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問吃素那些事兒(健康直通車(第76站))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陳君石院士

  圖表來源:中國營養學會官網

  陳君石建議,人們應該回歸中國傳統的飲食模式——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適當搭配動物性食物。

  近期,網上又有人極力提倡素食主義,引發網友熱議。

  吃素究竟好不好?它能滿足人體必需的營養嗎?吃素的人更健康嗎?應該如何看待吃素這件事兒?中國工程院院士、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 如果搭配得當,素食可以滿足人體營養需要。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足夠的營養學知識和相應的食物供應條件。

  ■ 沒有哪一個特殊生理階段的人不能吃全素。對於不同群體,關鍵在於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合理搭配。

  ■ 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食物搭配和飲食結構是否合理,只吃素食不一定就比適當的葷素搭配更健康。

  ■ 研究證明,與中國傳統的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結構相比,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西方飲食結構更易引發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

  ■ 營養學家提倡「平衡膳食」,倡導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適當搭配動物性食物的飲食模式。

  ■ 吃不吃素是個人選擇,不提倡也不反對人們吃全素,但讓全人類都吃素不是我們的方向。

  ■ 吃素不一定能減肥,關鍵是能量平衡;運動是絕不可忽略的健康要素,吃與動兩者同等重要,提倡吃動兩平衡。

  一問:什麼是素食?

  「‘葷素’不是科學家的劃分,而是人們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分類。」陳君石說,所謂「素食」,指的是由植物性食物組成的膳食,主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堅果等。相對應的,「葷食」,指動物性食物,例如雞鴨魚肉。

  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素食」在實踐中逐漸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分類名詞,如「全素」「半素」「魚素」「蛋奶素」等。

  「我覺得不用分太龐雜,分為‘全素’和‘半素’就可以了。」陳君石解釋,「全素」指雞鴨肉蛋奶魚任何動物性食物都不沾,而「半素」不是鐵板一塊,吃「半素」的人可以選擇性吃某一類或者兩類的動物性食物,例如有的人吃蛋類、奶類制品,但不吃除這些以外的動物性食物;有的人吃魚,但不吃除魚以外的動物性食物。

  「有一點是明確的,無論吃‘全素’還是‘半素’,都不包括豬牛羊等紅肉。」陳君石說。

  二問:吃素能滿足營養需求嗎?

  素食能滿足人體必需的營養嗎?

  「能,但是有個重要的前提——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陳君石說,這要求吃素食的人要具備足夠的營養知識。

  素食能為人體提供哪些營養?陳君石指出,素食能提供所有人類必需的營養素,包括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能量。人的一生都要從食物中獲取所需的能量,以滿足各種生理活動的需要,而糧食、蔬菜、水果、堅果等素食能為人體提供足夠的能量。

  蛋白質。糧食、蔬菜、水果、堅果裡都有蛋白質,但蔬菜和水果裡的蛋白質少,糧食和堅果裡面的蛋白質相對多。蛋白質也有優劣之分,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構成的,氨基酸的組成、搭配越合理,蛋白質的質量越高。「所以為什麼說不要隻盯著一種食物吃?從營養上來講,食物要搭配合理,使氨基酸相互補充,這樣能有效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陳君石強調,人們並不是必須要從動物性食物獲取蛋白質,如果搭配得當,完全可以從糧食、蔬菜、水果、堅果裡得到組成比較合理的氨基酸,滿足人體需要。其中,大豆是非常重要的優質植物蛋白來源,如果想通過素食獲取足量優質蛋白質,豆和豆制品不可或缺。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素食能滿足人體所需的脂肪,如植物油可以為人體提供足夠必需的脂肪酸;植物性食物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動物性食物碳水化合物比較少。

  維生素和礦物質。「絕大部分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通過植物性食物的適當搭配獲取,滿足人體需要。只有一個需要小心——維生素B12。」陳君石說,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一般的植物性食物沒有或隻含有極少的維生素B12,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但是,一些植物性食物經過發酵後會產生維生素B12,例如發酵的豆制品——豆豉、醬豆腐、臭豆腐等都含有維生素B12,可以滿足人體所需。

  陳君石表示,如果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能把植物性食物進行科學、仔細的搭配,攝入多種和足量的植物性食物,做到各種營養素之間的平衡,這樣的吃素可以滿足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

  三問:孕婦兒童吃素好嗎?

  對於兒童、孕婦等特殊群體,只吃素食能夠滿足其必需的營養嗎?

