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野、易烊千璽深圳創業,《奇跡》能靠現實主義跑贏春節檔嗎?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距離過年還有兩個月,又一個「史上最強春節檔」已經吹響號角。春節檔的票房號召力久經考驗,加上後疫情時代片方更愛紮堆熱檔,眼下已有超十部電影宣布定檔2022年大年初一。

  開心麻花首戰春節,韓寒、《熊出沒》等老面孔如約而至。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不那麼「過年」的電影類型湧入春節檔,顯然是受到延續數年《紅海行動》《流浪地球》《你好,李煥英》們彎道超車的啟發與鼓勵。

  如果說張藝謀、張末導演的抗美援朝電影《狙擊手》還可以從《紅海行動》那裡有章可循,那麼文牧野導演的現實主義大片《奇跡》也進入春節檔,就更加令人難以預測——易烊千璽逐夢深圳熱土,打工艱難人間溫暖,「紮心」還是「燃爽」?在乎電影的表達,也在乎打工人們的觀影心理。

  從12月2日釋出的「伴我同行」版預告片看,去年的《你好,李煥英》還可視為浪漫現實主義,到了《奇跡》則是徹徹底底的現實主義了,典型的文牧野。

  溫情人情+商業看點

  「你這樣的打工仔我見多了,我勸你現實一點。」王傳君的角色西裝革履坐在椅子上輕蔑道。易烊千璽轉身就走:「你不也是打工的嗎?」

  一時間,竟然分不清這到底是「創業傳奇」還是「打工皇帝」的故事。從《奇跡》的預告片中可以看出,溫暖人情+商業看點是其突出的差異化優勢。故事講述易烊千璽飾演的景浩為了救妹妹而組建「奇跡小隊」,既有喜劇、動作、創業等頗具看點的商業片元素,也有景浩守護妹妹的親情元素。

  這種一魚多吃的做法,過往成功案例並非沒有,只是要承擔元素之間「排斥」導致觀感割裂的潛在風險。有的作品顧頭不顧尾,或者在元素兼顧中迷失了內核的表達。

  難得的是,《奇跡》顯然對類型元素做了精心調試才加以組合,故事流暢風格自成一派。在親情、動作、喜劇、創業的多元類型融合中,《奇跡》引出了「奇跡小隊」能否成功的懸念,同時呈現了奮起拼搏逐夢的燃爽。

  可看性元素的聚合,極大地豐富了電影現實主義呈現的羽翼。景浩被嘲「打工的」,景浩尋找志同道合者,眾人為了創業阻礙爭鬥,這些情節卡段以極強的代入感引發了觀眾的觀影期待。尤其是易烊千璽和人肉搏,無奈之下出奇招插對手鼻孔的畫面,到時放短視訊上傳播不火你打我。

  不難看出,《奇跡》的溫暖人情和商業看點之間是各司其職、相輔相成的。溫暖人情的情節著力點,主要在景浩和妹妹的相處上。當妹妹知道治療希望渺茫而灰心時,景浩堅定地說「會好的」,殘酷現實下的溫情令人眼眶濕潤。

  商業看點「管轄」的,則是「奇跡小隊」的組隊和搞事業過程。來自各行各業的奇人異士,為著相同目標聚集在一起,景浩拉他們組隊的畫面仿佛歡樂喜劇人。田雨的角色就對景浩產生過懷疑:「你這個事情風險太大了,你想清楚了。」易烊千璽則給他吃定心丸:「我必須做,也必須做成。」

  親情宛如一層甜蜜的糖衣,包裹住了《奇跡》的現實主義內核。當妹妹看到受傷的景浩,奔上去擁抱的那一刻,親情的無私溢於言表。《奇跡》預告片中父母的缺席,或許透露出景浩兄妹倆相依為命的境遇。

  在緊張刺激的動作畫面之下,《奇跡》表達了普通人逐夢拼事業的正向價值,更有小人物結盟的友情。當被問到「奇跡小隊」是什麼時,景浩回答「合夥人」。別說隊員們一臉驕傲了,硬糖君都想挽起袖子跟著他創業。

  守護家人,擁有一份自己白手起家的事業,並通過事業的成功給家人更好的保障。這些內核不僅是《奇跡》對現實主義創作的堅持,也是觀眾的共情點所在,這不就是「中國夢」嗎?電影映射的是當下的現實,也是觀眾正在經歷的生活。在喜劇片紮堆的春節檔,能夠出現這樣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不僅意味著人們有了多一種觀影選擇,更能夠打破檔期的刻板印象。

  平凡群像,普世共識

  預告片有個畫面讓人印象深刻。景浩和幾位「合夥人」坐在大貨車的後廂上神態各異,背後則是他們珍視的貨物。貨車在公路上飛馳,帶他們駛向理想的彼岸。

  《奇跡》塑造了一幅平凡人物群像,通過他們折射出深厚的人文關切。電影將故事的發生地深圳建構為「一切皆有可能」的熱土,飽含現實主義的深沉與浪漫主義的激情。只要有夢想,什麼職業背景和身份都不是阻礙。

