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氣血,一劑良方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劑良方

  首先,說一說,氣虛是怎樣的?

  氣虛,指的是身體虛弱、臉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聲音低微等症狀,以及氣的推進、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臟腑功能下降或者減弱,抗病能力降低或者減弱。

  氣虛包括,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心氣虛。

  1. 肺氣虛—-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調水道。肺氣虛,則其主宣降、司呼吸、調節水液代謝、抵抗外邪的作用就會減弱,出現氣短自汗,聲音低怯,咳嗽氣喘,胸悶,易於感冒,甚至水腫,小便不利等病證。
  2. 腎氣虛—-腎居腰府,藏精氣,司二陰開合。精氣充五臟而上榮於腦髓。腎氣虧虛,失於榮養,見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酸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質淡,脈弱。腎不納氣,則呼吸淺促,呼多吸少。
  3. 脾氣虛—-脾居中焦,主運化,司升清,統血行。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氣血生化乏源,症見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
  4. 心氣虛—-心主血脈,藏神明。心氣虧虛,不能鼓動血脈,亦不能養神,故見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神疲體倦,舌淡,脈虛無力。

  再者,說一說,血虛是怎樣的?

  血虛,指的是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後期或經閉等症狀。

  最後,氣與血的關係,如何呢?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也即是說,「帥」,氣能統攝血,令血無法隨意的崩漏、溢出等行為,氣也能生血,能行血,能攝血;也即是說,單單氣虛患者的話,可以通過用一些補氣之品來產生血液的;同樣的道理血虛患者,沒有「氣」的推進,無法輸送到全身,也即是「氣能行血」。

  「母」,相對應的,「氣為母之子」,是母子關係,緊密的關係。血能養氣,也能載氣。血能養氣,是指氣的充盛及其功能發揮離不開血液的濡養,血不斷地為氣的生成和功能活動提供營養,故血足則氣旺。同樣,血能載氣,因為氣附於血當中,以血為載體運行到全身,故血虛,同樣也會造成氣虛。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於氣血的理論有一定的基礎,故直入正題。

  氣血不足的情況,會導致臉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眼花、多夢、手足發麻、月經量少或多,月經延遲,經閉等症狀。

  故補益氣血,這一治法,方能對證。

  

  補益氣血,一劑良方

  補益氣血,一劑良方—-【當歸養血丸】

  【組成】

  黃芪、白術、茯苓、當歸、阿膠、熟地、白芍、香附、牡丹皮、杜仲

  【方解】

  方中:

  黃芪–網路圖片

  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肝、脾、肺、腎經。其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少量黃芪,可以提升血壓;重用黃芪,則降低血壓、血糖。

  白術–網路圖片

  白術—性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水腫,自汗,胎動不安。重用白術,則可以治療脾虛引起的便秘,因其富含膏脂,故可以治療脾虛便秘。【施氏通便方】

  茯苓–網路圖片

  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也可以把茯苓制成茯苓餅之類的零食,也是有同等效果。黃芪、白術與茯苓,共健脾益氣,和中利濕。

  當歸–網路圖片

  當歸—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其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結結聚、崩漏、虛寒腹痛、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跌撲損傷。

  阿膠–網路圖片

  阿膠—其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之功。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心煩不眠,肺燥咳嗽。秋天季節,往往很多人,用阿膠燉雪梨、川貝母,潤肺止咳。

  熟地–網路圖片

  熟地—性味甘,微溫,歸肝、腎經。其具有補血養陰,填精益髓之功效。眾人皆知的,一個成藥,六味地黃丸,裡面就含有熟地黃這一味藥。

  白芍–網路圖片

  白芍—性味甘、辛,性溫,歸肝、脾、腎經。其具有祛風濕,益腎健脾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腎虛腰痛,腰肌勞損,跌撲閃挫,食積,脘腹脹痛,小兒疳積。很多筋骨、頸椎酸痛之類的方子,基本含有拐杖湯,裡面就有白芍這一味藥。

  牡丹皮–網路圖片

  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之功效。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病後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

  香附–網路圖片

  香附—性味辛微苦甘,平。其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寒疝腹痛,乳房脹痛。

  方中以黃芪、白術與茯苓補中益氣。「中」一般為中焦,指的是脾胃,脾胃為中土,脾虛弱,故無法運輸營養物質到全身,也無法產生「氣血」,故氣血無源,怎麼能補氣血呢?氣能生血,就是這個道理。

  熟地黃、當歸與阿膠養血滋陰。對應了「血能養氣,也能載氣」這個理論,氣附於血中,才能輸送到全身,也即是說,血虛,也會造成氣虛的症狀。故伍以熟地黃、當歸與阿膠,況且以當歸補血湯之意,補益氣血。

  牡丹皮活血調經。況且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之功,因為氣血足的情況下,會有「上火」的跡象,又因補益藥是服用比較長的時間,也會「上火」,故伍以牡丹皮,清熱一下,涼血一下。

  白芍與香附合用,養血調經,緩急止痛,行氣血。當歸與白芍合用,滋肝血,對應了「肝藏血」的理論,肝又得以疏泄,故伍以香附,疏肝理氣,才能調暢氣機,脾才能正常運作。

  杜仲補肝腎、調沖任。腎陽足了,才能啟動脾陽,得以運輸。故伍以杜仲,補肝腎,調沖任。

  諸藥共奏補益氣血、養血調經之功。

  【鄭重聲明】

  一人一方,此方僅僅為參考。

  如有幫助,麻煩點讚,關註,評論[比心][比心][比心]

>補益氣血,一劑良方

清淡飲食更健康 「一多三少」來幫忙

尋夢園

核桃是血管清道夫?研究發現:核桃讓血管更健康,怎麼吃才正確?

尋夢園

「健康解碼·大醫論道」王守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