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詞人喜愛的詞牌——清平樂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並入「越調」。通常以李煜詞為準。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一說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恐為後人偽托。

  

  此調異名有四:《花庵詞選》名《清平樂令》;張輯有「憶著故山蘿月」句,故別名《憶蘿月》;張翥詞中有「明朝來醉東風」句,名《醉東風》;另亦有《破子清平樂》。

  

  「清平樂」調名之來源歷來說法不一。通常認為,此調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因李白有應制《清平調》三首傳世,故後世之人易將《清平調》與《清平樂》混為一談。王灼《碧雞漫志》卷五雲:《松窗雜錄》雲:「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繁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李龜年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焉用舊詞為。’命龜年宣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承詔賦詞,龜年以進,上命梨園弟子約格調,撫絲竹,促龜年歌,太真妃笑領歌意甚厚。」張君房《脞說》指此為《清平樂》曲。按明皇宣白進清平調詞,乃是令白於清平調中制詞。蓋古樂取聲律高下合為三,曰清調、平調、側調,此之謂三調。明皇止令就擇上兩調,偶不樂側調故也。況白詞七字絕句,與今曲不類。而《尊前集》亦載此三絕句,止目曰《清平詞》。然唐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絕句耳。此曲在越調,唐至今盛行。今世又有黃鐘宮、黃鐘商兩音者。歐陽炯稱,白有應制《清平樂》四首,往往是也¨。這段材料中,所謂「今曲」者,即《清平樂》曲。王灼引《松窗雜錄》中李白應詔作七絕《清平調》之事,言其與今曲不類,而張君房《脞說》指此為《清平樂》曲,這就發生《清平調》與《清平樂》混而為一的現象。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記載此事,亦言帝「命李龜年持金花箋賜白,為《清平樂》詞三章」。宋代樂史《楊太真外傳》、明代王路《花史左編》皆因之。實際上,復考李浚《松窗雜錄》乃知正如王灼所言,李白所進《清平調》曲確為三章七言絕句,為「雲想衣裳花想容」雲雲。然而,《清平樂》詞則是四十六字的雙調小令,兩者差別甚大,體制自是不同。清代萬樹《詞律》載李白《清平樂》一首,明確說其「與清平調無涉」。另外,王灼此段記載指出了《清平調》得名之由來,即擇漢樂府三調之中前兩調作詞。

  

  歷史上的知名詩人、詞人如李白、蘇軾、李清照、黃庭堅、辛棄疾等都均有《清平樂》留世。

  一、《清平樂·別來春半》

  五代·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白話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

  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清平樂·別來春半》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全詞寫出懷人念遠、憂思難禁之情,或為作者牽記其弟李從善入宋不得歸,故觸景生情而作。上片點出春暮及相別時間,那落了一身還滿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還來;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說從善留宋難歸,托雁捎信無憑,心中所懷的離恨,就好比越走越遠還生的春草那樣無邊無際。兩者相形,倍覺哀腸百轉的淒苦和離恨常伴的幽怨。歇拍兩句從動態寫出離恨的隨人而遠,尤顯生動,為人所稱。

  

  二、《清平樂·金風細細》

  宋·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幹。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白話譯文

  微微的秋風正在細細吹拂,梧桐樹葉正在輕飄飄墜下。初嘗香醇綠酒讓人陶醉,在小窗之前一枕酣眠濃睡。

  紫薇和朱槿在秋寒裡凋殘,只有夕陽映照著樓閣欄桿。雙燕到了將要南歸的季節,鑲銀箔的屏風昨夜已微寒。

  

  《清平樂·金風細細》作者是宋代詞人晏殊,此詞突出反映了晏殊詞的閒雅風格和富貴氣象。作者以精細的筆觸,描寫細細的秋風、衰殘的紫薇、木槿、斜陽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過主人公精致的小軒窗下目睹雙燕歸去、感到銀屏微寒這一情景,營造了一種冷清索寞的意境,這一意境中抒發了詞人淡淡的憂傷。

  

  三、《清平樂·留人不住》

  北宋·晏幾道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白話譯文

  苦苦留人不住,餞別酒喝得醉昏昏,她的船已經解開纜繩。小舟撥開輕卷的碧波,走在漫漫的春水路上,她將聽不盡曉鶯處處啼唱。

  渡頭冷落,只有楊柳青青,一枝枝,一葉葉,全都代表著離情。再也不必寄什麼書信,畫樓裡種種的深情厚愛,從今後沒有了依憑。

  

  《清平樂·留人不住》是北宋詞人晏幾道創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描寫離情別怨的詞作,寫了女子對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上片用白描手法寫春晨渡口分手時的種種情態:行者去意已決,送者依依不舍。下片以女子決絕之語作結,以怨寫愛,抒寫女子因多情而生絕望,恰表明不忍割捨的矛盾情懷。這首詞運用了多組對比,塑造出一個意淺,一個情深兩個形象,結構上,先含情脈脈,後決絕斷念,刻畫細膩,更反襯出詞人的一片癡情。

