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偶像套路、直擊社會議題,《想見你》背後的台劇復興

  在線上娛樂成為主流,影視劇播放量、收視率沖高的漫長假期中,台劇《想見你》以懸疑推理疊加青春成長的創新類型,成為這段時間討論度最高的劇集之一。

  在臺灣中視播出5集後,愛奇藝、騰訊視訊買下版權引進大陸,在幾乎零宣發的情況下,《想見你》在豆瓣獲得9.2分的超高評價。嚴格意義上,《想見你》並不是引發全民觀看的收視爆款,在兩個平臺的播放量排名剛好擠入前十,觀眾平均年齡為22歲。不過,根據雲合數據,在大結局播出後的第三天,《想見你》的輿情熱度仍然保持前三。社交平臺上,關於《想見你》的種種討論已超越劇集本身,延展到臺灣影視產業的亮眼表現。

  從直擊社會議題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顛覆傳統偶像劇套路的《我們不能是朋友》,關註女性成長的《俗女養成記》,再到集合推理、懸疑、奇幻等類型元素的《想見你》,臺灣影視劇出現多元類型的井噴,和早期的愛情童話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

  上海社科院新聞研究所副研究員呂鵬向第一財經指出,題材上的童言無忌是台劇創作者特別大的優勢,「台劇和韓劇一樣,進行了某種程度上的提升。編劇功力更加凸顯,劇情跳脫出偶像劇傻白甜的套路,內容上呈現更多的反轉和深度;比較關註社會現實,題材創新,不漠視社會熱點和痛點,甚至關註很多有社會爭議的問題。」

  一場溫柔革命

  在大陸影視劇尚未充分市場化的新千年之際,《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王子變青蛙》等臺灣偶像劇漂洋過海,在大陸引領近十年收視潮流,就連翻拍作品《一起來看流星雨》都能制造一定的話題熱度。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的風靡被認為是臺灣偶像劇最後的輝煌,此後,盛極一時的台劇開始走向沒落。

  近十年,台劇影視市場空間受到來自韓國、大陸的擠壓,本土演員流失,投資收緊,創作題材趨於保守,賣方市場沒落。反觀大陸,投資高昂、制作精良的古裝片、年代片備受臺灣觀眾追捧。《步步驚心》《甄嬛傳》《延禧攻略》等開始頻頻霸占臺灣大螢幕並成為收視之冠,大陸引進台劇的模式發生反轉。曾有一段時間,臺灣各大電視臺出現黃金時段清一色播著大陸電視劇的現象。

  引進劇成為主流,本土原創式微成為臺灣影視創作者憂心的事實。面對創作類型同質化、主題單一的趨勢,臺灣影視創作者決心自救。

  2016年推出的植劇場計劃被稱為臺灣電視戲劇的一場溫柔革命。這一由臺灣電視公司、八大電視與公共電視共同監制的迷你電視劇系列,由王小棣、蔡明亮、陳玉勛、徐譽庭等資深編導籌劃,吳慷仁、柯淑勤、楊丞琳等知名演員加盟,前後制作了8部劇集,類型涵蓋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等。

  其中《花甲男孩轉大人》《天黑請閉眼》《荼靡》《戀愛沙塵暴》等劇集以跳脫偶像劇的夢幻設定,貼近觀眾生活的劇情獲得了搶眼的收視數據,為重建臺灣影視劇創作生態、拓展創作類型奠定基礎。台劇自此開啟精品化、分眾化的自我變革。值得一提的是,該計劃同時培育了一批新人演員,在《想見你》中有搶眼表現的許光漢、顏毓麟都曾在這些劇集中參演。

  植劇場系列中的熱門劇集通過奈飛打入國際市場,包括《一把青》《麻醉風暴》等多部台劇,前後登陸國際流媒體平臺播出。台劇進軍海外,帶來的不僅僅是版權收益,還包括國際流媒體、臺灣本土流媒體對影視創作的投資和信心。

  「台劇一直有比較好的作品,臺灣公視專門做一些很好的題材,但是大陸這邊知道的不多,以前引進和看到的主要是偶像劇。」呂鵬向第一財經指出,更多資金的註入,也是臺灣影視劇作水準較高的原因。

  根據公開資料,《想見你》的背後出品方之一是福斯傳媒,《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有HBO的身影,同樣由HBO投資的《獵夢特工》也將於今年上線。奈飛則接連投資了《罪夢者》《極道千金》《彼岸之嫁》等作品。

  類型劇爆發

  近5年,台劇在題材方面也變得更加大膽開放,創新類型不斷湧現。有《麻醉風暴》《最佳利益》《生死接線員》等醫療行業劇佳作,也有心理驚悚題材的《通靈少女》、關註女性成長的《俗女養成記》,以及描繪社會寫實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鏡子森林》等。

  2019年,是臺灣類型劇的爆發之年。《我們與惡的距離》真正引發了兩岸觀眾的共同討論。這一以無差別殺人事件為切口的劇集,所涉議題包含人際情感、家庭困境以及新聞倫理。而出現在2019年末的《想見你》,則是在浪漫愛情的主題之中,加入懸疑推理奇幻穿越元素,增強觀眾的好奇心和參與度的同時,通過塑造典型人物,探討青少年自我認同升華主題,引發觀眾的青春回憶和共識。

  《想見你》制片人麻怡婷此前談到,台劇一直有不同類型,不過大陸平臺大多購買的都是尺度上相對安全的愛情劇。臺灣影視市場的質變,是因為這幾年來許多優秀團隊的嘗試和不妥協。麻怡婷表示,「我們發現觀眾早就準備好,甚至渴望不一樣的東西,這才讓臺灣影視創作者有信心去做大膽的嘗試,才讓沉寂多年的台劇,有機會被大陸觀眾看見。」

  對台劇的褒揚和推崇的同時,是觀眾對大陸劇集題材單一、制作水準參差不齊的聲討。台劇創作者從劇本開發,到編導、表演、攝影、美術、後期等,在每個環節都全力以赴,制作水準提升的背後是臺灣創作者的團結以及社會責任感,相比於題材和類型的借鏡,踏實的創作態度更應當在當下的影視行業中得到推廣。

  眼下,仙俠劇、甜寵劇仍然是影劇創作的主流,但真正能夠引發全民關註的依然是諸如《都挺好》《小歡喜》等現實題材作品。

  呂鵬認為,大陸影視創作不缺錢,也不缺好的編劇,但是題材有諸多限制,這方面只能寄希望於政策上做出調整;但更重要的,是創作者、投資者的惰性,和對於生活和題材抉擇的淺薄乏力。在他看來,台劇對大陸創作的最重要啟示是關註現實、走進現實、擁抱現實。

>顛覆偶像套路、直擊社會議題,《想見你》背後的台劇復興

《不完美的她》:單親媽媽你可以談戀愛,但是要保護好你的孩子

尋夢園

劇日報|我不能戀愛的女朋友起航亮眼,精英律師發布制作特輯

尋夢園

《鳳弈》裡的男女主是不是拿錯劇本了?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