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代謝疾病是我國居民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要病因,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和管理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重要基石。在10月30日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1)預防論壇上,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武陽豐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偉麗教授共同擔任主持討論嘉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趙文華教授、開灤總醫院吳壽嶺教授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靜教授,以國內外指南、報告為基礎,以最新科學證據為核心,為我們分享了「飲食」、「睡眠」以及「空氣污染」等科學界及民眾都關心的多種生活方式與心血管疾病的最近進展。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不合理膳食是造成我國心血管代謝疾病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趙文華教授結合研究證據,對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推薦逐一進行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解讀,並提出了進一步修改建議。針對為什麼推薦「食物多樣,谷類為主」,趙教授指出,食物多樣是實踐平衡膳食的關鍵,而全谷物可降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結腸癌發生風險。針對「吃動平衡、健康體重」,趙教授指出,食物攝入量和身體活動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維持健康體重的兩個重要因素,減少高能量食物的攝入和增加身體活動可促進健康、減少疾病。針對「多吃蔬果、奶類、大豆」的推薦,趙教授指出,蔬菜水果,奶類和適量的豆類堅果,是理想膳食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超過30%以上的營養素,而且趙教授強調果汁不能代替鮮果,應保證每天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針對「適量吃魚禽蛋瘦肉」,趙教授強調,優先選擇魚和禽類,吃雞蛋不棄蛋黃,但推薦每周不超過5個雞蛋。針對「少鹽少油,控糖限酒」,趙教授強調應足量飲水,成人每天1500-1700毫升,但飲料不能代替水。最新證據顯示我國6-17歲青少年兒童經常喝飲料(一周5次以上)的比例占到了20%。趙教授還表示,公眾買食物時應該學會看食物的營養標簽,選擇好食物,端好自己的餐盤。最後,趙教授也提出了對新時代膳食指南的思考,國外有地中海膳食、DASH膳食,我們應該基於中國的食物特色及可持續發展,提出適合中國人的中國健康飲食模式。
2021 AHA科學聲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和心血管病
2021年6月21日,美國心臟協會(AHA)發布最新科學聲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和心血管病》,開灤總醫院吳壽嶺教授從OSA的危險因素、病理生理、診斷評估、臨床表現、篩查、心血管並發症、治療、未來的研究方向和領域為我們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及重點概括。吳教授在報告中指出,在全球範圍內OSA患病率呈上升趨勢,由10年前的2%-4%上升到24%,我國目前尚缺乏一般人群OSA患病率的數據。該聲明指出,盡管在高血壓、心衰、冠心病、肺動脈高壓患者中OSA患病率高達40%-80%,但在臨床實踐中OSA並未引起重視,OSA的漏診率較高,86%-95%有OSA臨床表現的個體未被診斷。聲明建議,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肺動脈高壓患者、復律或消融後復發心房顫動的患者等重點人群應積極進行OSA篩查。吳教授還對聲明中提到的OSA各種心血管病並發症的最新證據進行了一一講解,他強調各種心血管病與OSA可能是互為因果的關係,他們之間可能存在一個惡性循環。聲明還強調,所有OSA患者均應接受治療,重度OSA應接受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輕中度OSA接受口腔矯治器治療或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且治療後要再次進行呼吸睡眠暫停評估。未來的研究應著重發展利用可穿戴設備和遠程監測技術,使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技術來處理和識別OSA患者的數據,並開發個性化治療方案。
空氣污染與心血管疾病專家共識
空氣污染是全球關註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李靜教授分享了《空氣污染與心血管疾病專家共識》的主要內容及最新研究證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顯示,2017 年空氣污染所導致的全球超額死亡人數高達490 萬人,其中有460萬人死於顆粒物污染。顆粒物污染是我國居民死
亡的第四位危險因素,顆粒物污染每年導致我國113 萬人死亡,其中近一半為心血管疾病死亡。李靜教授回顧了空氣污染與不同心血管疾病死亡、發病及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關係的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對於空氣污染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的關係,PM2.5短期暴露每升高10μg/m3,心血管疾病死亡平均增加0.55%-0.8%。而長期暴露的累計危害更不容忽視,Meta分析顯示,PM2.5長期暴露每增加10μg/m3,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平均增加11%。空氣污染與各類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的關係並不是完全一致。其中,無論短期或長期暴露,空氣污染均增加冠心病的發病風險、也增加腦卒中的住院風險。空氣污染短期暴露可增加心力衰竭住院風險,但長期暴露的作用尚不明確。而空氣污染與心律失常的關係尚不明確,相幹研究的結論並不一致。此外,空氣污染也與一些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存在關聯。一般而言,採取個體防護措施可有效降低個體空氣污染暴露水平至本底水平的一半左右,公眾應採取個體防護措施以減輕空氣污染造成的心血管損害。最後,吳教授指出這個領域其實還有很多需要回答的問題,未來也希望有更多的同道可以一些開展高質量的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研究,為減輕空氣污染導致的健康損害提供更多科學證據。
作者:劉靜 鄧秋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GW-ICC報導|預防論壇:健康生活方式,看指南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