  

  四、《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白話譯文

  草屋的茅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借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全詞以白描手法描述了農村的鄉土風俗,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五、《清平樂·年年雪裡》

  宋·李清照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白話譯文

  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賞梅的興致中。後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心地揉搓著,不知不覺淚水沾滿了衣裳。

  今年又到梅花開放的時候,我卻流浪天涯,兩鬢稀疏的頭髮也已斑白。晚來風急,恐怕恐怕梅花已經落盡,想賞梅也看不成了。

  

  此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賞梅自嘆身世。詞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個不同時期賞梅的典型畫面,深刻地表現了自己早年的歡樂,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淪落,對自己一生的哀樂作了形象的概括與總結。

  這首詞篇幅雖小,卻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從依次描寫賞梅的不同感受看,運用的是對比手法。賞梅而醉、對梅落淚和無心賞梅,三個生活階段,三種不同感受,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表現詞人生活的巨大變化。從上下兩闋的安排看,運用的是襯托的手法,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在,但又不是今昔並重,而是以昔襯今,表現出當時作者飄零淪落、哀老孤苦的處境和飽經磨難的憂鬱心情。以賞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國家之憂,但不是如詠物詞之以描寫物態雙關人事,詞語平實而感慨自深,較之《永遇樂·落日鎔金》一首雖有所不及,亦足動人。

  這一首小詞,把個人身世與梅花緊緊聯繫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際與情思,構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六、《清平樂·春歸何處》

  宋·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白話譯文

  春天回到了哪裡?尋不見它的蹤跡隻感苦悶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一定要幫我呼喚它回來與我同住。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只好去問一問黃鸝。然而黃鸝的婉轉鳴聲,誰又能懂呢?一陣風起它便隨風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這是一首惜春詞,表現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下片惜春之無蹤影可以追尋。用筆委婉曲折,層層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後,仍不一語道破,結語輕柔,餘音裊裊,言雖盡而意未盡。作者以擬人的手法,構思巧妙,設想新奇。創造出優美的意境。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征。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像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處,於它用曲筆渲染,跌蕩放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

  

  七、《清平樂·雨晴煙晚》

  五代·馮延巳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白話譯文

  雨後初晴,夕陽殘照,煙靄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見新池綠水盈盈,一片春意盎然。成對的燕子飛回柳樹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閣樓裡畫簾高高卷起。

  黃昏時獨自倚著朱欄,不知不覺已看到西南天空掛著一彎如眉的新月。夜風卷起臺階上的落花,微微拂過羅衣,隻感到春寒襲人。

  

  這首詞中寫「雙燕」、「垂柳」、「落花」,這些都是暮春時節的特有風物。還寫有「雨晴煙晚」。「新月眉彎」,這些都是薄暮的景象。舊以農歷三月為暮春,並稱每月初三的新月為「蛾初月」,據此則詞中所寫的應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但這首詞絕對不是單純寫景制作,它通過暮春晚景的描寫,以表現閨中人的淡恨輕愁。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南唐時期馮延巳居宰相之職,當時朝廷裡黨爭激烈,李璟痛下決心,革除黨爭。這首詞正是詞人感慨時局之亂,排憂解悶之作。

  

  八、《清平樂·紅顏漸老》

  元·白樸

  紅顏漸老,白髮添多少?桃李春風渾過了,留得桑榆殘照。

  江南地迥無塵,老夫一片閒雲。戀殺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白話譯文

  青春的容顏逐漸衰老,鬢角又增添了多少白髮?桃李、春風就這麼全都過去了,只剩下夕陽的餘暉映出桑榆長長的影子。

  再次來到江南,無一絲煙火之氣,自己就像是一片飄逸的閒雲。我留戀這青山,不想離開,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不一定能把人常留於她的懷抱中。

  

  上闋四句慨嘆流光倏忽即逝,轉眼之間,青春已逝,遲暮之年已匆匆到來。第一二出句語平實自然,但欠意象與內蘊;然第三四句對這藝術上的欠缺立即作了恰如其分的補充:「桃李春風渾過了」不啻是「紅顏漸老」的內蘊,它以「桃李春風」這帶有模糊性的美的意象,使人產生豐富而美麗的聯想,想見詩人青春年少之時曾有過怎樣令人向往的、銷魂的經歷。「渾過了」這一「渾」字用得極好,看似俚俗,意蘊甚豐,它既有「等閒」之意,又有「全部」之謂,用於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悵惆之情作了確切而完滿的表達,真可謂以一當十,又能體現時代和個性的特征與風格。「留得桑榆殘照」與「白髮添多少」又是一組相輔相成的對應。《後漢書·馮異傳》雲:「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桑榆」一向為晚年的代稱。詩人這裡將「桑榆」與「殘照」連用,就描繪出一幅夕陽西沉,斜暉照在桑榆之間的圖象,這樣就把抽象的代稱變成了形象的寫照,把人生的暮年晚境作了富有視覺性的象徵性的表述。尤其與「桃李春風」對比,更顯出桑榆之年的蒼涼淒惻。

