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歲和小鮮肉演激情戲,娛樂圈「老少戀」,只有她敢

  賈樟柯拍《山河故人》時,因中文老師一角有大年齡跨度的師生戀戲份,選角遲遲定不下來。

  最後請來了張艾嘉。

  賈樟柯被她身上那股跳脫年紀的自由吸引。

  55歲,張艾嘉和鄭元暢在舞台劇上演貼身誘惑;

  62歲,和年紀更輕的董子健在《山河故人》裡一夜情;

  到了68歲,她還可以和「國民老公」彭于晏在《熱帶往事》裡曖昧不清。

  女演員的戲路,普遍隨著年紀增大越走越窄。

  張艾嘉卻不。

  同齡女星都在演奶奶了,獨她一個還能在年輕人的世界裡遊刃有餘。

  少年感是屬於青春的。

  但在年近七十的張艾嘉身上,它竟毫不違和地並存著。

  最近,她在自己監制兼主持的綜藝《念念青春》裡,和周深、五條人、李雪琴等談論起青春這個話題。

  彈幕裡有人說:張艾嘉越活越年輕了。

  沒錯,但我更願意這樣形容——

  「青春」這兩個字,從來就沒離開過張艾嘉。

  不認命的「小妹」

  如今的張艾嘉,是人們口中知性優雅的「張姐」。

  出道50年,觀眾更替了幾輪,足以讓人忘卻——

  「張姐」也曾是橫沖直撞的「小妹」。

  上世紀50年代,張艾嘉出生在書香門第。

  父親是軍官,母親是政要魏景蒙之女,還是當時兩岸皆曉的名媛美人。

  一出生,張艾嘉的人生道路已經被鋪設得很漂亮。

  她卻要把這漂亮的路打碎了重來。

  13歲,太貪玩像個「壞女孩」,被母親送往美國念書。三年後,又因為太喜歡談戀愛,被母親拽回臺北。

  那時候最喜歡的就是談戀愛

  其他都不喜歡的

  活在保守年代,生在傳統家庭。

  張艾嘉把短裙穿在身上,以示對命運的反叛。

  她不想成為被保護的公主。

  人生的第一次不認命,是她放棄學業、與家世叫板,進入「輕浮的演藝圈」。

  誰也攔不住,母親也就無奈地由她去闖。

  1971年,張艾嘉18歲。

  她再次離開臺灣,飛往香港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不巧的是,一代傳奇林青霞的演藝生涯,也在那時準備拉開序幕。

  憑借73年銀幕處女作《窗外》,林青霞一夜成名。同年,張艾嘉也在《飛虎小霸王》中初亮相,卻沒有激起多少水花。

  年輕時的張艾嘉容貌靈俏,但哪擋得住林青霞的光芒。

  出道4年後,張艾嘉才在《金玉良緣紅樓夢》中和林青霞同擔主角

  那個年代,是瓊瑤片的鼎盛時期。

  林青霞迅速走紅,和林鳳嬌並稱瓊瑤片「二秦二林」中的「二林」,很多男女明星都要為她做配。

  張艾嘉卻只能充當武打片中的「背景板」,在男明星上演打鬥戲份時,在旁邊機械地作反應:

  他們在那邊打打打,你就在這邊啊啊啊

  當她終於等到出圈的機會時,又再次與林青霞撞車——

  丁善璽寫信找她出演《八百壯士》的女主角楊惠敏。因制片方的顧慮,最終,更有人氣的林青霞拿到片約,張艾嘉反倒成了客串的配角。

  張艾嘉客串的女童軍

  頻頻撞車,次次被壓,這際遇換誰也氣不過。

  張艾嘉默默接受。

  但,不代表她認命了。

  林青霞憑楊惠敏一角,在亞太電影節封后;張艾嘉也憑她的配角,接到讓她真正翻身的片約——

  她賣力演出的光芒,被在該片飾演男主角的柯俊雄注意到。

  後來他自導自演電影《我的爺爺》,便邀請張艾嘉擔任女主角。

  這部片,讓張艾嘉捧回人生中第一座金馬影後。

  這是她第二次不認命。

  即便籠罩在巨星的光環下,即便不被四周看好,她也絕不服輸,勢要爭一口氣。

  把角落裡的自己,推向了聚光燈的中央。

  張艾嘉演藝生涯的精彩篇章,這才剛剛翻開。

  演員時期,她還是一名歌手。

  開了電影公司,把許鞍華從一眾青年導演中挑選了出來。

  封后不久,她又多了一個身份——香港新藝城電影臺灣分公司總監。

  這時候的張艾嘉出道12年,年滿30歲,來到了一個世俗上普遍求穩的年紀。

  然而,她沒有一點要消停的意思。

  從武打片的「背景板」、瓊瑤式的嬌滴滴,成長為召集楊德昌、柯一正等一眾導演拍攝本土文藝片的大boss。

  剛開始風風火火,楊德昌的《海灘的一天》、九個導演合拍的《十一個女人》都是在這個計劃的推進下拍出來的。

  《海灘的一天》中的張艾嘉

  如張艾嘉形容,那是令人回味的黃金時代。

  但好景不長,第三年就迎來了內部矛盾。

  她在失意下辭職而去,也暫時從電影的世界淡出,和李宗盛制作了專輯《忙與盲》。(這名字你細品,受了多少委屈)

