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完結!3000套華服打造「向往的大宋生活」,處女座看了都給跪

  編輯追了一個多月的《清平樂》完結了,王凱飾演的皇帝可以說是史上最慘霸道總裁,看得讓人揪心,身邊的人都說節奏太慢,劇情不夠刺激。

  但編輯每集反而都看得很開心啊,因為看膩了傳統的女主角打怪升級,後宮嬪妃互相群毆。現在換個口味,享受「慢生活」劇情,順便鑒賞鑒賞宋朝美學,欣賞欣賞精美的服化道,也很好!

  歷史上的皇帝到底穿不穿黃色呢?肯定是穿的。

  宋朝也一直用,但大家印象裡看到的宋朝皇帝畫像裡,從未出現過赭黃色,所以對宋朝皇帝的印象,都是穿的挺素的。

  其實宋朝皇帝常服的袍子顏色有三種,靚麗吸睛的赭黃色,現在被拿來配「蓬松的頭髮」的淡黃色,還有經典的紅色。

  這種淡黃色的袍衫,肖像畫裡也出現過很多次。劇中王凱飾演的官家在正式場合經常會穿。

  紅色呢,是宋朝特別加上去的帝王袍色。可能因此宋朝帝王畫像裡,紅色最多,畢竟是本朝特色嘛。

  但看著看著,問題就來了。皇帝穿紅色,大臣也穿紅色,和天子撞色真的可以嗎?

  其實真的可以,大臣穿紅色的時候,配飾和細節上注意別和皇帝「撞款」就可以了。

  這部電視劇其實從對皇帝的稱呼上就已經不走尋常路了。不叫「皇上」、「陛下」,而是叫「官家」。

  官家這個詞,其實從南北朝開始就有了。宋朝流行起來,是因為宋太祖覺得這麼叫著比「皇上」親近,所以鼓勵大家都這麼叫自己。《清平樂》把它給還原了。

  嗯,就和大家不叫馬雲「馬老板」,而是叫「馬爸爸」差不多的感覺。

  不止皇帝的打扮讓人感覺有新鮮感,後宮女子天團的造型也十分養眼。

  猜猜宋朝女子最喜歡的化妝品是什麼。唇膏?胭脂?眉筆?都不是。

  一查,發現古代畫像裡,也有這樣一顆顆白色的點綴。

  劇播出來才知道,這些白點點原來是一顆顆珍珠面飾。宋朝女子也太會玩了!

  這個可能是被唐朝女子「帶壞」的。之前我們寫過《長安十二時辰》的服化道科普時,就提過,唐朝女子特別喜歡在臉上畫各種圖案。

  宋朝女子呢,就喜歡在臉上貼珍珠,遠遠看上去,像是手繪紋身一樣。劇中重大場合上,皇太后、皇后、妃嬪都有演繹過「珍珠妝」。

  下次再有人拿著Lady Gaga這張照片給你看,千萬別大驚小怪,告訴她,我們中國古代女子早就玩過了。

  這部劇除了女裝樣子上做到高度還原歷史,還把服裝完美融入了劇情。

  比方說皇太后劉娥,歷史上是宋朝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登上過政治舞臺。隨便誰一聽就會聯想到武則天,心想這位太后有沒有想過做第二個女皇帝啊?

  導演就很聰明地安排了一次皇太后非要穿著袞服(皇帝才能穿的衣服)去祭祖的橋段。

  因為劉娥要經常參加朝政活動,所以除了一般的黃色常規禮服,

  她還有一款特別的「朱衣」,作為辦公服來穿著,相對正式,比禮服更簡約,歷史上也就她有過。

  編輯還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細節,就是皇太后劉娥袞服上的龍,是三隻爪子,而不是平時我們看到的五隻爪子。

  去查了一下才發現,不是劇組做錯了,而是宋朝的時候龍紋都是三爪。而且原來從前龍的圖案並不是皇室才能穿,百姓也能穿哦。

  後來是元朝的時候才開始頒布條例,禁止民間穿龍的圖案,而且因為當時好多人不聽話,還是硬穿龍的圖案,覺得時髦,所以特別出了規定——五隻爪子的才是真的龍!