  

  此詞下闋首句「江南地迥無塵」即指詩人回金陵之後所過的脫離「紅塵」的隱逸生涯。白樸早年身居北國,曾受教於大詩人元好問家中。元朝統一後徒居金陵,放情於山水之間,寄情於筆墨之中。「地回無塵」四字頗具匠心,詩人不說「人回」而說「地回」暗喻其徒隱江南系順應天地運轉的自然規律;而「無塵」既寫出江南天明地淨的山光水色,也暗喻詩人從此離開了世俗的「煙塵」。「老夫一片閒雲」進一步表達了白樸晚年那種超脫、豁達的心情,他把自己比作一朵自由自在地飄逸於天際的「閒雲」。此句很可能是從李白「孤雲獨去閒」句脫化而來,但由於主體對象的轉移,而賦予了全新的內容。「戀殺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二句是此詞的點睛之筆:詩人留連忘情於青山,這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鐘情。

  

  然而人的生命畢竟的是短暫的,與千萬年青青的山巒相比,人生不過是流星劃過長空船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常留於她的懷抱之中。詩人不僅以社會人生為背景,透視人生的價值與應有的歸宿;而且以宇宙萬物為參照,估量生命本體的存在——不過是一個稍縱即逝的過程。這大概就是這首小詞令人回味咀嚼不已的主要原因。

  

  九、《清平樂·采芳人杳》

  宋·張炎

  采芳人杳,頓覺遊情少。客裡看春多草草,總被詩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 三月休聽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白話譯文

  采集花草的姑娘已經無蹤無影,我也頓時失去遊山玩水的心情。流落異鄉總是以寫詩訴說愁苦,那有心思細細欣賞春天的光景。

  去年的燕子已飛向遼遠的南方,今年的燕子該落在誰家的梁棟?暮春三月不要聽那夜間的風雨,雨聲不催花開,但見遍地落紅。

  

  西元1276年,元兵占領臨安之後,世居臨安的張炎的家園被抄沒,親人被擄殺,他成了逃亡在外的宋臣。多年以後,他的家禍在人們心中已經淡忘,他回到了臨安。時值春天,他目睹境況蕭條,自已也已無家可歸,而成了舊日國都的過客,子是萬千感慨,聚於筆端,吟成此住。

  張炎詞以「悲秋」見長,離愁別緒,萬感情懷皆可由秋景而發。如《清平樂》(候蛩淒斷)即是一首「悲秋」名作。然而他的「傷春」之作也別具一格。一「秋」一「春」,景物不同,然其抒發的情懷卻是同出一源,——即傷亡國之情,感破家之痛。此詞即是其「傷春」的一篇佳作。

  此詞最突出的就是對比、比興。物是人非的強烈對比滲透其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飄蕩無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綠的殘暴的元兵。寫作之中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層層深入,又層層翻新。有人評價說:「羈泊之懷,托諸燕子;易代之悲,托諸夜雨,深人無淺語也。」

  

  十、《清平樂·六盤山》

  近現代·毛澤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白話譯文

  長空高闊白雲清朗,南飛的大雁已飛到了天際盡頭。不登臨目的地絕不是英雄,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裡的路途。

  在高峰險峻的六盤山上,猛烈的西風吹得紅旗獵獵地卷起來。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 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1935年8月,毛澤東主席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的路線。9月中旬,紅軍攻克天險臘子口。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了六盤山。此詞即是作者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此詞最早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這首詞回顧了萬裡長征的行程,表達了紅軍戰士們勇往直前的鋼鐵意志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這是一首在戰鬥中前進的勝利曲,是一篇振奮人心,激揚鬥志的宣言書。

  這首詞景象開闊,意蘊豐富,起承轉合,層次分明,在意境和藝術結構上都稱得上是一篇佳作。它在陜甘寧邊區一直廣為流傳,國共內戰時期,延安廣播電臺也時常朗誦播放。時至今日,我們同樣可以在這首作品中體味出當年歲月的艱辛以及領袖人物的宏大氣概。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詞人喜愛的詞牌——清平樂

《斛珠夫人》帝旭和緹蘭的名場面解析,緹蘭會變成紫簪麼?

尋夢園

許魏洲《我不能戀愛的女朋友》亮眼表現吸睛十足

尋夢園

霸道女總裁都是這樣撩漢的嗎?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