  誰也想不到,專輯發行後的第二年,張艾嘉又滿面春風地回來了。

  這一次,她帶著新的身份出現——導演。

  自導自編自演《最愛》,獲九項金馬提名。當年,金馬、金像影後都頒給了她。

  這是她第三次不認命,也是她人生路途中持續不滅的一團火。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

  常常是痛苦完、憂傷完,帶著一身傷又再奔赴戰場。

  最終,在眾星捧月的時代。

  殺出了一條屬於張艾嘉的路。

  反叛的「張姐」

  82年,林鳳嬌嫁給成龍,自此退圈;12年後,林青霞嫁給富商邢李源,逐漸淡出銀幕。

  彼時,「二林」都為婚姻放棄了各自的演藝事業。

  張艾嘉至今有過兩段婚姻。

  但婚姻對她來說,更像是體驗人生的一種方式。

  她怕極了像「嫁入豪門,自此過上相夫教子的美滿生活」這種既定敘事。

  79年,她不顧家裡反對,堅持嫁給大她16歲的劉幼林。當年,她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

  91年,她與香港商人王靖雄奉子成婚。

  次年,她就推出專輯《愛的代價》。並在安頓好家庭後,就把事業重心移到了臺灣,參演李安的《飲食男女》。

  可以說,「小妹」成長為「張姐」的過程,和反叛二字唇齒相依。

  而她的反叛,又離不開她的身份——女人。

  張艾嘉既不願在感情生活裡做世俗意義裡的女性,也不願在事業上做千篇一律的女明星。

  她的角色身份,在不斷地被打破。

  在《我的爺爺》前,張艾嘉的選擇不多。

  這個時期,她飾演的女性角色不是沒個體性而言的「背景板」,就是依附男性社會的賢良女性。

  比如前不久因病逝世的李行導演的作品,《碧雲天》。

  電影改編自瓊瑤作品,是一出現在看來十分狗血的愛情故事。

  張艾嘉飾演的角色為了報恩,借腹給林鳳嬌飾演的角色生子,造就了一出兩女一男的三角戀。

  有了這個角色的鋪墊,便更能理解張艾嘉的導演處女作《最愛》,在當時電影界別樹一幟的地位。

  那年一同入圍金馬最佳劇情片的,有楊德昌的《恐怖分子》、柯一正的《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吳宇森的《英雄本色》、爾冬升的《癲佬正傳》、李行的《唐山過臺灣》。

  都是男性導演拍的,以男性視角為主的故事。

  而在張艾嘉的故事裡,男主角林子祥反成為了「背景板」,主角是由張艾嘉和繆騫人飾演的一對好姐妹。

  雖然和《碧雲天》一樣,是兩女一男的三角戀情,但核心已經變了。

  在這個故事裡,張艾嘉飾演的白蕓,在幾乎沒有婚姻自由的年代,有了說不的自主性。

  這是演員張艾嘉的反叛。

  而後,無論是《飲食男女》裡愛上老男人的錦榮、《觀音山》裡的絕望主婦常月琴,還是《山河故人》裡和學生一夜情的Mia,張艾嘉都在不斷打破自己在銀幕中的形象。

  從賢良女性到獨立女性,再到自由女性。她在一邊倒的男性敘事中,尋找女演員自主的可能。

  不過,最有力的,還是導演張艾嘉自身的反叛——

  在以男性視角為主的創作環境裡,往女性的內心挖掘,講述女性故事。

  如果說,《最愛》還在關註張艾嘉本身所屬階層的女性,帶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麼,到了95年的《少女小漁》,張艾嘉開始把鏡頭延展到了自己階層外的女性,完成探索的突破。

  片子的主角,是劉若英飾演的孤兒:小漁。

  她前二十四年的人生,都在「她沒有選擇,ok?」的處境下度過。

  成為孤兒、被院長選作兒媳、為了男友到紐約做非法勞工,甚至後來為了取得綠卡,被男友強塞給美國老男人假結婚。

  小漁都是默默接受命運安排的被動者。

  劇本的底,來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由李安在美國找制片人負責改編。

  初版出來後,張艾嘉直接傻掉。

  她發現,這個美國男人完全走不進女性的內心。

  在他的視角下,這個一生都在被別人選擇的女孩,在美國的生活無非是日復一日的等待,以及doi。

  兩人在餐廳大吵一架後,張艾嘉把小漁的部分接過來自己寫。

  他大罵我

  然後 我突然就覺得

  我自己是「少女小漁」

  在她的筆下,小漁除了等待,還有思考。

  她會在無人知曉的時候用讀書來消解孤獨,她的英文甚至講得比男友還好。

  在故事的結尾,小漁也終於做出了人生中第一次的自主選擇。

  盡管這部電影不是張艾嘉的原創劇本,但很貼合其一貫的故事風格:

  無論女性角色的境遇多麼窘迫,她們總還保留著女人的溫情。

  仁慈地為她們的生活,留有一束朝陽的希望。

  你看,後面的《心動》《20 30 40》《相愛相親》都是如此——

  獨屬張艾嘉的色彩。

  優雅的反叛者

  許知遠形容張艾嘉是「每個時代的介入者」。

  回過頭看,她真是一名很厲害的長跑選手。

  90年錄制《今夜不設防》的時候,同期出道的林青霞已經出演了百來部作品,張艾嘉還是兩位數。

  在那個人均高產、奮力就極可能成功的年代,張艾嘉算是慢跑一族。

  但,慢不代表不拼。

  有人拼命跑快,有人拼命跑遠。

  張艾嘉早早就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絕不可能被定格,她對世界有太多的好奇。

  只要是我沒有做過的事

  都會很吸引我

  演員、歌手、導演、編劇、制片……

  她每次都像個靜悄悄的介入者,不爭不急。

  你不會從眾星中一眼注意到她,但你會一直看到她。

  從上世紀70年代瓊瑤片的鼎盛時期,到如今由年輕人主導話語權的多元文化脈絡。

  張艾嘉從未離開過大眾視線。

  和她同期的創作者,有的因為身體不堪重負離開,有的已經漸漸淡出這個圈子。

  還在出作品的,少之又少。

  而張艾嘉的創作生命,就好像源源不斷有補給似的,燃燒不盡。

  或許,好奇便是她的燃料。

  因為疫情,去年很多項目都停拍了。張艾嘉和陳沖、李少紅一起,完成了《世間有她》的拍攝。

  拍電影之餘,她還嘗試把古典音樂和劇場演出結合,和進念·二十面體合作在香港進行了《魅》的公演。

  今年錄制《念念青春》時,她正擔任FIRST青年電影展的評委會主席。

  張艾嘉在FIRST,圖源見水印

  錄制的間隙,她要看完所有的參展影片。同時,幾部新作也正在籌備當中。

  從她身上,你看不出一點疲憊。

  《念念青春》有一期,她要去五條人的家鄉海豐。那天飛機延誤,清晨從酒店出發,輾轉多次後才在深夜抵達目的地。

  和仁科在機場偶遇的時候,張艾嘉還精力充沛地和對方談笑逗趣。

  68歲,按世俗眼光,應該是一個早該知天命的年紀。

  然而,張艾嘉還和年輕時的反叛無二,內心仍然護著出發時的那團火。

  去年在《八分》和梁文道對談,張艾嘉說到她正在向專業的老師學習聲音表演。

  透過她的聲音,就能感受到她那股比年輕人還活躍的熱忱勁兒:

  其實我很高興有人還願意教我

  我多希望有人多教我

  未知的,她始終好奇。

  好奇和熱忱,正是她人生路途中的燃料。

  將她塑造成了優雅的反叛者,讓她的路走得比別人都長和久。

  也讓她一直把青春攜帶在身,越活越像個年輕人。

  《念念青春》第一期的嘉賓,是90後周深。

  兩人見面前,周深緊張得不行。

  在他的想像中,張艾嘉應該是會問出「你的人生有意義嗎?」這類問題的嚴肅長輩。

  為了不尬場,周深提前學習了殺豬叫的聲音(?),來拉近和長輩的距離。

  沒想到,張艾嘉立馬就模仿了同款豬叫來「回禮」。

  周深驚到一時失語,不知所措。

  眼前的「嚴肅長輩」,明明跟熊孩子無異。

  那個羅大佑口中的「小妹」、倪匡口中「很皮的小男孩」,依然住在張艾嘉的身體裡。

  節目裡,她總以低姿態和年輕人對話、學習年輕人的語言。

  當嘉賓是年紀相近的老朋友周華健時,兩個人因為青春糗事笑到前仆後仰,就像是還沒長大的小青年。

  沒皮沒臉,肆意妄為。

  在周華健的讀詩會上,剛畢業的年輕人把求職看作人生的交叉路口。

  張艾嘉答這位年輕人:

  你才剛剛開始,怎麼會到交叉路口

  你還遠得很呢

  對年輕人說的這番話,在17年的《十三邀》裡,她也對自己說過同款。

  那時的張艾嘉64歲。

  許知遠問她會不會覺得,她這代人在舞臺上待的時間太長。

  張艾嘉脫口而出「不會」。後續,她又補充道:

  我才不過是64,跑起來,路仍長

  她形容周華健是幾十年不變的赤子之心,她自己又何嘗不是?

  張艾嘉的大半生已很精彩。

  不過,故事遠沒有完結。

  68歲的張艾嘉,前面的路還很長。

  她依然青春叛逆,還會像剛出發的少年一樣,繼續往前奔跑。

  她的人生。

  至今,尚未有定論。

  今日打工人:假章刻制中心科長

>六十多歲和小鮮肉演激情戲,娛樂圈「老少戀」,只有她敢

當惡魔呼喚你的名字時女主是誰?當惡魔呼喚你的名字時最新劇情介紹

尋夢園

罪夢者(三十)林幼子的復仇計劃

尋夢園

《斛珠夫人》劇組為楊冪慶生,楊冪的古裝真的絕美

尋夢園