  負責《清平樂》服裝部分的王媛說,整部劇的服裝都是參考了很多歷史資料和出土的古墓文物、以及導演和禮儀老師的建議,結合現代工藝盡量做到了高度還原。色調也做到盡量還原歷史。

  皇后成婚的這套造型,還有皇帝登基的造型,都是非常費力的燕尾服,盡量還原了當時的著裝風貌。

  皇帝和皇后的造型最多,一共做了100多套。

  劇中所有演員加起來的服裝,一共做了足足三千多套。數量最多的,就是那些大臣服,宦官服,宮女服,拉近距離看看,每件的工藝和細節都沒有半點馬虎。

  以前好多劇在歷史服裝的設計上,都會加入現代的審美,讓觀眾看著更沒有距離感。最近這幾年,電視劇還原度越來越高,我們看的時候也會有一種穿越感。

  而且這些歷史服裝,在博物館裡看其實很無趣,顏色經過那麼多年的洗禮,都已經變淡了,但電視劇裡用了現代工藝來還原,就好看多了。

  這部劇的細節精致到什麼程度呢?

  就連這些讓人容易忽視的字畫,都是根據真實歷史來的,算是美術團隊最花費時間的道具了。

  像仁宗和皇后的飛白書,還有崔白的《秋和制香圖》。因為留下來的參考不多,所以好多都需要寫畫老師照著這些風格去臨摹。

  那些作為裝飾品的瓷器,看劇的時候特寫都沒幾個,想像中會是重復利用的道具吧?

  但其實美術團隊在瓷器上的花費最大,還專門針對不同的人物為他們對應了不同的瓷器窯口。

  《清平樂》美術指導王競,整部下來,一共用到了3000多件,包括文房,餐具,香具,寢具,瓶插擺件等等。

  比方說宮中大多用天青色汝窯,就是現在大家對宋代「極簡」審美的第一印象,「雨過天晴雲破處」,強調典雅含蓄美的東方韻味。

  皇后宮內加入了粉青釉官窯,青灰色更加沉穩。

  而張貴妃宮內則加入了鈞窯瓷,藍紫色的濃鬱更貼近貴妃的人設。

  像樊樓這些娛樂場所,用的就是金器。

  除了瓷器,美術團隊也給每個宮每個人物配了屬於她們的各種小細節。比如院中種的花卉,都是「私人訂制」。

  像曹皇后,喜歡雍容素雅的菊花。

  張貴妃反而是用牡丹,為了凸顯人物的悲劇意味。養牡丹,飼鳳凰(紅腹錦雞),終究只是宮中的金絲雀。

  好多物品都沒有專門的特寫,專為「人物」服務,卻全部都極其用心。像貴妃花園中飼錦雞的鳥籠、「躺椅」,

  整個宮中唯一一批進貢貨地毯,

  如果你對色彩敏感,那麼一定會注意到每個人物和場景其實也都有對應的色彩,並配上了一套色系。比如開頭提到的,擯棄了一貫思維的皇家金黃,而是給仁宗用了更加沉穩的栗棕+牛絨。

  皇后是殷紅,展現端莊氣韻。

  苗娘子是蝦殼青,清淡而沉穩。

  張娘子是青蓮,雍容華貴,似紅又不能與皇后並行。

  徽柔是鴨卵青,清爽恬淡。

  為了讓道具為「人物」服務,就連劇中的宮殿,都是原創設計,你們能想像麼?

  像崇政殿,就是特別設計成了圓形和類圓形的解構,為了用封閉的圓,來詮釋「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城」的意象。

  而它的圓形又是層疊的,暗示了仁宗親政之路層層剝繭之後的豁然開朗。

  垂拱殿也是圓形基礎,它的圓是一種扇形環抱的概念,表現仁宗治理下的朝堂氣象,直言納諫,上下一心。

  張貴妃翔鸞閣的圓是鳥籠,是滿園牡丹叢中的籠中鳥。

  編輯看《清平樂》的時候,感嘆最多的詞竟然是「哇」。

  美術團隊為了還原一個鮮活的汴梁城,在街道上特別做了劃分,除了按照東京夢華錄的描述來復原之外,還有一些額外的「設定」。

  比如禦街應該是正規繁華的,營業的商鋪都是官方指定的類型,類似「長安街」。

  潘樓東街是繁華熱鬧的飯店街,集合了正規酒樓、大排檔、流動小攤位和宵夜市集,集中體現民以食為天,類似「簋街」。

  哇,這元宵燈會,簡直看了想自己沖進電視螢幕裡逛一逛,順便買一堆回去!

  據說劇組花了兩個多月打造這個燈會,光花燈燈籠就有3000多隻,群演手裡拿的花燈一百多件,大型飄帶花燈42件,還有鰲山也定制了兩座。

  本來為了做到最完美的還原,劇組還想用真實的燭火,但是最後為了現場安全就替換成了燈泡,不得不說,十分用心了。

  這裡官家帶著皇后和公主去看女子相撲比賽,其實扮演相撲選手的是兩位男演員,大家看出來了嗎?

  哇,這些食物看著就很好吃!