  而「奇跡小隊」電影內外的陣容,都是多元類型風格的人物樣本庫。電影中,他們有給人理髮的女孩,有坐著輪椅的老人,還有技術工人;

  電影外,「奇跡小隊」裡既有老戲骨鞏金國,也有中生代的田雨、齊溪、公磊,還有新生代的易烊千璽、黃堯。尤其是喜劇熟臉許君聰、王寧的加盟,更讓人好奇類型碰撞產生的化學反應。

  文牧野在《我不是藥神》後,再次以細膩的影像風格關註普通人的生活,「平凡視點」讓人物塑造真實可感。預告片中,「奇跡小隊」的每個人都私有一技傍身,湊在一起絕對是一百單八將的戰鬥力。用拐棍戰鬥的輪椅老人,硬糖君願意稱之為「椅上太公」。一貫以精明角色示人的田雨,估計就是團隊的「智多星」。

  《奇跡》的創作,完全可以看成是文牧野個人風格的一種延續和創新。他擅長拍攝社會中的小人物,在他早期的短片《石頭》《金蘭桂芹》中已經有了對打工者、空巢老人、大城市中的少數民族等邊緣群體的關註。《石頭》展現了打工者的壓力,表現城市化過程中安土重遷的傳統觀念受到的沖擊;《金蘭桂芹》則描摹了空巢老人孤獨的生存狀態。

  在《我不是藥神》裡,更以社會問題刻畫了主人公程勇「拯救絕望者」的英雄形象。因為對他人的感同身受,讓他選擇站出來成為大家的一束光。同樣是英雄,但文牧野對《奇跡》中景浩的塑造,顯然和程勇有所不同。他的英雄主義,是對於守護家人的幸福而言的,切口更小也更溫暖普世。

  在第21屆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上,文牧野表示:「我覺得《奇跡》的主題,在中國的熱土上,每個追求幸福,永不放棄的人都是奇跡,每個人都是奇跡。」為家人創造幸福,本身就是一種普通人可以完成的奇跡。景浩作為核心角色與「奇跡小隊」的精神領袖,傳遞的是高燃的價值觀:「只要咱們努力,就沒什麼是不可能的。」

  而主演方面,繼《放開我北鼻》之後,易烊千璽在《奇跡》中與哈琳再續兄妹緣。易烊千璽有著演員的天賦和直覺,更有讓人共情的脆弱感。這種珍貴特質,也讓他在《奇跡》中有了充分的發揮空間。

  春節檔的現實性回歸

  後疫情時代,人們更傾向於從現實中汲取能量和信念,救災抗疫新聞中凸顯的溫情英雄正是這種心態的反映。而現實主義元素這兩年在春節檔的成功,更引起了市場廣泛注意。觀眾除了視聽快感,也開始對電影作品的當下性、共識性有了審美期待。

  《奇跡》入局2021年春節檔,能否完成現實主義作品在該檔期的突破,是一種值得觀察的產業現象。在喜劇類型紮堆的春節檔,《奇跡》顯然是獨具特色的一部作品。現實主義的共識性為其口碑保駕護航,商業看點的充盈讓它有了叫好又叫座的潛力。

  易烊千璽代表的青年演員,與動作喜劇的元素高度適配。導演曾蓋章認定,景浩「需要像千璽這樣有非常多維度的、細膩的演員來扮演。千璽給了我驚喜,很好的完成了這個角色」。二十出頭的年紀,正是一切夢想和熱血的絕佳承載體。照顧生病的妹妹,他有責任擔當。組建「奇跡小隊」時,他有著千錘萬打不服輸的堅韌。所謂莫欺少年窮,大概就是說的易烊千璽在景浩這個角色上呈現出的巨大潛力吧。

  文牧野在現實主義題材上的堅守讓人感佩。現實主義題材想要煥發新的生命力,正需要《奇跡》這樣類型融合的探索。預告片依舊是撲面而來的現實感,但卻因為普通人的奮鬥而有了治愈感。老練的鏡頭語言和極具掌控力的敘事把握,《奇跡》的品相在預告片裡可見一斑。

  可以說,《奇跡》不僅是文牧野和易烊千璽的互相成績,更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類型創新的一次探索。即將到來的春節檔,作為該檔期唯一的現實主義題材,《奇跡》已列入硬糖君的第一批觀影名單。

  去體驗腳下的熱土,也去體驗創造幸福的奇跡。

>文牧野、易烊千璽深圳創業,《奇跡》能靠現實主義跑贏春節檔嗎?

易烊千璽《親戚》,四字弟弟這嗓音太穩了,一聽就沒少練!

尋夢園

孫儷妹妹上海當義工21天,蓬頭垢面不拘小節,五官清秀超像姐姐

尋夢園

211104 BTS JIN,偶像最初總統特使任命狀引人註目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