜誌的嘲諷。

  

  於是,在遊成皓幫助自己達成死前的社會聚焦後,假扮張聰健在房產公司的基建樓中自焚,來幫助他達成揭發房地產壓榨員工的目的。

  

  張聰健。

  

  一名被房地產公司壓榨而過勞患癌的青年。

  患上絕症,被公司剝削獎金後開除。

  

  

  在蘇可蕓代替自己揭發公司罪行後,自殺於一家木材廠。

  他的死亡,引得警方開始調查廠主。

  從而引出了廠主長期盜用瞎眼弟弟的作品,欺世盜名……

  而下一個自殺者會是誰,不問可知。

  飄也決定就此打住,不再劇透。

  畢竟,命案的發生動機,已不難推理——

  

  這是一群因為不同的生活難題,陷入心理絕境中的人。

  他們希圖用互助自殺的方法,來幫助彼此的願望得到實現,升華自己生命最後的價值。

  劇集看似是講述了一群不同維度的心理邊緣人士的死。

  其實是在問——

  為什麼,他們只能用生命反抗?

  如果他們一直有被看見,會不會好一些?

  

  一個非常玩味的點——

  

  使這部劇評分升到8.0的原因,和使這部劇評分升到8.1就再也上不去的根源,是同一個。

  

  它真實。

  但真誠得太不討巧。

  比如在人性的認識和呈現上,它就沒有為了戲劇化的情節張力,而制造出絕對的黑白邊界。

  

  它有暗面——

  身為記者,卻不紀實,更在乎利益的女主角。

  

  拋妻棄子,沒有家庭責任感的男主角。

  以及討好富二代下屬,而犧牲忠誠老將的新聞主編……

  

  不論主角還是配角,編劇都從未吝嗇過展示他們的人格暗面。

  

  它也有亮面——

  

  原本為了賣點不擇手段的女主角徐海茵,會在親眼見證自己追求熱點加速被害者自殺後,痛悔哭泣。

  男主角方毅任最終還是感化了一心自殺的女兒,並且懂得如何去愛一個人。

  

  他們都不是死守人設的工具人,而且能在善和惡的抉擇中,有被感化的可能。

  

  那麼問題來了——

  編劇如此用心,力求打造出這個質感混沌而真實的世界觀,是為了什麼?

  ——還原生活本身的質感肌理。

  讓我們直觀看到作為施壓方的社會和脆弱人性之間的力量懸殊。

  

  畢竟,也只有立足於現實風的劇情之上,我們才能感受到《誰是被害者》劇末的真諦——

  

  有人說,這些話太口號。

  感染力遠不如劇中自殺者們闡述的邏輯。

  

  或許吧。

  但,要說整部劇在最後急拐彎,照慣例正能量引導是敗筆,也太冤枉。

  這部劇本身就是一個「以暗催光」的劇。

  刻畫那些暗面,那些絕境,是為了讓我們更多共情。

  更多地,留意到他們。

  因此才沒有預設一個說教的立場,對這群走向心理絕境的自殺者,進行優越的貶低和批判。

  

  其實,蘇可蕓遭受的社會嘲諷,遊成皓面對的主流意識排擠,莊秉榮所煎熬的懷才不遇,以及將張聰健逼上末路的資本剝削……

  真的只是過氣女歌手、性別障礙者、盲人木刻師,患癌上班族才會面對的困境嗎?

  顯然不是。

  他們都只是我們每個人在這部劇裡觸碰到的人生鏡像碎片而已。

  他們,其實就是每一個「我們」。

  

  下一個被害者,可能就在我們身邊。

  

  能預防「下一個」的唯一方式,其實就是關愛每一個走向絕境的心理邊緣者。

  及時對一些不夠友好的社會氛圍,作出反思。

  而這拓寬的,其實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道路。

>8.1,台劇又發狠了,可別錯過這部小眾懸疑劇

《不完美的她》面對家暴,穆靜和鐘慧的選擇註定做不了好媽媽!

尋夢園

《鳳弈》香港TVB播出遭遇差評 有視帝黎耀祥主演也無用

尋夢園

中國文藝界的「漢奸情結」,該治治了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