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方式一:了解故事背景
《長安十二時辰》是文字鬼才馬伯庸2017年出版的小說。這部小說最初來源於知乎的一個問題:如果你給《刺客教條》寫劇情,會把背景放在哪裡?
馬伯庸選擇了長安城。
想像一個刺客的身影,在月圓下的大雁塔上月下,追捕他的火紅燈籠從朱雀大街延伸到曲江池,驚起了遊原上無數的宿鳥……
一個腦洞發展成了一個長篇,創作出了這本《長安十二時辰》。
故事發生在唐朝天寶三載(西元744年),這個時間點很有意思。
歷史書上都重點學過唐玄宗開元盛世的知識點,我們也私下了解過唐玄宗和楊玉環的那些野史愛情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孫子,在位46年,換過三個年號。第一個是先天,他在先天元年(712年)登基,過了沒兩年政權穩定了,他便改年號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開元的年號用了29年,這個時期,是唐玄宗最勤勉的時期,他一手開創了開元盛世。
不過開元盛世之後,唐玄宗這人就頹了,安於享樂,罷黜賢良,重用奸臣。西元742年,唐玄宗改年號為天寶,開始了他「no作no die」的表演。
劇中很多處使用的「舊歷XX年」其實就是之前的年號,開元XX年的意思
天寶三載,唐玄宗已經60歲了。他只希望自己可以早日退休,和他的玉環找一處安靜地方享受生活。
《長安十二時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
在唐朝,半個時辰是現在的一個小時,十二個時辰,就是24小時。所以其實,這個故事,只是唐朝天寶三載那一年中的一個月內發生的故事。
但這並不是普通的一天,這一天是上元節(元宵節)的前一天。為什麼上元節不一樣呢?
唐朝有宵禁制度,《宮衛令》規定:每天晚上衙門的漏刻「晝刻」已盡,就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每天早上五更三點後,就擂響四百下「開門鼓」。
凡是在「閉門鼓」後、「開門鼓」前在城裡大街上無故行走的,就算觸犯「犯夜」罪名,要楚撻二十下。
只有在元宵節期間是例外的,那時人們被允許夜晚出來逛街看燈。
人一多,危險也多。
《長安十二時辰》講的就是上元節前夕,長安城混進一波突厥狼衛,長安城陷入危險之中,死囚張小敬和靖安司司承李必聯手在24小時內保衛長安的故事。
打開方式二:人物原型
馬伯庸的作品,歷史背景和人物都非常考究。《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很多人物,都有其真實的歷史原型。
比如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一角,人物原型是唐朝中期的謀臣李泌。李泌,字長源,自小就是個神童,七歲能文,幼時就已粗通黃老、列莊學說。
開元十三年,有個叫李泌的七歲神童入宮朝覲。天子正在和中書令張說弈棋。天子令張說、李泌二人以「方圓動靜」為題吟棋。
張說寫的是:「方如棋局,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而李泌則開口說道:「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大得天子讚賞,送其入東宮陪太子讀書。
方是人的品行道義,圓是為人處世之道,動是施展才情抱負,靜是不貪婪而時常感到滿足。由此看出李泌是個從小就有寬廣胸襟,遠大抱負的人。
這也就不難理解劇中李必的那句「你只須看眼前,大唐的長遠有我。」
天寶(742年-756年)年間,玄宗召李泌入朝講授《老子》,常與太子謀。所以他可以算是一位太子的密友。
因為其天資聰穎,博學多識,朝中許多賢良的大臣都很看重這位年輕人,這其中也包括張九齡。劇中86歲高齡的秘書監何執正,在李泌危難關頭,還在為他的安危和前途著想,也體現了前輩們對有才能晚輩的關照。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李必是靖安司司丞。這個靖安司有點像特偵組、情報局,為大案臨時成立,權力大,可調用太子的旅賁軍。李必身負查出試圖危害長安的狼衛下落,保衛長安的職責。
在原著中,對李必其人有這樣的描述:
沙盤旁邊,兩位官員正在凝神細觀。老者須發皆白,身著寬袖圓領紫袍,腰佩金魚袋。少年人臉圓而小,青澀之氣尚未褪盡,眉宇之間卻隱隱已有了三道淺紋,顯然是思慮過甚。他穿一襲窄袖綠袍,腰間掛著一枚銀魚袋,手裡卻拿著一把道家的拂塵。
很多人說四字弟弟的表演略顯稚嫩,有些細節對少年李必的成熟和縝密並沒有表現到位。
比如,在右相敵對勢力的人馬堵在靖安司門口,讓李必交出權力的那個場景,李必的那句「不交」的語氣,略顯稚氣了。
