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編輯 | 吳施楠
據Medicalxpress網站報導,近期《歐洲心臟雜誌》一項研究指出,人體有「入睡黃金時間」,晚上10點至11點入睡的人較其他時間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病風險小。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David Plans博士介紹,人體存在生物鐘機制,遵循晝夜節律有助於調節生理和心理功能狀態。過早或過晚入睡有可能擾亂生物鐘,對心血管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此前已有多項研究證明睡眠時間與心血管病存在聯繫,但入睡時間是否存在影響,研究還不充分。
為此,研究人員調取了2006—2010年英國生物銀行共8.8萬人的睡眠數據,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1歲,通過腕式穿戴設備收集睡眠相幹數據。接下來,研究人員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態進行評估,並收集心血管病發病狀況,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臟病、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
數據顯示,在5.7年的隨訪中共有3172人(3.6%)出現上述心血管病,其中半夜或更晚入睡的人發病率最高,而10點至11點入睡的人發病率最低。晚上11點至12點入睡風險較10點入睡組增加12%,12點以後入睡的人風險增加了25%,而10點以前入睡風險同樣增加了24%。女性入睡時間晚與心血管病發作的關聯比男性更強。
Plans說,人體生物鐘存在「入睡黃金時間」,偏離這個時間點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最危險的入睡時間段是半夜之後,因為這個入睡時間的人往往不會被晨間自然光喚醒,而自然光可以有效重置生物鐘。另外,女性入睡時間與心血管病風險的關聯性原因還不清楚,也許是內分泌系統對晝夜節律雜亂反應存在性別差異。
本項研究雖無法明確證明生物鐘與心血管病風險的因果關係,但入睡時間已獨立於其他風險因素和睡眠時長,成為潛在的心臟疾病風險因素之一。如果這項研究成果得到進一步的證實,那麼調整睡眠時間可以成為一種低成本的降低心血管病風險的公共衛生措施。
參考資料:
1. medicalxpress
Bedtime linked with heart health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11-bedtime-linked-heart-health.html
>研究稱晚上10點至11點是「入睡黃金時間」,最有益於心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