  如果你是個吃貨,那麼邊看這部劇邊追著吃同款美食,可能會喜提圓溜溜的小肚子一枚,食物不但看著就鮮美,還融入了劇情。

  像這個讓皇帝遇到賢臣,讓前皇后惹怒太后的蜜餞梅子,看著就很開胃。

  吃完梅子,去東京城文人雅士最愛的「必吃榜」餐廳清風樓,猜猜屋梁上懸掛的字謎。

  點一壺曹皇后最愛的「羊羔酒」。

  這種中華名酒,在唐宋時期很受歡迎,色澤白瑩,入口綿甘,很多宋朝文學家的詩詞裡都寫到過它。

  劇中的菜都不是隨隨便便拿一些現在人愛吃的菜品照搬,而是切合歷史特別安排的。像皇后傷心時,茂則送上羊肉酥餅安慰。這時候的宋朝真的就是很流行吃羊肉的。

  這道才子們吃的鯉魚燴面,也是根據北宋名菜糖醋熘魚改做的。據說還是宋太祖趙匡胤發明的,被當時的人稱為「黃袍加身」。

  宮中和汴梁城街道上的美食,全部都是真的。劇組請到了專門合作的廚師,按照食譜定制。拍攝現場大家都會真的去吃,讓演員也能在拍攝的時候感受更真實。

  不知道劇組小哥哥們拍完戲,有沒有吃胖一圈呀。

  哇,好想穿越去宋朝!

  宋朝人用的這種工具,在劇中也做到了高度還原。

  比方說皇帝坐的車,竟然是牛拉的!

  因為宋朝馬匹不充足,所以除非正式場合,大家做的都是「牛車」而不是我們以為的「馬車」。

  皇帝坐的禦椅也是特別參考北宋歷代皇室的座椅來專門設計的,當時這些椅子還不叫「朕的寶座」。

  張天愛飾演的熙春姑娘在劇裡是個發明小能手,熱愛自己DIY一些機械用具,是皇帝心中的「白月光」,代表了對外面世界的向往,所以為了讓人物更鮮活、靈動,這些她發明的小道具都需要動起來。

  劇組在拍攝的時候,參考《宋史·輿服志》和《天工開物》,真的改造了一臺水磨車和指南車。

  這個燕肅指南車,因為拍攝的時候要配合熙春的解說動起來。制作的時候特別拆了兩個遙控車,分開兩個遙控器,一個操作行進,一個操作指南。

  這臺繅車也是劇組參考了很多文獻、復原圖,以及杭州絲綢博物館的資料,設計還原出來的。

  不止能動起來的機械,劇中好多其他裝飾用的道具,也是經過精心的特殊設計才制成的。像崇政殿裡的巨型燈,看著以為就是用藤條編織了一下,糊了層紙。

  其實裡面有好多支燈架,內侍宮人使用長桿將支架上的蠟燭一支支點燃,才能讓那麼大的燈散發出足夠的光亮。

  這隻放在桌子上的小瓶子,粗粗看以為是個裝飾,其實是個蓮花漏計時器,皇帝用來看時間噠。

  還有北宋平民發明家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也在劇裡還原了出來,讓觀眾一起見證這個歷史時刻。

  有沒有想到過這隻萌萌的小老虎是拿來做什麼的?

  它其實是外表像木虎的一種打擊樂器,用竹條刮奏,叫做「敔」yǔ。

  張貴妃第一次跳舞的這個舞臺,就是做成了鼓的樣子,而且還會配合貴妃的舞步,發出鼓點的聲音。

  平時大家看電視劇裡,總會好奇角色在讀的書上到底有沒有字,內容是什麼。

  這部劇裡用的書呢,大部分都是有字的,可以當正常的書讀。而且是手寫體的書籍,還專門找人定制。看著崇政殿裡滿屋子的書,大概要好幾年才讀的完吧。

  畢竟看完這篇《清平樂》的服化道,可能已經用光了你一天的閱讀份額。

  設計:Zhang Yan

  圖源:ETCS嚏影視美術工作室、《清平樂》、

  微博、豆瓣電影、@揚眉劍舞

  文獻參考:《大宋衣冠》、

  ELLE專訪《清平樂》美術指導王競

  我知道你在看

>《清平樂》完結!3000套華服打造「向往的大宋生活」,處女座看了都給跪

盤點《雪中悍刀行》中書迷們惡搞的那些「十三甲」

尋夢園

網劇《我的刺蝟女孩》第1-2集劇情介紹:吳景昊和韓菲做朋友

尋夢園

如果歲月可回頭 你是否願意回到過去重新品味「愛情」?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