雷佳音演的張小敬在史書中,並無過多記載。唐朝華陰縣尉姚汝能,在安史之亂後寫了一本《安祿山事跡》流傳於坊間,其中提到了張小敬,
「為了革除奸臣楊國忠,張小敬首開弓將楊國忠射下馬」。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是一名待斬死囚,也是曾經城中不良人(相當於今天的片警)的統帥,還是一位當了10年兵的軍人。他身上有很多的秘密,這裡就不給大家劇透啦。
片中一位大反派林九郎的原型是右相李林甫,唐玄宗後期受到重用的一位奸臣,他大權獨握,排斥賢才,還建議重用胡將,直接為後來的安史之亂埋下禍根。
張小敬一直在抓捕的狼衛曹破延,是突厥部隊的首領,仇視長安,忠誠於突厥。
看過這幾位主要人物的原型背景,就更能感受到當時那一天所發生的一切,不單純只是表面的「捉賊」那麼簡單,各方力量的斡旋和不同人物的目的夾雜其間,使得這個故事更加有它的厚度。
打開方式三:重現盛世長安的景象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大唐盛世,但盛唐裡的長安城究竟如何,我們只能通過歷史典籍和出土的文物去想像。
在創作《長安十二時辰》時,馬伯庸非常注重對於唐代生活細節的精準描摹,小說出版時便受到廣泛好評,描繪出了很多人心中的大唐盛世。
而劇版的《長安十二時辰》將書中的細節影像化,無論是長安城108坊、買賣東西的東西二市、李隆基長住的興慶宮,在劇中都有展現。
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空洞的長安,而是有生活氣息、人間煙火的長安城。正如導演曹盾所說「我的要求並不是還原大唐,我是努力想要還原大唐的一天」。
長安城是隋唐兩朝的首都,一線大都市,是中國古代規模最雄偉的國都。它的面積達84平方千米,是明清時期北京城的1.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大了7倍。
城市分為4個部分組成,宮城、皇城、兩個市場(西市和東市),以及居民區。
劇中壞蛋們搶奪的長安地圖
可以一覽長安盛況
宮城、皇城和平民區被超過10米高的城牆隔開,未經允許沒有人可以進入皇城。
居民區是網格式設計的,伸向城門的六條大街最大的街道,叫作朱雀大街,它有超過150米寬,把城市分為東西兩邊。
唐朝初期實行坊市制度,就是住宅區和商業區分開。市是商業區,坊是住宅區。《唐六典》記載:「皇城之南,東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東、西各十二坊,兩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
在《長安十二時辰》原著開篇,有一段描寫崔器的哥哥崔六郎,當臥底給狼衛帶路的片段:
「咱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每一坊都有圍牆圍住。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弛宵禁。其實呀,上元節正日子是明天,但燈會今晚就開始了……」
崔六郎一邊走著,一邊為客人熱情地介紹長安城裡的各項掌故。曹破延左右掃視,眼神始終充滿警惕,如同一隻未熬熟的猛鷹。周遭馬騾嘶鳴,車輪轔轔,過往行旅都在匆匆趕路,沒人留意這一支小小的商隊。
詩人白居易也寫出過「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來描寫坊市制下長安城整齊劃一的樣子。
唐朝的西市和東市,有所不同。
東市主要服務於達官貴人,「四方珍奇,皆所積集」,經營的都是「奢侈品」生意。
西市則更大眾化、平民化,是賣大量西域、日本等國家商品的國際性大市場。
這樣說來,《長安十二時辰》的主要故事情節,在西市展開就可以理解了。
唐朝國都繁榮,商業外貿通達,商賈雲集,歌舞升平,但在這些紙醉金迷的場景裡,也醞釀著殛斃、貪婪、不公、黑暗。這些都在《長安十二時辰》裡一一展開。
打開方式四:快節奏古裝懸疑大片
與一般的國產劇不同,《長安十二時辰》的開場便很緊湊,上元節前夕,長安花市燈如晝,熙熙攘攘一片歡聲笑語。就在這一片歡騰的節日氣氛中,一群狼衛潛入了長安城,他們的目的是毀滅長安城。
靖安司迅速展開行動,司丞李泌找到前不良帥張小敬,開始攜手拯救長安城。距離上元燈節還有十二個時辰,他們必須在這之前抓到所有的狼衛。
劇情以時間為軸,穿插著加入時間一分一秒流失的細節,加重了節奏的緊張感。
張小敬穿梭在長安城的坊市之中,我們凝神屏氣,看真相一個有一個在眼前被揭穿,真的欲罷不能。
看完目前更新的12集,我忍不住打開原著,發現原來在很多細節和情節上,原著更有一番滋味。
好劇不易,且看且珍惜;好書不易,開卷常有益。
>不知道易烊千璽演的這個人,看不懂《長安十二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