  「沒有哪一個特殊生理階段的人不能吃全素,關鍵在於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合理搭配。」陳君石說,例如孕婦需要多吃含鐵的食物,植物性食物的鐵含量不少,但不容易被人體所利用,糧食裡的鐵含量不低,但沒有肉裡的鐵容易被人身體利用,「如果了解了這些知識點,就知道如何採取針對性措施」。因此,對這些特殊群體而言,如果只吃素食,家人需要具備更為豐富、有針對性的營養知識。

  「在文獻上可以查到,有少數世界級運動員是吃全素的,也取得了優異的成就,當然這樣的人還是很少。」陳君石指出,一些吃素的人知道自己在某些營養素上比較缺乏,因此並不排斥吃營養素補充劑,例如維生素礦物質片,這也不失為一種補充辦法。

  四問:吃素更健康嗎?

  吃全素的人比葷素搭配的人更健康嗎?

  「不一定,關鍵是‘適當搭配,營養平衡’。」陳君石說,如果長期吃全素而沒有做到平衡膳食,容易造成營養缺乏,引發免疫力下降等健康問題。

  「中國傳統的膳食模式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適當搭配動物性的食物。」陳君石指出,大量科學研究證明,與植物性食物為主的中國傳統飲食結構相比,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西方飲食結構更易引發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

  「中國現在慢性病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膳食變得西方化,也就是動物性食物大量增加、植物性食物減少。」陳君石強調,營養學倡導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適當搭配動物性食物。

  「這裡的主次非常清楚。」陳君石解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就是要多吃糧食、蔬菜和水果,別聽信謠言而不吃主食,適當搭配雞鴨魚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喜歡吃什麼可以適量多搭配一點,注意動物性食物也要多樣化,也就是說最好什麼都吃一點,但什麼都不要多吃,做到適當搭配。

  中國營養學會2016年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有6條核心推薦: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陳君石強調,這6條不是說只做到其中一條就行,必須全部做到才能吃出健康。因此,除了在食物搭配上要遵循「平衡膳食寶塔」外,運動是絕對不可忽略的健康要素。吃與動兩者同等重要。

  五問:吃素能減肥嗎?

  很多人關心,吃素食是不是能減肥?

  「是也不是,主要看你怎麼吃、如何搭配。」陳君石指出,人的體重為什麼會增加?因為其從食物攝取的能量大於其身體活動消耗的能量,即收入大於支出,與吃素還是吃葷沒有關係,反過來,如果人體消耗的能量大於攝入的能量,體重就會降低。

  「雖然肥胖與遺傳基因有一定關係,但只要能做到能量平衡,就能維持正常體重。」陳君石強調,任何減肥方法都要考慮能量的攝入和消耗,把「吃」和「動」結合起來,「吃動兩平衡」是維持正常體重的關鍵。而在運動量相同的前提下,如果提供同樣分量的食物,則動物性的食物更容易使人發胖——相比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裡的脂肪較多,哪怕是看起來很瘦的牛肉,實際其脂肪含量還是很高。

  「老百姓常說這個是健康食物,那個是不健康食物。其實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食物搭配和飲食結構是否合理。」陳君石舉例解釋,很少有人認為紅燒肉是健康的,但是為什麼不能偶然吃一塊甚至兩塊紅燒肉,飯後再加強鍛煉把它消耗掉呢?動和吃平衡,才是真正的科學。

  六問:要不要提倡大家吃素?

  「從營養學家的角度講,我們不提倡也不反對人們吃全素。」陳君石指出,吃素和吃葷都能達到營養平衡,但都需要一定的營養知識;兩者相比,吃素要達到營養平衡更困難一些,全素對食物的搭配要求更高,例如植物性食物中優質、豐富的蛋白質只有豆類和堅果,吃全素就要在豆類上想辦法做文章,而雞蛋、牛奶、魚、蝦、雞肉等動物性食物中富含優質的蛋白質,搭配起來相對容易。

  陳君石指出,人是一種雜食動物,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而吃全素或半素,都是個人選擇,「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強制規定國民是吃素還是吃葷,但讓全人類都吃素不是我們的方向。」

  「從中國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需要減少動物性食物的攝入,以減少慢病發病率。」陳君石指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推出一些新的植物性食物來代替傳統肉類,對人體健康是有好處的,而且有利於環保,應該受到鼓勵。

  「但事情總有正反兩方面。」陳君石指出,一些企業推出以植物蛋白為原料的「人造肉」,例如用豆類蛋白取代牛肉和豬肉,「一定會追求口味,如果口味不好,人們不會購買。但追求口味就有可能增加大量脂肪,因為油多的食物更好吃,這就可能導致所謂的‘人造肉’比動物肉的脂肪含量不降反增,產生與人們預期相反的結果,值得警惕。」

>六問吃素那些事兒(健康直通車(第76站))

想要健康長壽?從百歲老人的故事學習長壽方法,從4個方面入手

尋夢園

46萬國人數據分析:生活方式不健康,中年人最受傷!拒絕中年油膩,從這些事做起

尋夢園

鐘南山:疫情之下,保護好免疫力很重要!日常如何提高免疫力?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